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波 作品数:7 被引量:8 H指数:2 供职机构: 山西医学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丙戊酸钠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山西大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2例MD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和试验组(21例),对照组接受地西他滨治疗,剂量20 mg·m-2·d-1,2 h完成静脉滴注,连续治疗5 d,4周为1个疗程;试验组在使用地西他滨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丙戊酸钠0.2 g/次,3次/d,1周后加量至0.4 g/次,3次/d.两组均至少进行4个疗程的治疗.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疾病明显进展时停用,治疗后每4周复查一次骨髓涂片,评价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骨髓细胞中ASXL1、DNMT3A、TET2的表达情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体治疗反应率分别为76.2%(16/21)和57.1%(1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总缓解率分别为47.6%(10/21)和38.1%(8/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轻微的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9%(9/21)和38.1%(8/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ET2 mRNA、DNMT3A mRNA含量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SXL1 mRNA含量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试验组患者的ASXL1 mRNA含量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戊酸钠联合地西他滨治疗MDS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轻微,且对MDS相关基因TET2、DNMT3A以及ASXL1的表达均有影响. 贡蓉 贺少龙 乔振华 王涛 鹿育晋 白波 边思成 高志林 朱秋娟 马梁明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丙戊酸钠 地西他滨 表观遗传学 PP242对急性T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株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2018年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异常与多种肿瘤的形成、细胞的恶性转化相关。乳腺癌、胃肠道间质的肿瘤、肝癌、肺癌等均发现mTOR通路的异常激活,从而降低了肿瘤对化疗、放疗的敏感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存在Akt/mTOR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 白波 马梁明 鹿育晋 郑凤丽关键词:JURKAT细胞株 信号通路 MTOR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雷帕霉素靶蛋白 哺乳动物 JQ1对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抑制和相关机制的研究 背景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是急性淋巴白血病预后较差的亚型之一,化疗及靶向治疗药物能控制疾病但由于耐药问题多数复发,寻找更好治疗方法是十分必要.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JQ1(溴区抑制剂)可抑制慢性髓细胞白... 马梁明 王晓珍 王彦 白波 鹿育晋 王涛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PP242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株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PP242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Jurkat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105/ml,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 180μ1细胞悬液.观察组加入不同浓度PP242,每孔20μ1,使其终浓度为0.1、0.5、1.0、5.0、10.0μmol/L.对照组每孔加入含有0.01%二甲基亚砜的RPMI 1640培养基20μl.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经不同浓度PP242处理的Jurkat细胞的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PP242作用48 h后Jurkat细胞的细胞周期改变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培养24、48、72 h后,对照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569±0.023、0.901±0.022、1.199±0.041;1μmol/L观察组细胞吸光度值分别为0.513±0.014、0.764±0.019、0.955 ±0.016;5 μmol/L观察组细胞吸光度值分别为0.438±0.019、0.661 ±0.025、0.840±0.034;10 μmol/L观察组细胞吸光度值分别为0.407 ±0.011、0.613±0.026、0.791±0.012;浓度为1.0、5.0、10.0μmol/L的PP242能明显抑制Jurkat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比较,1.0、5.0、10.0 μmol/L的PP242作用48 h后G0/G1期的Jurkat细胞百分比增高[(63.2±0.7)%、(65.8±0.4)%、(68.2±0.7)%比(56.9±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浓度为1.0、5.0、10.0 μmol/L的PP242作用48 h后,Jurkat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7±0.6)%、(1.8±0.7)%、(2.4±0.8)%,对照组Jurkat细胞凋亡率为(1.6±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242能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株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使Jurkat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 白波 马梁明 鹿育晋 赵汀梓 吴海燕 赵小娟关键词:JURKAT细胞 硼替佐米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增殖和凋亡的相关机制研究 马梁明 葛文军 鹿育晋 白波 郑凤丽CBFβ-MYH11在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14年 Inv (16)/t (16;16)形成了 CBFβ-MYH11融合基因, CBFβ-MYH11基因与突变的KIT基因共同作用,在白血病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1]。Inv(16)/t(16;16)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较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占总AML患者的10%~15%,最多见于M4Eo亚型[2]。因此,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探讨CBFβ-MYH11基因在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在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初发、缓解、复发各阶段的表达规律,以及CBFβ-MYH11基因作为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标志物用于微小残留病监测,预测复发的可能性。 白波 马梁明 赵汀梓 郑凤丽 鹿育晋关键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急性髓系白血病 融合基因 RT-PCR 预测复发 雷公藤甲素联合伊马替尼对K562/G01细胞凋亡及耐药逆转机制的研究 马梁明 牛燕燕 鹿育晋 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