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影像
  • 6篇医学影像
  • 6篇医学影像学
  • 6篇教学
  • 6篇META分析
  • 5篇动脉
  • 5篇影像学
  • 5篇CT
  • 4篇学法
  • 4篇教学法
  • 4篇冠状
  • 4篇PBL教学
  • 4篇X线
  • 3篇血管
  • 3篇脂肪
  • 3篇思维
  • 3篇思维导图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细胞

机构

  • 39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重庆医药高等...
  • 1篇重庆三峡中心...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40篇杨全
  • 15篇刘丹
  • 13篇向波
  • 10篇张翱
  • 9篇李晓燕
  • 8篇王兴兰
  • 8篇苏丽平
  • 6篇周永霞
  • 6篇胡良波
  • 5篇李晓兰
  • 4篇胡勇
  • 3篇廖娟
  • 3篇李雪娇
  • 2篇吕发金
  • 2篇马进
  • 2篇文兵
  • 1篇李震
  • 1篇袁铭婧
  • 1篇赵兰锋
  • 1篇余洁

传媒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4篇海南医学
  • 4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重庆医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1
  • 9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经手术、内镜活检或临床证实为UC并行MSCT检查且资料完整的48例患者的资料。48例患者均行MS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分别按常规窗宽窗位横断位图像、多平面重组(MPR)图像、改良后窗宽窗位3种显示方式观察。结果常规窗宽窗位显示黏膜强化42例(87.5%),黏膜下气泡影4例(8.3%),肠壁增厚48例(100%),肠壁水肿分层38例(79.2%);改良后窗宽窗位显示黏膜强化2例(4.2%),黏膜下气泡影32例(66.7%),肠壁增厚48例(100%),肠壁水肿分层3例(6.7%);MPR图像显示病变范围:全结肠者4例(8.3%),左半结肠者10例(20.8%),横结肠5例(10.4%),直肠和乙状结肠者32例(66.7%)。结论肠壁增厚、肠壁水肿分层等CT征象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敏感性较高,黏膜强化、黏膜下气泡影诊断UC特异性较高,MSCT多期增强扫描应用不同窗宽窗位及MPR图像有助于UC的诊断和病变范围的显示。
刘丹吕发金张翱杨全向波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多层螺旋CT
影像学在子宫肌瘤HIFU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一种无侵入性治疗技术,影像学在术前评估肌瘤特征、术中监测、术后疗效及周围组织损伤评估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就CT、超声、磁共振及影像组学在HIFU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申丽黄晓刘羽遥李庆雪杨全
关键词:子宫肌瘤HIFU磁共振成像
外生性肝癌侵犯脾脏及左侧膈肌1例被引量:2
2012年
患者女,62岁,左上腹阵发性隐痛1个月。查体:左上腹及中上腹压痛。实验室检查:肝功异常,乙肝标志物(+),甲胎蛋白(AFP)〉1210U/ml。
周永霞杨全
关键词:肝细胞脾脏
CT量化分析在诊断副脾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副脾CT误诊原因,通过CT量化分析,提高对副脾的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副脾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三期动态增强检查,分别测量各期副脾及主脾的CT值。结果:13例副脾平均CT值动脉期85.3HU,静脉期105.2HU,延迟期70.7HU。正常主脾平均CT值动脉期103.8HU,静脉期117.3HU,延迟期81.7HU。通过量化分析:副脾各期CT值均比主脾略低,但是其三期动态增强,CT值动态变化形态与主脾一致,即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CT值进一步增高,延迟期后强化程度减低。结论:副脾有典型的CT表现,通过CT量化分析,可提高对副脾的诊断,减少临床不必要的手术。
向波张翱杨全李震
关键词:脾疾病误诊
初始T1值和细胞外容积分数与弥漫性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Meta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T1 mapping定量指标[初始T1值和细胞外容积分数(ECV)]与弥漫性心肌纤维化(DMF)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2019年9月以前发表于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关于初始T1值和ECV与DMF程度相关性的中英文文献。采用诊断准确性试验质量评价工具2(QUADAS-2)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应用Stata 15.0软件对纳入文献的r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初始T1值与DMF程度呈中度正相关(r=0.54,P=0.00,95%CI:0.41~0.65),ECV与DMF程度呈强正相关(r=0.62,P=0.00,95%CI:0.54~0.69)。结论:初始T1值和ECV与DMF程度存在较好的相关性,T1 mapping可早期无创评估心肌纤维化,指导临床诊疗。
向春红唐苏丹向波杨全
思维导图结合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9
2018年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结合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30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应用思维导图结合PBL教学法)和对照组(应用PBL教学法),评价教学效果及学生反馈。结果课堂测试成绩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职称教师带教学生课堂测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思维导图结合PBL教学法应用于医学影像学见习教学中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苏丽平胡良波杨全胡勇应洁
关键词:思维导图PBL教学法医学影像学见习教学
PBL结合CBS在医学影像学示教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60年代美国神经病学Barrows教授创立的自主学习模式,目的是让学习者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病例导入式教学法(case based study,CBS),则是以病例为导向的教学法,是PBL教学法的延伸,
周永霞胡良波张翱杨全胡勇
关键词:PBL教学法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示教课CBS
低剂量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价值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对低剂量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文章进行Meta分析,评价低剂量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多层螺旋CT利用低剂量技术对比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价值的文章,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及异质性分析,对诊断效能指标进行Meta分析,汇总灵敏度及特异度,绘制森林图,并进行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研究对象共957名,各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加权定量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基于节段水平0.92(95%C10.91-0.93)、0.96(95%C10.96-0.96),基于血管水平0.96(95%C10.95-0.97)、0.93(95%C10.91-0.94),基于患者水平0.99(95%C10.97-1.00)、0.87(95%C10.84-0.91)。SROC曲线面积分别为:基于节段水平0.9884,基于血管水平0.9828,基于患者水平0.9750.结论:低剂量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很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对筛查及排除冠心病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雪娇杨全张翱胡良波文兵
关键词:低剂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META分析
思维导图联合PBL教学法在影像见习中的应用初探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在影像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2014级临床全科医学学生121名,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61名和对照组60名。试验组采取思维导图教学法,对照组采取PBL教学法进行见习带教,课后进行理论知识成绩测试,并对试验组进行思维导图联合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示教课中应用的意见反馈量表问卷调查。结果两组学生均完成试卷作答,无缺卷及空白试卷。试验组考核成绩([8.80+0.96)分]略高于对照组([8.63+1.22)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1,P=0.397)。试验组对思维导图联合PBL教学法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结论思维导图联合PBL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其学习主动性,提高其自学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医学思维模式。
王兴兰杨全苏丽平李晓燕向波刘丹
关键词:思维导图影像教学方法实习生
探讨形成性评价在医学影像学思维导图结合PBL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4
2020年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医学影像学思维导图结合PBL教学中的适用性及应用效果。方法以重庆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2014级临床本科(全科方向)15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56名,对照组99名,采用思维导图结合PBL开展医学影像学实践课。实验组进行形成性评价及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问卷调查“评价模块设置合理,赞成形成性评价”这项中66.0%(37/56)学生持赞同,Likert分值为(4.0±0.7)。课后测试实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期末试卷总分无显著差异(ft>0.05);但病例分析题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形成性评价适用于医学影像学思维导图结合PBL教学,能全面评估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断为学习提供动力。
李晓燕黄俊浩杨全阎洪华
关键词:PBL思维导图医学影像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