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颤所致脑栓塞后小剂量华法林给药时间的研究
- 梁庆蒙莲毛业波宁世郁梁振业劳茂芬黄伊娜
- “房颤所致脑栓塞后小剂量华法林给药时间的研究”是钦州市科学技术局2014年自筹经费课题,合同号:201410723。项目主要是探讨房颤所致脑栓塞后开始给予患者使用小剂量华法林的时间。研究工作从2014年1月开始至2015...
- 关键词:
- 关键词:房颤
-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 2021年
- 急性脑梗死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使患者血液供应机能出现障碍,从而使脑组织处于缺氧、缺血,甚至是完全坏死状态,导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出现,对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造成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药物控制是该疾病治疗的首选方式,丁苯酞的效果得到一致肯定,能够对脑神经元产生积极的保护作用,使脑组织局部的血流量明显增加,从而使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但临床上关于该问题的相关报道较少。本次主要从脑梗死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学机制和治疗依据、丁苯酞治疗的作用机制、单剂治疗、联合治疗等四个方面入手,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采用丁苯酞进行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 梁庆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丁苯酞
- 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9
- 2014年
-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等特点。脑梗死缺血区域再灌注在挽救濒临死亡的神经细胞的同时,发生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又进一步导致缺血神经细胞的损伤加重,被称之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对于保护神经细胞、提高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疾病转归具有重要意义。现综述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如下。
- 梁庆
- 关键词:脑梗死
- 丁苯酞联合银杏内酯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银杏内酯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至2019年收治的老年ACI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并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加用银杏内酯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9%(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血清HCY、丙二醛(MD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VEGF、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银杏内酯治疗老年ACI有一定疗效,能调节患者血清HCY和VEGF的表达水平,改善氧化应激损伤,提高生命质量。
- 宁世郁马榕榕王静黄雪芳梁庆
- 关键词:丁苯酞银杏内酯急性脑梗死老年氧化应激
- DSA检测青年脑梗死的脑动脉狭窄分布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 2023年
- 探究DSA检测青年脑梗死的脑动脉狭窄分布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3~2021.12收入青年脑梗伴随脑部动脉狭窄合计60例患者归纳到观察组中,同期单纯青年脑梗合计60例患者归纳到对照组,所有人群均展开一般资料调查,青年脑梗死展开DSA检测,分析脑动脉狭窄分布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在高血压病史、吸烟史、Hcy、HDL-C、TC、UA、收缩压上存在差异性,上述因素为脑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青年脑梗患者的脑部动脉狭窄主要包含颅内或者前循环有关动脉狭窄,尿酸、收缩压、血脂、吸烟等与脑动脉狭窄发生紧密相关。临床加强上述危险因素防范干预,可进一步降低脑动脉狭窄发生率,保障青年人群健康。
- 梁庆
- 关键词:青年脑梗死脑动脉狭窄
- 60例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研究
- 2013年
- 目的研究并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诊治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经颅脑CT检查确诊收治的60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经过治疗后,痊愈34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5例,其中有1例患者因脑分水岭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主要病因是颈动脉狭窄、体循环低血压以及心脏疾病,经系统治疗后多数患者的预后较好。
- 梁庆
- 关键词:脑分水岭梗死CT检查病因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分析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和对照组 30例。治疗组应用尿激酶 5 0~ 10 0万U ,加入 10 0ml生理盐水静脉点滴 ,于 6 0分钟内滴完 ,对照组不应用尿激酶 ,其它的常规治疗方法相同。 [结果 ]治疗组 30例 ,溶栓后 2~ 4小时内 2 6例即刻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第 2 1天时 ,治疗组 30例 ,其中临床治愈率 6 0 % ,总有效率 93 3%。对照组 30例 ,无即刻疗效 ,临床治愈率仅 6 6 7% ,总有效率 73 3%。两组相比 ,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且安全性高 ,即刻疗效、治疗总有效率等均优于对照组。
- 周业旺何有屏林小霞梁庆
- 关键词: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
- 脑脊液置换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8例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观察其疗效。 [方法 ]采用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2 8例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 ,对照组 2 6例不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两组其它内科治疗按常规进行。 [结果 ]第 2 8天时进行疗效评估。治疗组治愈 2 5例 (89 3% ) ,好转 1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92 9%。脑血管痉挛缓解率 1 0 0 % ;对照组治愈 1 2例 (4 6 2 % ) ,好转 9例 ,无效 5例 ,总有效率 80 8%。脑血管痉挛缓解率 76 9%。两组治愈率、脑血管痉挛缓解率经统计学处理P <0 0 5 ,差异显著。 [结论 ]脑脊液置换疗法能降低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压 ,改善脑脊液循环 ,清除脑血管内活性物质 ,防止脑血管痉挛 ,减少蛛网膜粘连 ,降低病死率 。
- 周业旺何有屏梁庆
- 关键词:脑脊液置换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颅内压并发症
- 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猝死的原因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引起患者死亡的住院因素。结果:50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在入院后病情突变猝死:心源性猝死6例,其中心率失常1例、冠心病2例、脑出血2例、脑梗死1例,平均年龄为60.2±4.5岁;肺栓塞死亡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3例。结论: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为心源性猝死及肺栓塞、再出血等,医院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注重对患者基本疾病及并发症的治疗,降低死亡率。
- 梁庆
- 关键词:脑卒中神经内科猝死
- 青年脑梗塞脑动脉狭窄危险因素的分析
- 2022年
- 本研究主要探究容易引发青年脑梗死脑动脉狭窄的因素是什么。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3年6月在我院经治疗的120名青年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等比例分组方式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为非脑动脉狭窄,观察组为脑动脉狭窄。对可能的血管狭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的数据表明,观察组中的男性、抽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低中密度脂蛋白、低中高密度脂蛋白、高总胆固醇、高总甘油三酯、高载脂蛋白酶A、高载脂蛋白酶B群和高密度脂蛋白酶A群均可能为直接影响中国青年发生脑梗塞脑血管严重狭窄危险的原因。结论 主引发青年的脑梗塞脑血管的狭窄的危险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吸烟高血压以及患者身体的密度脂蛋白有关等原因。
- 梁庆
- 关键词:青年脑梗塞脑动脉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