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 作品数:59 被引量:390 H指数:13 供职机构: 安徽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安徽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鱼际穴的妙用 2024年 在人的大拇指下方鼓鼓的部位上有一个重要的穴位——鱼际穴。作用于此处能治疗“鼠标手”,也可判断心肺疾病,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穴位呢?鱼际穴是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鱼”即鱼类,“际”即边际,因掌中屈拇肌隆起似鱼,此穴在其边缘,故名鱼际。定位:在手上,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王震关键词:心肺疾病 手太阴肺经 鱼际穴 鼠标手 第1掌骨 艾灸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小鼠行为学及下丘脑外侧区c-fos的影响及c-fos与行为学的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观察艾灸“内关”“阳陵泉”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小鼠行为及小鼠下丘脑外侧区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6只。模型组、艾灸组采用改良的单次长时间应激和电刺激(single prolonged stress 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SPS&S)方法复制PTSD模型。艾灸组予艾灸“内关”“阳陵泉”连续干预7 d。利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条件性恐惧测试实验检测小鼠行为,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小鼠下丘脑外侧区c-fos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旷场实验中央场时间、中央场距离显著减少(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开臂进入次数和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条件性恐惧测试实验中,背景恐惧和声音恐惧的冻结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小鼠下丘脑外侧区c-fos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小鼠体质量,旷场实验中央场时间、中央场距离显著增加(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开臂进入次数和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条件性恐惧测试实验中,背景恐惧和声音恐惧的冻结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小鼠下丘脑外侧区c-fos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艾灸“内关”“阳陵泉”穴能够显著改善PTSD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下丘脑外侧区的c-fos表达有关。 王含笑 张雪涛 汪雅璐 王震 钟文 吴生兵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 艾灸 C-FOS 下丘脑外侧区 针刺对卒中后抑郁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基因表达影响 被引量:28 2017年 目的:观察针刺对卒中后抑郁大鼠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神经递质五羟色胺(5-HT)转运体(5-HTT)、5-HT_(1A)受体(5-HT_(1A) R)、去甲肾上腺素α_2受体(NEα_2R)m RNA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每组各1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和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性应激法复合制备卒中后抑郁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模型组不予干预,药物组予以氟西汀(2 mg/kg)灌胃,针刺组选取"百会""风府""神门""太冲"穴,针刺20 min,期间行针1次,每日1次,7 d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 d。观察干预后各组大鼠行为学及5-HT、NE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观察海马、中缝核、蓝斑核5-HTT、5-HT_(1A) R、NEα_2R m RNA变化。结果: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Zea Longa评分升高,糖水消耗量、敞箱水平运动、敞箱垂直运动次数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药物组Zea Longa评分降低,糖水消耗量、敞箱水平运动、敞箱垂直运动次数升高(P<0.01,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比较,大鼠行为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5-HT、NE及海马、中缝核、蓝斑核5-HTT m RNA、5-HT_(1A) R m RNA表达降低(均P<0.01),NEα_2R m RNA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药物组脑皮质5-HT、NE含量明显升高(均P<0.01),海马、中缝核、蓝斑核5-HTT、5-HT_(1A) R mRNA表达升高(P<0.01,P<0.05),NEα_2R m RNA降低(均P<0.01);针刺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能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大鼠行为学变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脑皮质5-HT、NE及海马、中缝核、蓝斑核5-HTT、5-HT_(1A)R、NEα_2R mRNA表达有关。 肖伟 章显宝 王震 汪燕 郭晓利 何玲 梁发俊 胡徽星关键词:针刺 神经递质 5-HTT 5-HT1AR 一种理疗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理疗设备,包括腕带,还包括红外线组件和按压组件,所述按压组件包括压盖、压盘和定位座,所述压盖与定位座活动连接,所述压盘设置在定位座内并与定位座活动连接,所述红外线组件设置在压盖内,并与压盖可拆卸连接,所... 王震 黄建洲 崔帅 王堃 吴生兵 周美启针刺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sCD40L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sCD40L的影响,探讨SIVD与血清sCD40L水平之、的关系.方法:将60例... 肖伟 王震 孔红兵 章显宝 梁发俊 王保国 胡徽星关键词:针刺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血清SCD40L 针刺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针刺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期从形态学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其中空白组20只,模型组30只,药物组和针刺组各35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塞法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处理方法制备PSD模型。药物组予氟西汀2 mg/kg溶入生理盐水灌胃,针刺组选取百会、风府、神门、太冲穴针刺,留针20 min,期间行针1次,以上治疗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1 d。在光镜下观察大鼠海马病理变化,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海马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神经元损害严重;针刺组和药物组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相对较小,神经元受损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针刺可以逆转PSD所造成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这可能是针刺抗抑郁的作用机制之一。 章显宝 王震 汪燕 车友路 郭晓利 肖伟关键词:针刺 海马 超微结构 “通督治郁”针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体质量、行为学及海马部位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通督治郁"针法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模型大鼠的体质量、行为学及海马部位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除正常组外,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塞法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处理方法制备PSD模型。治疗组采用"通督治郁"针法治疗。记录不同阶段大鼠体质量,通过敞箱实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部位CREB的表达。结果 PSD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减轻,敞箱实验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明显减少,海马部位CREB表达明显降低(P<0.01);通过"通督治郁"针法干预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敞箱实验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显著增加,海马部位CREB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通督治郁"针法可促使PSD模型大鼠体质量的增加,提高大鼠行为学评分及海马部位CREB的表达水平。 梁发俊 孔红兵 胡徽星 朱婷婷 王震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 行为学评分 体质量 王震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经验总结 被引量:1 2023年 面肌痉挛是临床上一种难治愈的疾病,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长期面肌痉挛的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王震主任认为面肌痉挛的关键病因为肝肾亏虚、阴风内动,核心病机在于脾肾亏虚、阴阳失调,治疗应注重形神统一,肝脾肾和神同时入手,针刺治疗以太冲、太溪、百会为中心,达到疏肝调形、健脾补肾、通调元神的目的。 朱学睿 王震关键词:针刺 引气归元 面肌痉挛 通督治郁针法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伴抑郁患者CBFV和血清sCD40L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督治郁针法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WD)伴抑郁患者脑血流速度(CBFV)和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以及对患者认知功能和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与CBFV、血清sCD40L... 肖伟 章显宝 胡徽星 王震 郭晓利关键词: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抑郁 不同针刺刺激量治疗中风软瘫期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比较不同针刺刺激量治疗中风软瘫期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3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风软瘫期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刺激量组、中刺激量组、大刺激量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行内科基础治疗,对照组行普通针刺治疗,上肢取穴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极泉,下肢取穴委中、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太溪,普通针刺得气后不行手法操作;小刺激量、中刺激量及大刺激量组均行手法操作,针刺穴位得气后分别采用小刺激量、中刺激量及大刺激量操作20 s,针刺15 min后再次采取对应的手法刺激量操作20 s,留针30 min,每日针刺1次,所有患者连续针刺6次后休息1 d,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及治疗2个疗程后的中医证候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分),评估各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4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ADL评分均随时间推移明显改善(P<0.05);治疗1个疗程后,4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ADL评分整体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组间两两比较,大刺激量组与其他3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其余各组不存在差异性(P>0.05);治疗2个疗程后,4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ADL评分整体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组间两两比较,大刺激量组与其他3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其余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整体疗效比较,大剂量组与其他3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其余各组比较不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大刺激量针刺治疗中风后软瘫期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疗效更加确切,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郑之俊 梁发俊 章显宝 张静波 浦延鹏 王震关键词:肢体功能障碍 不同刺激量 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