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锌

作品数:54 被引量:256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3篇股骨
  • 22篇骨头
  • 22篇股骨头
  • 20篇头坏死
  • 20篇坏死
  • 20篇骨头坏死
  • 20篇股骨头坏死
  • 12篇疗效
  • 12篇关节
  • 6篇截骨
  • 5篇右归饮
  • 5篇术后
  • 5篇膝关节
  • 5篇骨组织工程
  • 4篇淫羊藿
  • 4篇置换术
  • 4篇全膝关节
  • 4篇全膝关节置换
  • 4篇膝关节置换
  • 4篇细胞

机构

  • 49篇江苏省中医院
  • 16篇南京中医药大...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淮安市中医院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苏州市相城人...
  • 2篇丰县人民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4篇刘锌
  • 44篇杜斌
  • 33篇孙光权
  • 12篇陈国庆
  • 4篇束昊
  • 3篇孙鲁宁
  • 3篇袁滨
  • 3篇杨建伟
  • 3篇曹良权
  • 2篇李东
  • 2篇姚晨
  • 2篇林清宇
  • 2篇顾磊
  • 1篇诸葛恒艳
  • 1篇谢榆
  • 1篇薛鹏
  • 1篇张杏泉
  • 1篇江晓红
  • 1篇吴家明
  • 1篇王旭

传媒

  • 9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中医正骨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国医论坛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

  • 3篇2025
  • 12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9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归饮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激素型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右归饮诱导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激素型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并探究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将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右归饮组、激素对照组、空白对照组3组,每组8只。右归饮组及激素对照组使用马血清联合地塞米松注射制作早期股骨头坏死模型,造模开始4周后(第5周起)右归饮组予右归饮汤剂,每日10ml/kg灌胃,激素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均使用生理盐水,每日10ml/kg灌胃。每2周留取血液样本测定各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各组兔自第1次注射马血清(空白对照组为生理盐水)起分别于第10、14、18周末以过量麻醉方法处死各2只,行HE染色对照观察股骨头软骨下骨各细胞形态及空骨陷窝数目,同时分离纯化各组兔股骨髓腔内间充质干细胞,行MTT、ALP定量对比各组间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向成骨方向分化的能力。结果与激素对照组相比,各时间段右归饮组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空骨陷窝数明显较对照组减少而骨小梁数目明显较多(P<0.05),MTT法显示右归饮明显增强兔自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P<0.05),ALP定量显示右归饮组与激素对照组相比明显具有更强的促成骨反应(P<0.05)。结论右归饮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股骨近端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活性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能显著降低该模型的血脂含量。
刘锌杜斌孙光权陈国庆曹良权顾磊刘兵
关键词:右归饮间充质干细胞
坏死及支撑区三维空间分布对腓骨支撑保髋结局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背景:坏死区分布在保髋治疗中有重要影响,目前探讨股骨头坏死在三维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对腓骨支撑术的临床结局是否存在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探究股骨头坏死区和腓骨支撑区的空间分布与临床结局的关系,为优化腓骨支撑术的适用条件、提高腓骨支撑术的保髋疗效提供一定依据。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使用腓骨支撑术保髋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至少随访2年。根据临床结局分为2组,保髋成功组55例,保髋失败组25例。根据患者术前和术后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参照三柱理论,将股骨头划分为外九区、中九区、内九区共27个区域(L1-9,C1-9,M1-9),探究患者股骨头坏死区、腓骨支撑区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其与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与结论:①术前股骨头坏死区分布主要集中在股骨头前外侧的L1、L2、L4、L5、C1、C2、C4、C5(外九区和中九区的前中部上中段)区域,术后腓骨支撑区分布主要集中于L5、L6、C5、C6(外九区和中九区的中部中下段)区域;②保髋成功组与保髋失败组在L8(外九区的后部中段)、C3(中九区的前部下段)、C6(中九区的中部下段)、M2(内九区的前部中段)区域的股骨头坏死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L5、L6区域(外九区的中部中下段)的腓骨支撑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L8区域可作为腓骨支撑术保髋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L8单一因素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698[95%CI(0.575,0.822)],敏感度为76%,特异性为63.6%;③结果提示,当坏死区涉及L8、C3、C6、M2区域,尤其是L8区域时,腓骨支撑术保髋治疗的失败率可能升高;当腓骨支撑区涉及L5、L6区域时,保髋疗效常不理想。
袁鑫玮黄艺轩席洪钟郭铭滨麦健斌孙光权刘锌杜斌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腓骨三维重建
MXene材料在骨组织工程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5年
MXene材料是一种新型二维材料,因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导电性、光热转换能力及生物降解性,在骨组织工程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MXene材料通过调控成骨相关基因表达、调节免疫微环境、利用光热效应、导电性及声动力学效应等多种机制促进骨再生。此外,MXene材料具有抗菌和抗骨肿瘤作用,其光热效应和促进活性氧释放的能力可有效杀灭细菌和肿瘤细胞,同时借助优异的载药性实现药物精准释放。尽管MXene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长期生物安全性、降解产物的细胞毒性等潜在风险仍需进一步研究。未来,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和解决降解相关问题,MXene材料有望成为一种多功能的骨组织工程材料,为骨缺损修复、抗感染及骨肿瘤治疗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本文对MXene材料在骨再生、抗菌和抗骨肿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刘成林吴尧昆付佳豪宋伟陈浩席洪钟刘锌孙光权杜斌
关键词:骨缺损骨再生骨肿瘤
胫骨外侧闭合截骨术治疗膝内翻1例并文献回顾被引量:1
2022年
江苏省中医院应用胫骨外侧闭合楔形截骨(lateral closing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LCWHTO)治疗1例膝内翻畸形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因“左膝疼痛伴活动不利两年余”入院,40年前因左侧胫骨骨髓炎于当地医院行“胫骨开窗引流+死骨去除术”。查体:左膝关节内翻畸形,前内侧可见一长约20 cm陈旧性手术瘢痕(图1、图2),肤温肤色正常,浮髌试验(-),磨髌试验(-),内侧间隙压痛(+),外侧间隙压痛(-),Lachman试验(-),旋转挤压试验(+)。左膝ROM:0°~100°,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末梢血运等均正常。
陈浩刘锌刘锌孙光权陈阳杜斌
关键词:膝内翻胫骨高位截骨术矫形外科手术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马血清构建激素诱导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兔模型被引量:14
2017年
背景: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已成为中国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因素,建立一个可信的、有效的、低死亡率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可为更好的探索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创造条件。目的:通过联合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马血清和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以建立激素诱导型早期股骨头坏死兔模型。(10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6组,其中4组分别耳缘静脉注射低、高剂量马血清,20 mg/kg)并联合肌肉注射低、高剂量地塞米松(5,10 mg/kg)进行造模,地塞米松组仅用高剂量地塞米松(10 mg/kg)造模,对照组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生理盐水(20,2 mL/kg)。结果与讨论:(1)MRI骨坏死异常信号:高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高剂量马血清组白兔的股骨头在干预后第2周于MRI上首先出现骨坏死异常信号,而除对照组外的其他4组则在干预后第4周出现骨坏死异常信号。干预后第6周,高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高剂量马血清组中80%的兔表现出骨坏死信号,显著高于低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高剂量马血清组(50%)、高剂量地塞米松联合低剂量马血清组(40%)、低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高剂量马血清组(25%)、地塞米松组(20%)(P<0.05);(2)血脂水平:地塞米松联合马血清组血清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在进行第1次地塞米松注射后的第3,7,14,30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空骨陷窝程度: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高剂量马血清组空骨陷窝程度有轻度增加(P<0.05);(4)结果说明,高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高剂量马血清组能够成功建立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且更安全有效。
曹良权杜斌孙光权刘锌陈国庆顾磊刘兵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糖皮质激素血脂谱
细胞外基质蛋白FN1调控骨骼疾病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骨代谢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共同完成。骨吸收和骨形成在时空上的紧密偶联维持着骨重建的正常进行,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的异常分化均可能引起骨代谢的失衡并导致相关疾病。纤连蛋白1(fibronectin 1,FN1)基因编码的FN1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对于多种生物学过程和组织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一直以来FN1对骨代谢和骨骼疾病的影响关注较少,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FN1蛋白参与了骨代谢相关疾病中信号通路的调控。本文总结近年来FN1在骨代谢和相关骨骼疾病中的调控机制,以期为骨科疾病研究提供依据。
何帅刘锌杜斌孙光权席洪钟陈浩
关键词:骨骼疾病成骨分化骨肿瘤
基于血清代谢物筛查股骨头坏死高危因素的临床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与血清代谢物的相关性,以期研究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潜在高危因素。方法:选取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基线水平60例具有高危因素但未发生坏死的患者为对照组,检验两组血常规、肝肾功能、免疫八项、糖化血红蛋白等血清指标并记录数据,运用SPSS分析方法对股骨头坏死与血清结果的相关性进行探寻,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白细胞(WBC)、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酸脱氢酶、糖、血清碳酸氢盐、脂肪酶、岩藻糖苷酶(AFU)、尿素、血清转铁蛋白与镁离子(Mg)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白细胞、脂肪酶和镁越低,碱性磷酸酶和尿素越高,为股骨头坏死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白细胞、碱性磷酸酶、尿素、镁、脂肪酶指标密切相关,白细胞、脂肪酶和镁越低,碱性磷酸酶和尿素越高,可能会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林煊烨杜斌刘锌孙光权袁鹏王旭孙鹏飞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血清指标高危因素
可控释淫羊藿苷-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的制备被引量:11
2018年
背景:淫羊藿苷可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然而其难溶于水,且在体内生物利用度极低,因此其生物活性的发挥需要一种合适的载体。目的:制备淫羊藿苷-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并表征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3D打印技术制得含纳米氧化锌的多孔β-磷酸三钙支架,检测加入纳米氧化锌前后多孔β-磷酸三钙支架的抗压强度,以及含纳米氧化锌多孔β-磷酸三钙支架的吸水率与孔隙率;采用超声乳化溶剂透析法制备含有淫羊藿苷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检测其包封率、载药率。将含纳米氧化锌多孔β-磷酸三钙支架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混悬液混合,制备淫羊藿苷-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支架的微观结构,同时检测其吸水率与孔隙率;将复合支架浸入PBS中,在相应的时间点检测上清液中淫羊藿苷浓度,绘制淫羊藿苷累积释放曲线。结果与结论:(1)多孔β-磷酸三钙支架微观孔隙结构较为规整,分布均匀,连通性较好,孔隙间距约为600μm;加入纳米氧化锌颗粒后,支架表面结构更为致密,结晶度更高;(2)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呈球形,直径1-4μm,微球大小均匀;(3)多孔β-磷酸三钙支架的最大抗压强度为(2.98±0.78)MPa,加入纳米氧化锌后,支架最大抗压强度达(8.95±0.29)MPa;(4)含纳米氧化锌多孔β-磷酸三钙支架的吸水率为(25.09±0.96)%,孔隙率为(66.93±2.84)%;淫羊藿苷-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的吸水率为(28.46±1.85)%,孔隙率为(32.65±3.32)%;(5)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的平均包封率为(78.87±2.31)%,载药量为(6.04±1.0)%;(6)淫羊藿苷-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经历突释阶段后,到16 d时,淫羊藿苷释放量可达总量的52%,32 d中可以缓慢释放淫羊藿苷,总淫羊藿苷释放量达到60%;(7)结果表明,淫羊藿苷-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及缓释性能。
薛鹏杜斌王礼宁曹良权孙光权刘锌于恒恒
关键词:磷酸钙类中草药迟效制剂
Chevron联合Akin截骨与Scarf联合Akin截骨治疗中度外翻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比较Chevron联合Akin截骨术与Scarf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中度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27例(36足)中度外翻病人,Chevron联合Akin截骨组(CA组)14例(19足),Scarf联合Akin截骨组(SA组)13例(17足),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以下指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 HVA);第1、2跖骨间夹角(inter metatarsal angle, IMA);近端关节面固有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 DMAA);胫侧籽骨位置;第一跖骨长度;另外,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评分。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术前HVA、IMA、DMAA、第一跖骨长度、胫侧籽骨位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果两组病人术中未见明显的并发症,术后均愈合良好,无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跖骨头坏死、皮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僵直、内翻等并发症。术后末次随访CA组AOFAS评分为(93.91±9.03)分,SA组AOFAS评分为(91.83±13.5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2,P=0.593)。术后1个月、1年、末次随访时两组的HVA、IMA、DMA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SA组比较,术后1个月、1年、末次随访时CA组第一跖骨长度短缩程度更大,第一跖骨疼痛发生率更高,而胫侧籽骨复位更理想(P均<0.05)。结论 Chevron联合Akin截骨与Scarf联合Akin截骨治疗中度外翻均有较好的疗效,临床疗效相近。
何兵杜斌孙光权刘锌彭晨健于恒恒薛鹏
关键词:外翻
智能气囊夹板治疗不稳定型Colles骨折的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通过单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进行前瞻性研究,探究智能气囊夹板相比普通夹板治疗不稳定型Colles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157例不稳定型Colles骨折患者,其中对照组127例使用普通夹板,治疗组30例使用智能气囊夹板。随访6周,观察对比2组掌倾角和尺偏角、Lidstrom影像学评分、Gartland-Werley临床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夹板调整次数和骨折再复位次数等指标,并统计2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第28、42天时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智能气囊夹板再调整次数和骨折再复位次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2组尺桡骨掌倾角、尺偏角和Lidstrom影像学评分、Gartland-Werley临床功能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皮肤和软组织并发症区域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能气囊夹板在减轻Colles骨折断端疼痛、减少夹板调整次数与骨折再复位次数方面优于普通夹板,且其压力智能调节显著降低了固定局部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尝试推广使用。
严培军刘锌魏成建
关键词:COLLES骨折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