孙雪峰
- 作品数:44 被引量:190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咳嗽、咳痰4年,肺部多发占位半年
- 2013年
- 病例摘要
患者,女,47岁。因“咳嗽、咳痰4年,发现肺部多发占位半年”于2012年5月30日入住本院。
- 白炜孙雪峰
- 小细胞肺癌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一例
- 2010年
- 患者男,71岁,因咳嗽、咳痰2个月,喘憋1个月,于2009年4月9日入住北京协和医院.患者自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黄痰,无发热和气短.咳嗽呈进行性加重,自1个月前出现喘憋,活动后加重,10 d前就诊于外院,胸部CT示左侧包裹性胸腔积液、右肺网格索条影,胸腔积液检查为血性渗出液,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无缓解转来我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30余年,吸烟指数23~46包年,已戒烟3年.其父亲患直肠癌去世.
- 孙雪峰田欣伦冯瑞娥张力
- 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小细胞肺癌包裹性胸腔积液慢性支气管炎进行性加重抗感染治疗
- 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结节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 评价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结节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就诊并经支气管镜检查的200例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1例,女139例,年龄18 ~69岁,平均(48±10)岁.根据患者支气管镜下表现分组,以多发结节或寡结节为主要改变的患者归为典型黏膜改变组(125例),其余归为非典型黏膜改变组(75例),分析支气管镜下表现和各种活检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200例中145例(72.5%)经支气管镜下不同方式取材活检确诊,15例(7.5%)经纵隔镜淋巴结活检、经皮肺穿刺、皮肤活检或浅表淋巴结活检确诊,40例(20%)无典型病理学证据但长期随诊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或病情自发缓解后临床诊断结节病.支气管黏膜活检(EBB)、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及经支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EBUS-TBNA)的病理阳性率分别为71.1% (106/149)、46.8%(29/62)和46.8%(22/47),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5.508,P<0.001).典型黏膜改变组EBB检查的活检阳性率为80.8%(101/125),EBB联合TBLB和(或)EBUS-TBNA的活检阳性率为83.3%(105/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441,P>0.05).无典型黏膜改变组的患者EBB病理阳性者仅5例,联合TBLB和TBNA检查,阳性者提高到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3,P<0.05).结论 对于典型支气管黏膜病变显著的结节病患者,EBB检查安全简便、阳性率高,为首选取材途径;对于无典型黏膜改变组的患者,联合TBLB、TBNA和BALF检查可提高活检阳性率.
- 佟冰徐燕钟巍赵静陈闽江邵池孙雪峰钟旭王孟昭
- 关键词:支气管镜检查结节病
-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通过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量表评估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研究影响评分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或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PTE患者受邀填写SF-36量表,并与中国普通人群比对。填写问卷的同时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和肥胖状况)和临床资料[间隔时间(从诊断PTE时间至填表时间)、栓塞部位、深静脉血栓、癌症、慢性心肺疾病、诱发型PTE、一过性危险因素及永久性危险因素),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明确这些变量与生活质量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88例符合入选排除标准的PTE患者完成SF-36量表并纳入最终分析。PTE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中国普通人群:生理机能评分59. 8±27. 4比87. 6±16. 8,生理职能30. 4±41. 9比83. 0±20. 7,躯体疼痛67. 4±23. 6比83. 3±19. 7,一般健康状况43. 0±23. 1比68. 2±19. 4,精力57. 3±23. 5比70. 1±16. 8,社会功能60. 1±29. 9比84. 8±16. 6,情感职能44. 7±43. 1比85. 3±17. 7,精神健康58. 7±21. 5比78. 8±15. 4,各维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 01)。除精神健康这一变量外,PTE发生1年以上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PTE发生1年内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诱发型PTE与一般健康状况相关,间隔时间与躯体疼痛相关,一过性危险因素与生理机能、精力、社会功能及健康状况相关,而永久性危险因素则与精神健康相关。结论 PTE患者生活质量低于普通人群,年龄、间隔时间、诱发型PTE、一过性危险因素和永久性危险因素与PTE患者生活质量相关。
- 孙雪峰李金玉施举红
-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生活质量SF-36量表
- 肺间质病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9年
- 肺间质病患者可检测出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肺间质病可以是ANCA相关血管炎肺受累的表现形式,但如果没有其他脏器受累或肺组织病理没有血管炎证据,这类患者是否能诊断ANCA相关血管炎及是否会发展为多器官受累的系统性血管炎,目前存在争议。现将系统性血管炎肺受累与血清ANCA阳性的肺间质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 孙忻高粹黄警孙雪峰张婷施举红
- 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肺间质病变抗体阳性ANCA相关血管炎系统性血管炎
- 他汀类药物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作用及患病风险的meta分析
- 本文对他汀类药物与社区活动性肺炎(CAP)预后及CAP患病风险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1篇,结果显示发病前后使用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CAP患者的病死率,且能显著降低CAP患者的机械通气率及CAP患者的IC...
- 汪劭婷孙雪峰
- 关键词:他汀肺炎META分析
- 获得性皮肤松弛症合并肺气肿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皮肤松弛症合并肺气肿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报告1例获得性皮肤松弛症合并肺气肿患者的诊治及文献复习。结果 1例26岁男性患者2年余前腹部、双胁、双腹股沟区多处出现皮炎,皮疹处皮肤逐渐松弛;1年余前开始出现活动后气短症状,进行性加重。肺功能检查提示极严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高分辨CT检查提示双侧全小叶型肺气肿。皮肤活检证实为皮肤松弛症,胸腔镜下肺活检见肺气肿及多个肺大泡形成。肺组织电镜提示肺泡间隔增宽,间隔内未见成结构的弹性纤维,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增生。予以持续小流量吸氧,并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噻托溴铵吸入治疗,病情维持稳定,复查肺功能略有好转。结论获得性皮肤松弛症合并肺气肿极其罕见,弹性纤维破坏是其共同特征,但其病原学至今仍不清楚。此类患者预后不佳,家庭氧疗、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激素治疗可能有利于改善其肺功能。
- 孙雪峰钟旭
- 关键词:皮肤松弛症肺气肿弹性纤维
- 诱导性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与肺疾病被引量:2
- 2019年
- 诱导性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iBALT)是肺部形成的经典异位淋巴样结构,与肺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相关.现将iBALT和肺部疾病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改变的关系综述如下,阐述iBALT与不同肺部疾病间的关系及其差异.
- 黄警何瑜高粹彭敏孙雪峰张婷施举红
- 关键词:淋巴样肺部疾病肺疾病支气管诱导性BAL
- 恶性血液病继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总结恶性血液病患者继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52例恶性血液病继发IPF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中IPFI发病率分别为4.6%、3.2%、2.8%和2.5%。在AML继发IPFI者中,88.5%(23/26)发生于未缓解期(包括复发),11.5%(3/26)发生于完全缓解期。86.5%(45/52)恶性血液病继发IPFI者存在粒细胞缺乏或减少,67.3%(35/52)在抗真菌治疗前存在≥96 h的广谱抗生素应用。抗真菌治疗后总死亡率为13.7%(7/51)。首选氟康唑与首选伊曲康唑者一半以上因感染未控制而需更换为其他抗真菌药物。结论IPFI在恶性血液病中最常见于AML。AML未缓解、粒细胞缺乏或减少和长时间广谱抗生素应用时易发生IPFI。氟康唑与伊曲康唑的有效率偏低,需重视其他强效抗真菌药物的应用。
- 孙雪峰韩冰冯俊周道斌王书杰许莹陈嘉林焦力张薇李剑段明辉朱铁楠邹农华宝来蔡华骢赵永强
-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 Padua风险评估模型对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评估价值被引量:22
- 2018年
- 目的调查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现状,探究Padua风险评估模型是否适用于内科住院患者。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17日至9月9日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基本信息和VTE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发生情况,比较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内发生与未发生VTE患者的异同点,评估危险因素与VTE事件相关性。使用Padua风险评估模型对患者进行VTE风险分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共311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症状性VTE发生率为2.5%。Padua模型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62.3%,模型分层下高危患者占比38.8%。Padua模型中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肥胖、近期创伤和(或)手术这4项危险因素在VTE及非VTE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别(P>0.05),而模型未包含的危险因素如雌、孕激素、输血、机械通气与VTE发生显著相关(P均<0.01)。Padua模型高危患者接受抗凝药物预防及机械预防的比例显著高于低危患者(P<0.01),其中85.3%的高危患者未接受抗凝药物或机械预防,亦未发生VTE。结论 Padua模型特异度低,模型中多项危险因素及其权重分布不合理,对内科住院患者VTE风险分层的价值有限。
- 王欣洪新宇李金玉赵瑞杰杨煜清柳思华孙雪峰朱卫国范俊平施举红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