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未

作品数:16 被引量:83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液相色谱
  • 4篇色谱
  • 4篇相色谱
  • 4篇高效液相
  • 4篇高效液相色谱
  • 3篇利奈唑胺
  • 3篇UPLC-M...
  • 2篇胆汁
  • 2篇血药
  • 2篇血药浓度
  • 2篇药代
  • 2篇药代动力学
  • 2篇药代动力学研...
  • 2篇药浓度
  • 2篇液相
  • 2篇液相色谱法
  • 2篇质谱
  • 2篇质谱法
  • 2篇色谱法
  • 2篇鼠血浆

机构

  • 15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5篇孙未
  • 9篇王哲
  • 7篇黄成坷
  • 3篇周伶俐
  • 2篇王增寿
  • 2篇叶炜剑
  • 2篇卢阳阳
  • 2篇陈瑞杰
  • 2篇朱光辉
  • 2篇陈瑞敏
  • 1篇俞耀军
  • 1篇蔡剑平
  • 1篇楼旦
  • 1篇李利义
  • 1篇邱相君
  • 1篇罗越
  • 1篇罗顺斌
  • 1篇林晓骥
  • 1篇胡国新
  • 1篇蒋硕民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药学...
  • 2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肿瘤药学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18
  • 2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血清中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的HPLC法测定及其应用
2015年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甲氨蝶呤(MTX)的浓度并应用于临床。方法采用HPLC法,血清用70%高氯酸沉淀蛋白后,旋涡混匀2 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进行分析。色谱柱ZORBAX XDB C18,柱温30℃,流动相:乙腈-H2O(30∶70),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25 nm。结果血清中MTX保留时间为4.92 min,内标保留时间为9.42 min,最低检测浓度为0.03 mg·L-1,样品稳定性较好。相对回收率为100.15%~102.62%,日内、日间RSD≤10%。结论本法检测MTX血浓度简单、快速、灵敏。通过对大剂量MTX化疗的白血病患儿的血药浓度进行常规检测,可掌握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剂量,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闵炜孙未王哲胡怡怡朱光辉
关键词:甲氨蝶呤高效液相色谱法白血病血药浓度
UPLC-MS/MS法检测大鼠血浆中芦丁的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陈梦纯黄成坷孙未王哲叶炜剑林西西
Determination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dexmedetomidine in children plasma by UPLC-MS/MS
A rapid,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
孙未
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健康心理控制源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1
2018年
目的调查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健康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相关性,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就诊的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152例,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多维度健康心理控制源量表C表、医学应对问卷,对其进行测量。结果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得分为(58.90±10.19)分,处于中等水平,健康内部控制、健康权威人士(医生)控制、健康权威人士(其他人)控制、面对型应对与自我管理行为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498、0.263、0.310、0.525(均P<0.05),而健康机遇控制、屈服、回避型应对与自我管理行为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50、-0.248、-0.468(均P<0.05)。结论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较差,护理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健康心理控制源特点,提高健康内部控制水平,提供更多的疾病康复知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同时对应对方式进行评估,对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患者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可以侧重于告知患者知识内容,教会具体做法;对于日常生活管理和情绪控制相关的知识,除了教会患者要如何做,还应讲解行为的重要性,关注患者态度的转变,树立实施健康行为、控制病情的信心,最终提高自我管理行为。
苏小萍陈瑞敏孙未卢阳阳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自我管理行为
基于GLIM标准与PG-SGA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营养评估诊断一致性研究:一项前瞻性队列分析
2025年
目的基于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和全球领导人营养不良倡议(GLIM)的临床调查数据,探讨结直肠肿瘤患者在根治术前营养评估中使用PG-SGA标准与GLIM标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11月于温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05例患者的PG-SGA和GLIM评估数据,通过Kappa检验分析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进一步结合前白蛋白、白蛋白、肌酐等生理生化指标及手握力测定对GLIM结果进行校正,探讨校正后的一致性变化。结果未经校正时,PG-SGA与GLIM的一致性较差(Kappa=0.171,P<0.01)。经生理生化指标校正后,PG-SGA与GLIM的一致性仍较弱(Kappa=0.382),但经手握力二次校正后显著提升至较强水平(Kappa=0.771,P<0.001)。不同年龄组间(≥70岁与<70岁)营养评估结果差异显著(P<0.05),性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SGA标准和GLIM标准均为有效的术前营养评估工具,在营养不良分级标准上存在一定差异,但二者具有互补性,通过“生理生化校正+肌肉功能强化”多维度校正可显著提高一致性。推荐联合应用两种评估体系,通过GLIM实现营养不良的标准化诊断,结合PG-SGA的动态评分特征,为个体化营养支持策略的制定及术后临床结局的改善提供循证依据。未来需扩大样本量并开发动态监测模型,推动临床指南更新。
孙未陈鹏超罗越周崇锦俞耀军吴晓燕李利义
关键词:营养评估
HPLC法检测人胆汁中利奈唑胺浓度
2015年
目的建立检测人胆汁中利奈唑胺浓度的HPLC法。方法以氯霉素为内标,色谱柱为Eclipse XDB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45:55),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nm。结果利奈唑胺在质量浓度0.50-100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定量下限为0.50mg·L^-1;低、中、高浓度的日间、日内精密度RSD均〈10%,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8.62%、101.32%、100.64%,提取回收率〉7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胆汁中利奈唑胺的检测。
黄成坷周伶俐孙未王哲王增寿
关键词:利奈唑胺胆汁高效液相色谱法
急诊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与炎症因子水平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分析急诊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对患者的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的急诊脑卒中患者28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和病原菌进行分析,并对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IL-18、IL-6和IL-8水平进行观察。结果 28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1例,感染率为14.34%;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0株占67.80%;革兰阳性菌16株占27.12%;真菌3株占5.08%;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合并糖尿病和抗菌药物使用是急诊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01);感染患者TNF-α、IL-12、IL-18、IL-6和IL-8分别为(24.45±7.29)ng/L、(134.55±43.03)ng/L、(253.06±50.92)ng/L、(96.04±40.04)ng/L、(99.93±38.43)ng/L均高于非感染患者(P均<0.001)。结论急诊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应引起临床重视,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为主,针对革兰阴性致病菌积极预防,有针对性地对易感染人群进行干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季银和叶挺卢阳阳吕洋洋陈瑞敏林晨孙未
关键词:医院感染炎症因子
利奈唑胺在胆道感染患者中的胆汁分布研究
目的 研究利奈唑胺在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的药物浓度及胆汁渗透性,为胆道感染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8例重症胆道感染患者,予利奈唑胺60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治疗至少7天,体内药物浓度达到稳态后,于给药前采集胆汁及静脉血各2...
朱光辉黄成坷孙未王哲
UPLC-MS/MS联用技术测定人血浆中的利奈唑胺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利奈唑胺浓度。方法选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2.1mm×50 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A(0.1%甲酸水溶液),B(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1;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利奈唑胺:[M+H]+,m/z 338.2→296.2,卡马西平:[M+H]+,m/z 237.1→194.2。结果利奈唑胺在20~20 000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 9),定量下限为20μg·L-1。准确度与精密度结果显示方法日间、日内精密度均小于6.26%,提取回收率大于80%,稳定性较好。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高,适用于血浆中利奈唑胺浓度测定。
黄成坷周伶俐孙未王哲王增寿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利奈唑胺药动学
锌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孙未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