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敏
-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17例脑干梗死患者血管病变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患者的血管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4年3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217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了256层螺旋CT进行头颈部动脉三维成像检查,比较分析中脑、脑桥及延髓梗死患者的血管病变特点。结果 217例患者中,181例(83.41%)存在椎-基底动脉狭窄,其中91.71%的患者合并动脉粥样斑块,8.84%的患者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45.30%的患者合并前循环血管狭窄。中脑和脑桥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主要为轻度狭窄(P〈0.01),其中大脑后动脉狭窄发生率最高(P〈0.01)。脑桥梗死患者,合并前循环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中脑和延髓梗死者(P〈0.01)。延髓梗死患者中,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率明显高于中脑和脑桥梗死者(P〈0.01),其中椎动脉狭窄发生率最高(P〈0.01),椎动脉发育不良发生率也明显高于中脑和脑桥梗死患者(P〈0.05)。结论脑干不同部位梗死的患者,椎-基底动脉病变存在差异,要区别对待,这对于脑干梗死患者的药物或血管内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 熊静张婕韩剑虹贾文姬李春艳李佳敏朱榆红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脑干病变CT血管造影
- 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与脑干和小脑梗死关系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狭窄≥50%的椎动脉狭窄与脑干和小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经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证实有≥50%的症状性椎动脉狭窄54例,引起脑干或小脑梗死。分析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不同部位特点与脑干和小脑梗死的关系。结果椎动脉狭窄引起脑干梗死,腔隙性梗死明显多于区域性梗死(χ2=7.84,P<0.05),引起小脑梗死,区域性梗死明显多于腔隙性梗死(χ2=10.71,P<0.0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见于45.45%脑干梗死的患者和71.43%小脑梗死患者。椎动脉发育不良见于18.19%脑干梗死的患者和14.29%小脑梗死患者。脑干梗死组中椎动脉颅内段(V4段)狭窄占42.37%,明显高于小脑梗死组(22.44%,χ2=6.25,P<0.05)。小脑梗死组中,椎动脉颅外段(V1段)狭窄占36.73%,明显高于脑干梗死组(20.33%,χ2=5.07,P<0.05)。脑干梗死组合并基底动脉狭窄率为12.12%,明显高于小脑梗死组(4.26%,χ2=4.00,P<0.05)。结论引起脑干和小脑梗死的症状性椎动脉颅内、外段狭窄部位有差异,对脑干和小脑梗死患者尽快进行有效的血管评价,对于选择药物治疗和血管内治疗有重要意义。
- 熊静张婕韩剑虹李佳敏李馨蕊田红朱榆红
- 关键词:脑干病变小脑病变CT血管造影
- CT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价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脑CT灌注成像(CTPI)中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类型密切相关的灌注参数。方法收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患者各30例。采用256排螺旋CT对患者行脑CTPI,收集以下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值时间(TTP)。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IA组和脑梗死组患者中,r CBV均较r CBF高(Z值分别为-4.938、-3.105,均P<0.01),r MTT、r TTP无明显差异(均P>0.05)。TIA组患者r CBV-r CBF值显著高于脑梗死组(Z=-3.343,P=0.001)。结论 TIA和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血流动力学异常,TIA患者脑储备能力明显好于脑梗死患者,后者的脑储备能力有更严重的损害。
- 李佳敏张婕熊静韩剑虹
- 关键词:脑梗死CT灌注成像
- PDCA思维在神经病学临床的应用
- 2014年
- PDCA循环,著名的质量管理循环,可以提高医疗过程和医疗服务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PDCA循环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思维方式,贯穿于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每个步骤中。PDCA思维应用于神经病学临床中,可以使患者最大程度得到安全、合理、有效的诊治。
- 熊静韩剑虹李佳敏李馨蕊朱榆红
- 关键词:PDCA循环神经病学临床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