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翠红

作品数:11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多糖
  • 3篇用药
  • 3篇活性
  • 2篇调节活性
  • 2篇药品
  • 2篇住院
  • 2篇住院患者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2篇免疫调节
  • 2篇免疫调节活性
  • 2篇巨噬细胞
  • 2篇老年
  • 2篇老年人
  • 2篇老年住院
  • 2篇老年住院患者
  • 1篇地塞米松
  • 1篇地塞米松磷酸...
  • 1篇地塞米松磷酸...
  • 1篇动脉

机构

  • 1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大理大学

作者

  • 11篇李翠红
  • 4篇夏洪颖
  • 2篇赵方允
  • 2篇刘训强
  • 2篇陈宦君
  • 2篇梁月琴
  • 2篇王丽
  • 2篇张金辉
  • 2篇丁莉
  • 2篇李燕华
  • 2篇张丽琼
  • 2篇李丛元
  • 1篇黄云昆
  • 1篇杨瑛
  • 1篇王海黎
  • 1篇古曦
  • 1篇纪敏
  • 1篇田民
  • 1篇王冀锋
  • 1篇任晓明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医药导报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云南医药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例病窦综合征患者莫沙必利片相关不良事件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综合分析1例病窦综合征患者应用莫沙必利片的患者资料,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讨论1例莫沙必利片致QT间期延长的临床资料,收集2002~2012年国内外期刊报道收录的胃动力药致QT间期延长的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莫沙必利片虽然不是本患者发生此类反应的根本原因,但其加重了此类反应的发生。结论:患有病窦综合征的患者,特别是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在合并使用莫沙必利片等胃动力药物时,必须严密关注QT间期,必要时应停用、减量或换用该类药物。
夏洪颖任晓明王海黎李翠红李仲昆
关键词:病窦综合征莫沙必利药品不良事件QT间期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致不良反应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致不良反应的原因.促进用药安全。方法对9例注射液红花黄色素致不良反应,按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给药途径,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临床表现、转归,给药剂量和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红花黄色素致不良反应老年患者居多易在短时间内发生,联合用药更易发生。
李翠红李仲昆古曦夏洪盈
关键词: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合理用药
荆芥穗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研究荆芥穗多糖(HSP)对Raw264.7细胞和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活性。方法通过水提醇沉法提取HSP,苯酚-硫酸法测定HSP的总糖含量,硫酸-四硼酸钠法测定糖醛酸含量,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单糖组成;体外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SP对Raw264.7细胞增殖及吞噬能力的影响;体内通过环磷酰胺诱导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考察其对免疫抑制小鼠体质量增加值、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以及派氏结个数的影响。结果HSP含D-甘露糖1.73%、L-鼠李糖4.36%、D-葡萄糖醛酸1.38%、L-半乳糖醛酸6.67%、D-葡萄糖0.40%、D-半乳糖2.03%、L-阿拉伯糖92.26%,200,400,800μg·mL^-1HSP显著促进巨噬细胞增殖(P<0.05或P<0.01),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P<0.01),显著影响Raw264.7细胞形态,HSP能够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P<0.05)。结论HSP对免疫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朱瑜丹李仲昆梁月琴夏洪颖李翠红王重娟
关键词:荆芥穗多糖免疫抑制免疫调节
水龙骨多糖成分及免疫调节活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研究水龙骨多糖(Rhizoma polypodiodis nipponicae polysaccharide,RPNP)的组成及体内外免疫调节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RPNP,HPLC分析单糖组成,MTT法考察RPNP对Raw264.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中性红染色法考察其对Raw264.7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ELISA检测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采用环磷酰胺诱导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考察RPNP对其脏器指数和小肠派氏结数量的影响。结果RPNP是由Man、Rha、Glc、Gal、Ara5种单糖组成的酸性杂化多糖,其总糖、糖醛酸、蛋白质及核酸含量分别为42.98%、25.25%、1.30%、5.87%。适当剂量的RPNP能够提高Raw264.7细胞的增殖及吞噬能力,促进TNF-α及IL-6的分泌,并能够增加免疫抑制小鼠的脏器指数及派氏结个数。结论从水龙骨中分离得到的酸性杂化多糖,在适当剂量下能够活化巨噬细胞,增强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
王重娟梁月琴夏洪颖李翠红朱瑜丹李仲昆
关键词:多糖免疫调节巨噬细胞环磷酰胺
虎杖多糖的化学组成及免疫增强活性研究
2025年
目的初步研究虎杖多糖的化学组成及其对小鼠巨噬细胞和免疫抑制小鼠的调节作用,为虎杖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苯酚-硫酸法、硫酸-四硼酸钠法、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虎杖多糖中中性糖、糖醛酸和蛋白质含量;HPLC分析其单糖的组成。采用MTT实验,研究虎杖多糖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中性红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研究虎杖多糖对RAW264.7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通过ELISA法探索虎杖多糖对RAW264.7细胞免疫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利用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观察虎杖多糖对胸腺指数和小肠派氏结数量的影响,以初步评估虎杖多糖对环磷酰胺产生的免疫抑制的对抗作用。结果虎杖多糖由葡萄糖、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阿拉伯糖6种单糖组成,主要为葡萄糖,占比为76.44%;虎杖多糖中中性糖、糖醛酸、蛋白质含量分别为52.31%、13.47%、6.90%。虎杖多糖25~800μg·mL^(-1)能够增强巨噬细胞活力;虎杖多糖200、400μg·mL^(-1)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中性红吞噬能力;虎杖多糖100~400μg·mL^(-1)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吞噬FITC-葡聚糖40荧光微球;此外,虎杖多糖还能刺激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6;动物实验进一步表明,虎杖多糖使免疫抑制小鼠的胸腺指数升高,使其肠道内派氏结数量增多。结论虎杖多糖的主要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其可以增强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对抗环磷酰胺产生的免疫抑制。
罗娅尹昭俊伍根瑞李继兴李翠红尹文洁王重娟
关键词:虎杖多糖免疫增强巨噬细胞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治疗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本院2020年2月-2021年6月住院患者检出CRKP的病例,应用SPSS软件比较CRKP患者治疗前后体温和感染标志物变化,结合病情,对治疗方案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研究纳入59名CRKP感染患者,药敏试验敏感率较高的药物有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替加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及多粘菌素。主要治疗方案为替加环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治疗有效率为72.88%。治疗前后患者体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本院患者多使用替加环素联合方案治疗,疗效尚可。
王丽王重娟黄云昆李翠红赵方允
关键词:抗菌药物疗效
孤立性髂动脉瘤介入治疗3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孤立性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血管介入科采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39例,术后3个月、6个月及之后的每年对病人进行随访,探讨相关治疗方法。结果 39例病人分型有1A:Ⅰ型1例,1B:Ⅱ型8例,1D:Ⅳ型17例,2B:Ⅱ型2例,2D:Ⅳ型1例,2E:V型10例。平均瘤体最大直径为(42.4±11.2)mm(23.0~77.0 mm)。39例病人均顺利完成介入手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中保留双侧髂内动脉1例,保留一侧髂内动脉29例,双侧髂内动脉均封闭9例,术中行一侧髂内动脉栓塞9例,行双侧髂内动脉均栓塞1例,手术时间为(49.0±17.0)min(35.0~87.0 min),术后随访(31.9±17.7)个月(5~69个月),术后除1例左髂动脉瘤破裂且合并肾衰竭的病人死亡,其余病人均好转出院,复查CTA示髂动脉瘤被完全封闭,支架形态位置良好,无内漏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孤立性髂动脉瘤起病隐匿,早期多无症状,CT等检查能够早期诊断。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应注意在术前根据髂动脉瘤的累及范围,近远端有无足够的锚定区进行分型,并对不同分型进行有差别的个体化治疗。
刘训强陈宦君张金辉张丽琼杨瑛王冀锋纪敏杨春鑫田民朱恩帅李翠红
关键词:孤立性髂动脉瘤介入治疗
基于2019年版Beers标准评价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的价值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基于Beers标准(2019年版)对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情况进行评价,为促进老年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2019年5月至11月出院的728例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根据Beers标准(2019年版)对老年住院患者的PIM情况进行评估。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纳入728例患者,其中存在≥1种PIM问题的患者308例,涉及的药物使用490次。490次PIM包括药物相关的PIM 256次(以苯二氮类、质子泵抑制剂最多);与疾病状态相关的PIM 10次;使用了老年患者应谨慎使用的药物176次;老年患者药物间的相互作用16次;使用了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需谨慎使用的药物32次。结论基于2019年版Beers标准,该院老年患者的PIM涉及了所有评价内容,包括诸多临床应当关注和注意的问题,故该标准用于老年患者PIM的评价合理有效。
李燕华李翠红丁莉欧阳永仙李丛元
关键词:老年人
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治疗肾下型腹髂动脉疾病87例临床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使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肾下型腹髂动脉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血管介入科使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实施腔内隔绝术治疗肾下型腹髂动脉疾病87例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结果87例患者均成功植入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成功率100%。术中仅置入1个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15例,接1条腿支架36例,接2条腿支架29例,接3条腿支架4例,接4条腿支架3例。因腹髂动脉角度大、扭曲,于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髂支内置入裸支架5例,远端接裸支架3例,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上方接直筒Cuff覆膜支架1例,先行髂内动脉栓塞术14例,保留双侧髂内动脉13例,保留一侧髂内动脉51例,双侧髂内动脉均封闭23例。术后均使用球囊扩张支架两端及接头。手术时间35~122 min,平均52 min;术中出血10~50 mL,平均23 mL。8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例因肾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自动出院后死亡,其余均好转出院。术后随访85例2~24个月,均健在,失访1例。术后3~6月复查CTA:支架形态位置良好,无内漏、移位,病变封闭良好。结论使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肾下型腹髂动脉疾病具有微创、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缩短手术时间、安全、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近期、中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仍有待观察。
刘训强杨春鑫周晓娜季文凯陈宦君张金辉张丽琼李翠红
大剂量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致急性重度肝损伤1例分析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致急性重度肝损伤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后出现急性重度肝损伤的病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用药时间关联性,大剂量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致急性重度肝损伤为很可能,后停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更换为醋酸泼尼松片减量使用,肝损伤逐渐好转。但目前对糖皮质激素引起肝损伤的机制尚不清楚,需进一步研究明确。结论 临床在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时要加强其不良反应监护,特别是大剂量使用时,应警惕肝损伤的不良反应。
王丽唐金玲李翠红谭飞龙游丽娜赵方允
关键词: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肝损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