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玲

作品数:22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0篇康复
  • 8篇儿童
  • 6篇听障
  • 6篇听障儿童
  • 4篇康复技术
  • 4篇干预
  • 3篇言语
  • 3篇助听器
  • 3篇课程
  • 3篇教学
  • 3篇个案
  • 3篇个案研究
  • 3篇ICF
  • 2篇言语康复
  • 2篇语调
  • 2篇声学
  • 2篇失语
  • 2篇实训
  • 2篇问卷
  • 2篇疗效

机构

  • 18篇宁波卫生职业...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长沙民政职业...
  • 1篇邯郸学院
  • 1篇山东特殊教育...
  • 1篇宁波市康复医...

作者

  • 22篇易玲
  • 18篇周静
  • 14篇沈晓丽
  • 12篇高薇薇
  • 12篇王治华
  • 6篇应志国
  • 3篇黄昭鸣
  • 3篇张磊
  • 1篇张青
  • 1篇万勤
  • 1篇朱群怡
  • 1篇曹艳静
  • 1篇胡靓

传媒

  • 5篇中国听力语言...
  • 3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听力学及言语...
  • 2篇科技风
  • 2篇2016年浙...
  • 1篇中国特殊教育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教育技术...
  • 1篇浙江医学教育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第十五次中国...

年份

  • 4篇2025
  • 1篇2024
  • 10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感觉性失语早期与后遗症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感觉性失语(Wernicke失语)早期患者(急性、亚急性期)及后遗症期/平台期患者(病程6个月以上)治疗后的疗效。方法使用汉语失语检查法评估,对比23例早期感觉性失语患者及11例后遗症期患者常规语训治疗前后的疗效...
王治华周静高薇薇沈晓丽易玲
关键词:感觉性失语后遗症期
文献传递
基于ICF的智力残疾儿童言语功能障碍和沟通活动受限特征与康复干预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系统分析智力残疾儿童言语和沟通障碍的特点,设计整体性的康复方案。方法运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理论和方法,从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等多个维度对智力残疾儿童的言语和沟通功能障碍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在言语康复和特殊教育情境下实施综合干预方法。结果在身体功能和结构方面,言语功能障碍常常表现为语言的心理功能、发音功能、言语的流畅性和节律功能等障碍。在活动和参与层面,表现为沟通障碍,包括说话、倾听、对话以及人际互动等方面可能存在障碍或困难。环境因素,如家庭支持、同伴态度、专业服务以及辅助沟通技术的可及性,对智力残疾儿童的言语功能和沟通功能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基于ICF架构提出了儿童的言语功能和沟通活动功能的系统性评估方法,强调从整体视角理解智力残疾儿童的言语功能障碍和沟通活动障碍,注重沟通活动功能对智力残疾儿童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影响。在言语康复治疗和教育康复情境下,针对智力残疾儿童的言语障碍和沟通活动障碍的特点,设计个别化的干预方法,注重培养儿童的功能性沟通技能,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辅助和替代沟通技术、自然情境下的语言干预、视觉支持以及同伴介导等干预均是有效的康复措施。结论本研究运用ICF架构和方法,对智力残疾儿童的言语功能和沟通活动功能进行了系统分析,从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以及环境因素3个层面,系统探讨了智力残疾儿童的言语功能和沟通活动功能的特征,并且提出了在言语康复治疗和教育康复情景下,推动智力残疾儿童言语功能和沟通活动功能发展的系统性方法,包括设计个别化干预方法、辅助技术应用、视觉辅助支持以及同伴介导等措施。
易玲周静陈雪芬陈川帆陈科伊董慧繁
关键词:智力残疾儿童言语功能障碍
感觉性失语早期与后遗症期疗效观察
2016年
目的观察感觉性失语(Wernicke失语)早期(急性、亚急性期)及后遗症期/平台期患者(病程6个月以上)治疗后的疗效。方法使用汉语失语检查法评估,对比23例感觉性失语早期患者及11例后遗症期患者常规语训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①早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后遗症期患者临床疗效不显著。结论感觉性失语患者早期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病程6个月以上患者疗效欠佳。
王治华周静高薇薇沈晓丽易玲
关键词:感觉性失语后遗症期疗效
老年性聋患者助听器使用效果评估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听力下降老年性聋患者使用助听器的效果,为其合理验配助听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面对面问答或电话随访的方式,使用助听器效果国际性调查问卷(the international outcome inventory for hearing aids,IOI-HA)对305例配戴了助听器的老年性聋患者进行助听器效果及满意度调查,并分别比较不同年龄组(60~69岁11例,70~79岁101例,≥80岁91例)、单耳(237例)或双耳(68例)配戴助听器者的IOI-HA得分。结果 83.28%(254/305)的使用者认为佩戴当前的助听器有中等程度及以上的价值,67.54%(206/305)的使用者认为使用助听器后生活满意度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每天佩戴助听器时间大于8小时受试者对助听器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耳佩戴助听器者在实际使用效果方面优于单耳配戴助听器者(P〈0.05);不同年龄组老年性聋患者助听器使用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助听器配戴时间的延长老年性聋患者对助听器效果满意度与受益度不断提高,双耳配戴助听器效果优于单耳配戴,且年龄因素不会影响助听器使用的满意度及受益度。
高薇薇周静沈晓丽王治华易玲
关键词:老年性聋助听器问卷
高职言语治疗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的探讨被引量:7
2015年
言语康复属于康复医学的重要分支,现代康复医学在我国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二十余年来康复医学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言语康复的发展却不容乐观,目前脑卒中在全世界范围已成为第一位的致残病因素[1],脑卒中发病率的增高,脑卒中导致的失语症患者随之增多,
王治华周静应志国高薇薇沈晓丽易玲
关键词:课程设置言语治疗现代康复医学高职言语康复脑卒中
基于ICF的听力障碍儿童言语与语言康复服务:理论架构与服务体系被引量:6
2024年
目的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生物-心理-社会功能和健康模式,系统分析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相关的政策文件,探讨听力障碍儿童言语与语言康复的理论与政策原则、服务体系以及优先发展领域、主要政策和技术措施。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和政策研究法,系统梳理ICF的功能和健康架构、WHO康复相关政策报告和美国语言听力协会技术文件,结合我国听障儿童康复服务的现状和需求,提出构建基于ICF的听障儿童言语与语言康复服务体系的理论框架、优先领域和主要政策与技术措施。结果 发展听障儿童言语与语言康复需要遵循八大原则:以儿童为中心、尊重个体差异;全生命周期支持和促进持续发展;开展循证实践,确保干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多学科团队合作并提供全面支持;构建家庭参与的支持网络;促进儿童的融合教育与社会参与;关注文化敏感性;技术赋能康复创新。听障儿童言语与语言康复要构建五大服务体系:早期筛查、诊断与干预综合体系;家庭和社会支持体系;多学科团队服务体系;全方位、多层次的听障儿童言语与语言康复服务体系;数字赋能服务构建新的康复服务模式。并讨论了优先发展领域以及主要政策和技术措施。结论 基于ICF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功能和健康架构,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完善服务体系、构建多学科团队服务、推广数字赋能技术、加强社会支持等措施,可以为听障儿童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持续性的高质量、全覆盖康复服务,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参与,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
周静易玲陈建超陈雪芬魏星星陈晶晶
关键词:儿童听力障碍
老年性聋患者助听器使用效果评估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听力下降老年性聋患者使用助听器的效果,为助听器合理验配提供依据。方法对305例助听器使用者,使用助听器效果国际性调查问卷(the international outcome inventory for h...
高薇薇沈晓丽周静王治华易玲
关键词:助听器老年性聋受访者
文献传递
63例聋儿家庭康复教育实施现状与需求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访谈探究聋儿家庭康复教育现状。目前缺乏系统有效的康复教育方法,不能制定针对性康复教育计划,应从引导家长排解压力、发挥学校指导与监督作用、挖掘潜在社会资源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促进聋儿家庭康复教育。
易玲周静应志国王治华高薇薇沈晓丽
关键词:聋儿
高等职业院校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室建设研究
2025年
目的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建立专业胜任力导向的教育体系出发,系统探讨高等职业院校言语听觉康复(SHR)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相关问题,分析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及其核心构成要素;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和专业教育标准,构建一个以胜任力为导向、模块化的校内实训模式。方法采用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实践教学理论(如情境学习、体验学习、建构主义),在分析国内外SHR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技术文件基础上,从发展完善高等职业教育角度分析校内实训基地的战略意义以及构成要素(硬件、软件、人力、管理)。参照RCF,并整合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ASHA)的知识和能力获取(KASA)表、国际言语治疗和语音学协会(IALP)的教育指南以及中国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识别并构建适用于高等职业层次的SHR专业核心胜任力模型。基于该胜任力模型,设计模块化的校内实训内容体系以及实训教学的多种模式。结果校内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SHR教育体系中连接理论与实践、促进“教-学-做”一体化的关键平台。实训基地建设涵盖硬件设施(满足专业特殊声学与设备要求)、软件资源(含教学案例库、标准化操作流程、数字化资源)、“双师型”人力资源以及科学管理体系(含运行、评价、产教融合机制)4个领域。基于RCF及相关标准的分析,构建包含专业基础与伦理、听力评估、听力康复与技术、言语语言评估、言语语言干预、沟通与协作等维度的SHR核心专业胜任力。在此基础上,设计了8大核心实训模块:听力检测基础操作、客观听力检测入门、助听器验配初步、标准化言语语言评估工具应用、构音与嗓音障碍评估与干预模拟、吞咽障碍筛查与基础训练模拟、综合案例分析与康复计划制定、职业素养与沟通技能演练。每个模块均明确�
易玲周静梁永胜陈雪芬曹艳静
关键词:校内实训基地专业胜任力实训模块
听障儿童单字调发音障碍干预的个案研究
2013年
目的通过对听障儿童单字调发音障碍矫治方案的研究,验证康复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对1例配戴助听器的单字调发音障碍听障儿童实施基础训练和针对性训练的干预方案;采取单一被试研究方法,将干预前后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个案基线期和处理期数据呈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设计的综合性康复训练方案使听障儿童单字调发音障碍得到有效改善,可为临床康复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易玲张磊黄昭鸣
关键词:听障儿童个案研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