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慢性
  • 5篇中医
  • 3篇胆囊
  • 3篇胆囊炎
  • 3篇穴位
  • 3篇疏肝
  • 3篇贴敷
  • 3篇脾虚
  • 3篇气滞
  • 3篇疗效
  • 3篇慢性胆囊炎
  • 3篇肝郁
  • 3篇肝郁脾虚
  • 2篇穴位贴敷
  • 2篇穴位贴敷疗法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疏肝健脾
  • 2篇贴敷疗法
  • 2篇贴敷治疗

机构

  • 14篇吉林省中医药...
  • 6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吉林省胜利医...

作者

  • 14篇李敏
  • 8篇王安娜
  • 4篇高吉
  • 4篇代英
  • 4篇周立娜
  • 3篇刘秀丽
  • 2篇高吉
  • 1篇田谧
  • 1篇塔其一

传媒

  • 7篇中文科技期刊...
  • 3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年份

  • 4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于敏教授治疗慢性胆囊炎伴结石经验撷粹被引量:5
2014年
慢性胆囊炎伴结石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可(或)伴有放射至右肩背部酸痛,可伴有恶心、呕吐、厌食油腻、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是持续的、反复发作的胆囊炎症过程[1]。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胆囊炎多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而致,本病70%-95%的患者合并胆囊结石[2]。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自然人群中其发病率约为10%,在我国实际病例已超过1亿,本病属于中医"胆胀"、"胁痛"等范畴。
王安娜李敏代英高吉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结石
中医治疗肝脾不和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2024年
针对肝脾不和型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本研究旨在严谨分析中医疗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为评估中医疗法对肝脾不和型慢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了我院消化内科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接收的此类患者共60例。其中,随机抽取接受西医疗法的30例病例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接受中医疗法干预的另外30例病例作为观察组。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具体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高达96.67%,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67%;相比之下,对照组患者疾病有效率为70.0%,而并发症发生率却达到了30.00%。经统计分析,两组间在疾病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表明观察组(中医疗法)相较于对照组(西医疗法)在改善肝脾不和型慢性胆囊炎病情及降低并发症风险上具有显著优势。结论 中医疗法在肝脾不和型慢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显示出了显著的治疗优势,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疾病状态,而且在预防并发症方面表现突出,从而提升了整体疗效。鉴于此,该疗法对于此类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与借鉴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李敏
关键词:中医逍遥散加减方
利水膏贴敷治疗气滞水停型鼓胀临床方案的研究
2025年
探析利水膏贴敷治疗气滞水停型鼓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8月至 2024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72例气滞水停型鼓胀患者为分析样本,随机划分成对照组(n=36)、贴敷组(n=36)。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贴敷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利水膏贴敷治疗,治疗3周。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24h尿量、腹部指标。结果 贴敷组治疗总有效率、24h尿量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腹部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水膏贴敷治疗气滞水停型鼓胀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腹部胀满感,促进水代谢,改善腹部症状及体质。
王安娜李敏刘秀丽周立娜高吉
关键词:腹围
中医辩证治疗运用于鼓胀病的效果研究
2025年
深入探究中医辨证论治结合常规治疗与单纯常规治疗在鼓胀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 此研究选取了在2022年8月到2024年7月时间段内我院所收治鼓胀病患者共计72例作为研究的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划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包括36例患者。对于观察组而言,采取中医辨证论治与常规治疗方案相结合的方式,对照组仅仅接受常规的治疗方法。整个的治疗周期设定为3周,主要观察在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方面的各项指标、腹水量的情况以及是否有不良反应等等指标所发生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腹胀缓解、尿量出现增加、肝功能得到改善以及腹水量减少等诸多方面,均明显比对照组更为优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样低于对照组(P<0.05)。从上述数据能够看出,观察组的腹胀缓解率、尿量增加量、ALT/AST/TBil下降值以及腹水量减少量等,均比对照组更为出色,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结合常规治疗在改善鼓胀病患者的症状、肝功能以及减少腹水量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相较于单纯常规治疗效果更优,有望为鼓胀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王安娜李敏刘秀丽周立娜高吉
关键词:鼓胀病疗效观察中医论治
疏肝健脾消胀膏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鼓胀36例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消胀膏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鼓胀(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肝硬化腹水肝郁脾虚型鼓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低盐高蛋白饮食;复方氨基酸15AA注射液250 m L静脉滴注,螺内酯口服,呋噻米口服;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疏肝健脾消胀膏穴位贴敷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5%,对照组为5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消胀膏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鼓胀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具有简便验廉的优点,有很好的临床发展前景。
王安娜李敏代英高吉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穴位贴敷疗法
疏肝健脾膏穴位贴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30例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膏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复肝宁片1.5 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疏肝健脾膏穴位贴敷疗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肝病治疗仪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肝健脾膏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王安娜李敏代英高吉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穴位贴敷疗法外治法
利胆饮治疗慢性胆囊炎45例
2014年
目的观察利胆饮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共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利胆饮口服治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75.56%,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驥0.05)。结论利胆饮治疗慢性胆囊炎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李敏王安娜田谧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
热灸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鼓胀(肝硬化腹水)临床方案的研究
2022年
探讨热灸治肝硬化腹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肝硬化腹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地分为两组,即以常规疗法与热灸为主的治疗组(36例)和常规疗法与消胀膏敷脐配合电磁波治疗仪为主的对照组(36例),考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6%,对照组总有效率72.22%,P<0.05。结论:热灸治肝硬化腹水操作简单,效果显著。
王安娜李敏周立娜代英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
中药塌渍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气滞水停型鼓胀临床方案的研究
2025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塌渍配合红外线照射疗法对气滞水停型鼓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自2023年5月至2024年3月时段内,于我院就诊并确诊为气滞水停型鼓胀的72例病患作为研究样本。依据随机数字表分配原则,将入组患者均衡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均包含36例受试者。对照组实施标准疗法,即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而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额外引入了中药塌渍疗法与红外线辐射治疗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手段;治疗周期为3周。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中医症状总积分、体重、腹围、腹水量变化以及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等)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3周的治疗,治疗组在中医症状总积分、体重、腹围、腹水量及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这表明中药塌渍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气滞水停型鼓胀具有显著疗效,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结论 运用中药塌渍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气滞水停型鼓胀,方法 简单,安全高效无毒副作用的特点,且患者完全没有痛楚,简便验廉,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王安娜李敏刘秀丽周立娜高吉
关键词:红外线照射临床疗效
降逆利胆汤治疗胆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2025年
探究胆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应用降逆利胆汤的临床疗效,以在理论上指导临床,并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择在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期间在医院就诊的12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胆胃郁热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单一变量的实验原则,将纳入研究的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个小组,西医组共计61例患者(n=61)、中医组共计61例患者(n=61)。对西医组患者给予口服西药治疗,中医组给予中医药治疗干预,给予降逆利胆汤,所有参与实验探究的实验病例均接受连续8周的治疗干预。以胆汁反流次数、反流时间、中医症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室各指标以及生活质量为评估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评估降逆利胆汤治疗胆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结果 中医组胆汁反流次数、反流时间、中医症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室各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各指标表现均优于西医组,中医组胆汁反流次数、反流时间、中医症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医组,实验室各指标与生活质量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 胆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运用降逆利胆汤治疗安全性高,其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肠胃功能,缩短胆汁反流时间,减少胆汁反流次数,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更佳。
李敏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证候积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