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小平

作品数:9 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胃炎
  • 5篇慢性
  • 4篇萎缩性
  • 4篇萎缩性胃炎
  • 4篇慢性萎缩性
  • 4篇慢性萎缩性胃...
  • 3篇中医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证候
  • 2篇中医证
  • 2篇瘀方
  • 2篇胃蛋白酶
  • 2篇胃蛋白酶原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炎
  • 2篇溃疡
  • 2篇溃疡性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机构

  • 9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章小平
  • 8篇邹晓华
  • 8篇查安生
  • 2篇丁小丽
  • 2篇程鹏
  • 1篇汪悦
  • 1篇李明
  • 1篇王睿
  • 1篇霍星星

传媒

  • 2篇现代消化及介...
  • 2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中医教育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健脾解毒化瘀方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细胞亚群的研究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化瘀方灌肠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该法对溃疡性结肠炎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32例在美沙拉嗪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解毒化瘀中药方灌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综合疗效以及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3和CD+8水平呈上升趋势,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呈下降趋势,但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3和CD+8水平呈下降趋势,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呈上升趋势,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解毒化瘀方具有益气健脾,化瘀止血,凉血解毒之功效,可以抗菌消炎,清除肠道毒素,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肠道黏膜的再生和修复以及溃疡的愈合。临床疗效突出,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章小平查安生丁小丽邹晓华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T细胞亚群
基于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探讨陈皮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影响及其机制
2024年
目的:基于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探讨陈皮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陈皮苷低剂量组、陈皮苷中剂量组、陈皮苷高剂量组、陈皮苷高剂量+ML385(Nrf2抑制剂)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用MNNG和不规则喂养建立CAG模型。HE染色观察大鼠胃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测定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率;ELISA检测血清GAS、MTL、SS、IL-1β、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胃组织中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层变薄,腺体萎缩,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凋亡率和血清MTL、SS、IL-1β、TNF-α水平及胃组织Keap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血清GAS水平及胃组织Nrf2、HO-1、NQ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陈皮苷各剂量组大鼠胃黏膜层增厚,细胞排列规则,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和血清MTL、SS、IL-1β、TNF-α水平及胃组织Kea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血清GAS水平及胃组织Nrf2、HO-1、NQ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ML385可逆转陈皮苷的作用(P<0.05)。结论:陈皮苷可能通过调控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对CAG大鼠发挥治疗作用。
欧阳劲光查安生王久香邹晓华章小平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陈皮苷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择UC慢性复发型和慢性持续型病例54例,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直肠滴入,配合口服美沙拉嗪。疗程为1个月,主要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平均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平均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症状,显著降低血小板计数及升高血小板平均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
邹晓华查安生章小平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血小板计数
25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因分析及证候分布规律探讨被引量:23
2015年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病因和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统一的临床观察表收集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年龄、症状、病因和证型进行频数分析。结果 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以女性居多;发病年龄为16-80岁,以51-70岁年龄段为主;临床症状以上腹痛和上腹饱胀为主;病因以胆道系统病变和焦虑抑郁障碍为主;常见中医证型为脾胃虚弱证。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多样化,主症繁多,应注重治疗胆道病变和抗焦虑治疗,中医治疗应注重健脾调胃。
章小平查安生程鹏丁小丽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因证候分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分层次思维导图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探讨
2025年
中医内科学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在于启发临床思维,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而非单纯地掌握知识点。思维导图采用多种色彩、图形、线条等搭配技巧的方法,充分调动思维,可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提高学习效果。基于分层次思维导图的特点,探讨其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通过分析分层次思维导图的合理性、绘制要点和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总结其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优化知识结构和增强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的优势。并以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胃痛”一章教学中的应用为例,运用分层次的思维导图,建立视觉信息的逻辑思维体系,呈现出证-机-法-药-方一体化的图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指出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为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王睿邹晓华章小平李一芳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思维导图临床思维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21年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7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对CAG患者的基本情况、辨证分型以及电子胃镜的结果和病理结论进行分析统计,以Logistic回归分析的手段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与性别、年龄段及病理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证候分布为肝胃不和证为27.90%、脾胃虚弱证43.84%、脾胃虚寒证患者为7.97%、胃阴不足证患者为3.99%、胃络瘀阻证患者为16.30%,其中脾胃虚弱证所占比例最高,胃阴不足证所占比例最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上皮内瘤变患者为77例(27.90%),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为132例(47.83%),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伴上皮内瘤变或肠上皮化生患者为67例(24.27%),不同中医证候的患者在性别、年龄段及病理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龄段及病理类型均为影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侯证分布相关因素。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主要以脾胃虚弱证为主,中医证型的分布受性别、年龄段及病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程鹏霍星星欧阳劲光章小平查安生邹晓华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病理组织影响因素
26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与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患者268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PG)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AG患者中脾胃虚弱证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肝胃不和证(22.4%)、脾胃湿热证(17.9%)、胃阴不足证(13.4%)、胃络瘀血证(9.8%)。CAG患者中医各个证型不同年龄段及病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中医各个证型在性别、饮酒及吸烟、家族史分布及有无伴糜烂及胆汁反流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各证型G17、PGⅠ水平比较发现,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水平较高,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较低(P<0.01);其中胃络瘀血证组最低。各证型血清PGⅡ水平比较,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较高,脾胃虚弱证组最低。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与其余3组证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GⅠ水平是影响CAG中医侯证分布的相关因素。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主要以脾胃虚弱证为主,中医证型的分布受PGⅠ水平的影响。
汪悦邹晓华章小平李明查安生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胃蛋白酶原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0
2020年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0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Ⅱ,胃泌素17(gastrin-17,G-17)及相关炎性因子变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治愈率及安全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胃痛、胃胀、胃酸、纳差等临床证候积分明显降低,Hp阳性患者明显减少,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不良反应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GⅠ、PGⅡ及G-17含量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可有效改善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可行。
夏酉年查安生邹晓华章小平纪慧萍
关键词:慢性胃炎柴胡疏肝散肝胃不和
和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 观察和胃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患者口服加减和胃方,对照组患者口服胃复春片,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及其临床疗效、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和Ⅱ比值(pepsinogen Ⅰ/Ⅱ ratio,PGR)、胃泌素17(gastrin17,G17)水平、胃黏膜组织形态学积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临床症状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饱胀、纳差、疲乏、气短懒言、总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GⅠ、PGR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后胃黏膜组织形态学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形态学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胃方能有效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理及理化指标。
欧阳劲光邹晓华查安生章小平吴赛青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血清胃蛋白酶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