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惠贤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全身
  • 3篇全身运动质量...
  • 3篇高危
  • 2篇新生儿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窒息
  • 2篇量表
  • 2篇护理
  • 2篇高危儿
  • 2篇产儿
  • 1篇地奈德
  • 1篇定喘
  • 1篇定喘方
  • 1篇新生儿窒息
  • 1篇新生儿窒息复...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氧疗
  • 1篇氧疗方式

机构

  • 9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9篇李惠贤
  • 5篇闫菲
  • 4篇曹晓梅
  • 3篇梅花
  • 2篇张亚昱
  • 2篇刘春丽
  • 2篇刘春枝
  • 1篇郝进芳
  • 1篇李佳
  • 1篇许莉
  • 1篇贾昕

传媒

  • 3篇中国小儿急救...
  • 2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同氧疗方式在NRDS撤机后呼吸支持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撤机后的NRDS患儿予不同氧疗方式:即鼻导管吸氧、头罩吸氧及暖箱吸氧时呼吸及TcSO2情况的不同,进而比较不同氧疗方式护理的优缺点,对以后的护理工作起指导作用。方法对75例撤机后NRDS患儿分别予鼻导管吸氧、头罩吸氧及暖箱吸氧,并给予及时安全的护理,进而对患儿呼吸及TcSO2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鼻导管吸氧组与头罩吸氧组的呼吸及TcSO2分别相比,F=50.98及24.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导管吸氧组与暖箱吸氧组的呼吸及TcSO2分别相比,F=27.184及17.429,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头罩吸氧组与暖箱吸氧组的呼吸及TcSO2分别相比,F=1.279及0.047,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新生儿氧疗方式中以鼻导管吸氧效果最佳,而头罩吸氧及暖箱吸氧效果并无明显差异。
李惠贤曹晓梅梅花
关键词:早产儿护理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扭动运动阶段)对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早期预测价值的进一步探讨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研究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质量评估(扭动运动阶段)对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诊治,并完善GMs质量评估且随访至12月龄的高危儿,应用临床对脑瘫患儿的诊断标准及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评定12月龄高危儿的运动发育结局,进而评价GMs扭动运动阶段异常对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196例高危儿中,扭动运动阶段[痉挛-同步性GMs(cramped synchronized,CS)+单调性GMs(poor rep-ertoire,PR)]对运动发育迟缓、脑瘫的预测效度分别为敏感度94.44%、特异度23.03%、阳性预测值11.04%、阴性预测值97.62%;敏感度100%、特异度21.88%、阳性预测值2.60%、阴性预测值100%.其中扭动运动(PR)对运动发育迟缓和脑瘫的预测敏感度、阴性预测值较高,分别为92.31%、100%和98.18%、100%;扭动运动(CS)对运动发育迟缓和脑瘫的预测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分别为100%、95.81%、100%和100%、95.31%、100%.结论GMs扭动运动阶段评估对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具有较高可信度,尤其痉挛-同步性GMs对运动发育迟缓及脑瘫患儿的早期筛查具有较显著价值.
魏文新闫菲曹晓梅刘春枝刘春丽张利峰王晓丽李惠贤
关键词:全身运动质量评估预测效度高危儿
Simbaby结合参与式教学方法在新生儿窒息复苏示教中的应用
2020年
探究 Simbaby 结合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新生儿窒息复苏示教方案应用于医学生的实际示教中的质量,探讨临床可用性。方法:选择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10 月间,我院中进入新生儿窒息复苏内进行实习的医学生 70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实习医学生一般资料录入数据库中进行随机两组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 35,按照实验习惯将其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内实习医学生选择常规教学方案,实验组内实习医学生则将 Simbaby 结合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新生儿窒息复苏临床示教应用于其中,对两组医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满意度进行记录,分析应用价值。结果:在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护理学员的操作评分以及理论成绩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 0.05)。而在实验结果中,实验组中护理学员对于示教工作具有较高的满意度,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Simbaby 结合参与式教学方法背景下的新生儿窒息复苏临床示教方案在现代教学活动中应用较为广泛,对护理学员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示教能够有助于提升护理学员的教学质量,对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说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张利峰李惠贤曹晓梅张亚昱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实习医学生教学活动
定喘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定喘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并评价其对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6例哮喘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观察组给予定喘方口服联合布地奈德吸入,而对照组仅给予布地奈德吸入,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显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 7%比93. 3%,P <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白三烯-B4(LBT4)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白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CD4^+/CD8^+显著升高,而CD8^+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定喘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哮喘临床效果较好,并可以调控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儿机体免疫功能。
郝进芳李惠贤
关键词:儿童哮喘定喘方布地奈德炎症因子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窒息患儿预后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新生儿在出生后无法建立规律、有效的呼吸,导致其出现缺氧现象,进而引发低氧血症、酸中毒以及高碳酸血症的一种临床疾病,严重者可造成患儿神经系统的损害,出现智力障碍、脑瘫,甚至死亡.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是一项简便、无创,且易于实施的用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技术.虽然,目前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国内外已被广泛应用于窒息复苏后患儿神经系统损伤的评估,但有关其发病机制、具体表现以及二者的相关性问题一直没有系统的介绍,故本文针对以上问题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闫菲许莉李惠贤
关键词:窒息全身运动神经系统损伤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在早产儿神经发育障碍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7年
随着围生医学的日益发展,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升,其早期严重并发症多有效控制,但部分存活早产儿遗留脑性瘫痪、运动发育迟缓、视听觉损害等神经发育障碍,严重影响了其生存质量.作为新生儿体格检查的一部分,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在了解新生儿的早期智能发育情况、行为能力以及神经发育情况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在早产儿神经发育障碍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王美琪梅花刘春枝张亚昱李惠贤闫菲
关键词: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早产儿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对高危新生儿脑瘫发生的早期预测效果评价
2019年
目的:研究高危新生儿中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法的应用对脑瘫发生进行早期预测的干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的高危新生儿60例为研究对象,并利用数码摄像机对新生儿进行记录,同时对其全身运动质量进行评估,利用Gesell发育量表对新生儿的运动发育情况进行评价。结果:60例高危新生儿,扭动阶段的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结果显示,正常者有44例(73.33%),PR者有15例(25.0%),CS者有1例(1.67%);不安运动阶段的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结果显示,正常者有58例(96.67%),F-者有2例(3.33%)。Gesell发育量表评估结果显示,正常者有46例(76.67%),运动发育迟缓者有12例(20.0%),脑瘫者有2例(3.33%)。结论: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是一种非干扰性以及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具有经济和操作简便等特点,将之积极用于高危新生儿中,能够对脑瘫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预测,建议采纳。
闫菲贾昕刘春丽梅花李惠贤
关键词:高危新生儿全身运动质量评估脑瘫
Griffiths发育评估量表在0~2岁高危儿随访中的应用研究
2025年
目的观察Griffiths发育评估量表(GDS-C)在0~2岁高危儿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出生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204例高危儿为研究对象,并选择按性别、年龄匹配的204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均行GDS-C测评。比较高危儿与正常儿童的GDS-C得分、发育情况,以及高危儿不同随访时间的GDS-C得分、发育异常情况。结果高危儿的GDS-C量表个人-社会、语言、手眼协调、表现、运动5个维度得分均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介于13.337~23.357之间,P<0.05);高危儿的GDS-C量表各维度居于临界水平、落后/明显落后于发育年龄水平的占比均高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介于44.524~67.978之间,P<0.05);高危儿中94例进行了早期干预,结果显示6月龄、12月龄、24月龄时,干预组的GDS-C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未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介于2.054~9.543之间,P<0.05);干预组的发育异常总发生率低于未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5,P<0.05)。结论GDS-C可用于0~2岁高危儿随访中的发育评估,高危儿的整体发育落后于正常儿童,但开展系统早期干预能减少高危儿发育异常的情况发生,促进发育。
曹万利李晓晖曹晓梅闫菲李佳杨彩娟李惠贤
关键词:高危儿生长发育随访
“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人性化护理是伴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是综合关注患者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全新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都和成人有很大的不同,需要一种对应的人性护理模式来保障婴幼儿的健康㈨。近年来,本院积极探索“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为儿童患者科学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李惠贤
关键词:以人为本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