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科
-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生态语言学的韩礼德范式被引量:1
- 2012年
- 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生态语言学从学科发展来看虽并不同步,但这两门学科具有一个共享特征:确认语言和生态社会环境的关系。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重要术语的考察入手,旨在讨论系统功能语言学所具有的生态性,并论证生态语言学,尤其是生态语言学的韩礼德范式本身就具有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思想渊源这一观点。
- 邓科
-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生态语言学
- 硝铵营养调控对甘蔗生长及硝态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 甘蔗是全球最重要的糖料作物。在我国,甘蔗生产中施用氮肥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当前生产中普遍存在过量施氮的问题,这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提高氮利用率、降低施氮量对甘蔗产业绿色发展至关重要。前人报道甘蔗可能偏好吸收铵态氮,...
- 邓科
- 关键词:甘蔗氮利用效率
- 语言接触与翻译:以《国际歌》汉译为例被引量:2
- 2012年
- 本文以《国际歌》的不同汉译本为案例,从语法、篇章结构、词汇语义、音韵等方面,探讨了语言的接触与冲突对翻译过程和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语言接触的背景下,一个文本从一种语言被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这个文本本身就经历着一个冲突过程。无论从语音还是从词法、句法、语义上,都面临着原来模式范畴与新的语言模式范畴的冲突。这种冲突一般体现在译者身上,在不同的时空环境或社会政治环境下,他们处理源语文本中对于译入语读者而言的新、异成分时,很可能开始是生硬的移植,然后经历一个过程,最后到使用得恰到好处。
- 邓科
- 关键词:《国际歌》
- 论不可译现象的可译潜势被引量:1
- 2012年
- 从翻译与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和"共晓性"概念之间的关系出发,着重探讨了"语言与生活形式所组成的共晓性的联合"与翻译之所以可能的关系。虽然"生活形式"和"共晓性"为翻译提供了可能,然而由于其自身及其话语表述的多样性和先验性,反过来又造成了翻译的不确定性,因而在实践中难以被灵活运用,有可能转变为"教条"。但这同时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启示:人类的价值文化存在多元差异,看待翻译活动也有不同视角,翻译研究在立足于语言和翻译的本体的同时,应该积极向其他学科寻求"共晓",不断为自身注入活力。
- 邓科
- 关键词:不可译现象
- 冲突中的革命歌曲翻译
- 革命歌曲翻译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有着重要的社会历史意义,它紧紧配合中国社会冲突的变化,起到了政治动员、社会宣传、思想教育等作用,对于推动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的发展做了重要贡献。因而,在翻译与冲突的语境当中,以事实性和描...
- 邓科
- 关键词:歌曲翻译
- 文献传递
- 冲突中的革命歌曲翻译——以《国际歌》汉译为个案
- 革命歌曲翻译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有着重要的社会历史意义,它紧紧配合中国社会冲突的变化,起到了政治动员、社会宣传、思想教育等作用,对于推动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的发展做了重要贡献。因而,在翻译与冲突的语境当中,以事实性和描...
- 邓科
- 关键词:革命歌曲文化背景政治因素
- 文献传递
- 王佐良翻译思想的生态翻译学诠释被引量:7
- 2012年
- 王佐良是我国20世纪重要的学者和翻译家。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对王佐良先生丰富的翻译思想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王佐良的翻译思想虽然未具体系架构,却有自己独特的实质和发展脉络,其翻译研究视角经历了从文体学转向到文化学转向,再到人类学转向和生态学转向的依次演变。在当时正处于急速转型过渡期的中国翻译生态环境中,其翻译思想的演变以"适合"之道一以贯之,并终至中和。
- 邓科孟凡君
-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 框架识解视角下的“龙”与“dragon”
- 2012年
- "龙"与"dragon"的对译引起的争议众多,从认知框架与识解的视角对二者进行剖析,可以发现"龙"和"dragon"都缺乏实指对象与之对应,但又都有各自独特的框架语义成分,且差异巨大,这使得"龙"和"dragon"无法对等.翻译时,译者必须参照二者的认知框架和文化用途,在译法上敢于创新,以便尽量减少误解,促进交流.
- 修黎黎邓科
- 关键词:认知识解DRAG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