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程标准下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程的影响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下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程的影响。方法收集阴道分娩的初产妇782例,其中237例产妇接受分娩镇痛,定为无痛分娩组;余545例为非无痛分娩组。分析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程的影响。结果无痛分娩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较非无痛分娩组长;两组产钳助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分娩孕周、胎儿体质量、产时干预及入院时宫口扩张情况等因素影响后,分娩镇痛会导致第一产程(OR=2.866,95%CI=2.048~4.001)、第二产程(OR=2.098,95%CI=1.517~2.901)、总产程(OR=2.897,95%CI=2.052~4.040)延长。结论无痛分娩会导致产程时间延长,但并不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 孙蓉蓉 张文淼 李冬 陈秋月关键词:无痛分娩 阴道分娩 产程 新产程标准下合理选择入院时机对低危初产妇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管理下合理选择入院时机对低危初产妇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低危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总计1057例,按孕妇入院时宫口扩张情况分为两组:宫口扩张<3 cm为A组(n=913),宫口扩张≥3 cm为B组(n=144)。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入院时机对初产妇产程干预、产程及剖宫产率等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A组孕妇体质量指数(BMI)(F=5.489,P=0.019)大于B组,分娩孕周(F=6.776,P=0.009)、胎儿出生体质量(F=9.721,P=0.002)均大于B组;A组孕妇有更高的无痛分娩比率(χ^(2)=38.145,P<0.001),产程中催产素(χ^(2)=10.416,P<0.001)、间苯三酚使用率(χ^(2)=6.481,P<0.001)高于B组,第一产程时间(F=51.05,P<0.001)、总产程时间(F=49.76,P<0.001)、住院日(F=40.613,P<0.001)较B组孕妇长。A组宫产率(χ^(2)=3.929,P=0.047)、产后出血量(F=6.724,P=0.01)、胎儿窘迫率(χ^(2)=5.085,P=0.024)高于B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早入院(宫口扩张<3 cm)是第一产程(OR=3.347,95%CI=2.062~5.431)、总产程(OR=3.792,95%CI=2.292~6.271)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宫口扩张≥3 cm入院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母婴妊娠结局。 孙蓉蓉 张文淼 李冬 肖碧如 陈秋月关键词:宫口扩张 阴道分娩 产程 剖宫产术中宫缩剂不敏感宫缩乏力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出现的宫缩剂不敏感的宫缩乏力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住院并行剖宫产分娩的孕妇的临床资料,共计705例,其中出现宫缩剂不敏感宫缩乏力84例(宫缩剂不敏感宫缩乏力组),余621例为对照组,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宫缩剂不敏感宫缩乏力的相关因素。结果:多胎妊娠(OR=6.495,95%CI=3.801~11.098)、胎盘粘连(OR=2.865,95%CI=1.595~5.144)、前置胎盘(OR=4.096,95%CI=1.912~8.660)、全身麻醉(OR=1.470,95%CI=1.198~1.803)为宫缩剂不敏感的宫缩乏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胎妊娠、胎盘粘连、前置胎盘、全身麻醉是引起宫缩剂不敏感的宫缩乏力的相关因素,需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孙蓉蓉 张文淼 肖碧如 陈秋月关键词:剖宫产 宫缩剂 宫缩乏力 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滋养细胞中CXCL1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正常早孕妇女和早期自然流产妇女之间绒毛滋养细胞中CXCL14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3例正常早孕妇女绒毛组织和37例早期自然流产妇女绒毛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两组绒毛组织的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SP三步法检测两组绒毛滋养细胞中CXCL.14的表达。结果HE染色下两组绒毛滋养细胞形态对比,见早期自然流产组绒毛组织滋养细胞层变薄、滋养细胞变性甚至坏死、滋养细胞嗜酸性增强、绒毛间质水肿坏死;免疫组化示正常早孕组绒毛滋养细胞CXCL14的表达量为0.07±0.05,自然流产组绒毛滋养细胞CXCL14的表达量为0.12±0.0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次流产组CXCL14表达量0.116±0.067,多次流产组CXCL14表达量0.086±0.1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滋养细胞中CXCL14表达升高,可能在自然流产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陈秋月 邹阮敏 薛向阳 杨蒙蒙 肖碧如 孙蓉蓉 张文淼关键词:自然流产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阴道试产不良结局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阴道试产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93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均有阴道试产意愿,按妊娠结局分为观察组(妊娠结局不佳,97例)和对照组(妊娠结局较好,96例)。记录和比较两组孕妇和新生儿相关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阴道试产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孕妇比较,观察组孕妇年龄较大,瘢痕厚度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均存活,无1例死亡。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和瘢痕厚度较小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阴道试产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高龄及瘢痕厚度较小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阴道试产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年龄和子宫瘢痕厚度纳入阴道试产评价指征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对于高龄和/或瘢痕厚度较小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应及早做好产前准备。 陈秋月 张文淼 孙蓉蓉 肖碧如关键词:瘢痕子宫再次妊娠 阴道试产 影响因素 急性敌草快中毒的死亡风险因素探讨 2025年 目的探讨急性敌草快中毒患者的死亡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24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41例急性敌草快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28 d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使用散点图记录入院时血浆敌草快浓度、中毒至毒物检测时间与预后的关系,并进行logistic曲线拟合。对服毒量、中毒至洗胃时间、入院12 h内平均每小时尿量及血白细胞计数、乳酸、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降钙素原、肌红蛋白、中毒12 h内入院敌草快浓度进行ROC曲线分析,寻找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然后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急性敌草快中毒患者生存的因素。结果41例患者中,存活19例(46.34%),死亡22例(53.66%)。存活组患者服毒量、中毒至洗胃时间、血液透析治疗比例、出现肾功能不全比例、住院期间无尿比例及血白细胞计数、pH值、乳酸、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降钙素原、肌酸肌酶、肌红蛋白、敌草快浓度、中毒12 h内入院敌草快浓度均低于死亡组,入院12 h内平均每小时尿量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服毒量大、入院时血肌酐、降钙素原、中毒12 h内入院敌草快浓度升高均是影响急性敌草快中毒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均P<0.05),而入院12 h内平均每小时尿量增多为影响急性敌草快中毒患者生存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急性敌草快中毒患者服毒量、入院12 h内平均每小时尿量、血肌酐、降钙素原、中毒12 h内入院敌草快浓度具有良好的敌草快中毒死亡风险预测效能,这些指标容易获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李冬 宋文兴 孙蓉蓉关键词:预后 microRNA155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调控机制 目的分析microRNA155(miR-155)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患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 肖碧如 胡飞红 孙蓉蓉 陈秋月 杨蒙蒙 张文淼 薛向阳关键词:HIF-1Α MVD 流产 绒毛 文献传递 妊娠晚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016年 70年代来,β溶血性链球菌(GBS)被认证为首要围产期母婴感染病原体。2010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提出,妊娠晚期GBS携带者予产时抗生素预防治疗(IAP)有效地降低了新生儿早发型GBS发生率,但其仍是首要围产期母婴感染病原体。GBS成功治疗关键在于普遍筛查、正确取样及检测方法、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治疗。但目前许多医疗单位对GBS的产前筛查及治疗并不规范,此文就国内外孕晚期GBS的筛查现况、检测方法、预防治疗方案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指导临床进一步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并减少抗生素耐药性及不良反应的产生。 姜静 杨蒙蒙 高丽君 吴燕婷 林丛 陈秋月 孙蓉蓉 肖碧如 张文淼关键词:妊娠晚期 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对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孕妇行经阴道宫颈环扎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0—2022年因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行环扎手术治疗的4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环扎指征分为病史指征环扎组、超声指征环扎组、体格检查指征环扎组,探讨双胎妊娠宫颈环扎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例病史指征孕妇平均分娩孕周(30.93±4.99)周,保胎时间(17.36±4.21)周,新生儿8例均活产,获得活婴6例(75%)。28例超声指征环扎孕妇平均分娩孕周(30.71±6.15)周,平均保胎时间(12.92±6.94)周,新生儿56例活产47例,获得活婴43例(76.78%)。8例体格检查指征环扎孕妇,平均分娩孕周(29.18±5.06)周,平均保胎时间(7.54±6.55)周,新生儿16例活产12例,获得活婴12例(75%)。结论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应用于双胎妊娠孕妇,可延迟分娩孕周,对改善双胎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孙蓉蓉 张文淼 李冬关键词:宫颈环扎术 宫颈功能不全 妊娠 双胎 微小RNA 155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调控机制 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 探讨微小RNA 155 (miR-155)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患者行清宫术后获得的绒毛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 (RT-qPCR)技术检测miR155在URSA患者(36例,URSA组,其中流产次数≤3次者24例,流产次数≥4次者12例)和健康早孕妇女(25例,对照组)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两组妇女绒毛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MVD).正态分布数据结果以(x)±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结果以M(最小值~最大值)表示.结果 (1) miR-155的表达:URSA组患者绒毛组织中miR-155的表达量为1.456(0.489~2.459),对照组为2.833(1.740 ~3.7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RSA组中流产次数≤3次者miR-155的表达量[1.683(0.902 ~2.459)]高于流产次数≥4次者miR-155的表达量[1.229(0.489 ~1.719)],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检测指标:URSA组患者绒毛组织中HIF-1 α、VEGF的表达量及MVD分别为121±12、134±12、36 ±6,对照组分别为99 ±10、109±10、28 ±4,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URSA组中流产次数≤3次者HIF-1α、VEGF的表达量及MVD(分别为119±12、134±12、35±5)均低于流产次数≥≥4次者(分别为128±12、138±12、43±6),分别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局部氧信号通过刺激miR-155及HIF-1α的表达,诱导下调基因VEGF的转录和翻译,三者共同参与胎盘滋养细胞的浸润和胎盘新生血管的生成,miR-155表达过低致绒毛血管发育不良可能与URSA发生及预后相关. 肖碧如 薛向阳 胡飞红 孙蓉蓉 陈秋月 杨蒙蒙 张文淼关键词:绒毛膜绒毛 微RNAS 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