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来 作品数:15 被引量:61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丽水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甘氨双唑钠增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后程超分割放疗加甘氨双唑钠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将151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放疗组(A组)52例,照射剂量2.0Gy/次,5次/周,总量66~70Gy;后程超分割放疗组(B组)53例,先常规照射,照射剂量40Gy,20次后改为每日照射2次,1.3~1.5Gy/次,2次照射间隔4~6h,10次/周,超分割照射26~30Gy/20次,总量66~70Gy/6周;后程超分割放疗加甘氨双唑钠组(C组)46例,照射方法与B组相同,放疗开始就同时静滴甘氨双唑钠800mg/m2,每周3次,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结果A、B、C3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73%,87%和96%。部分缓解率和1a生存率分别为53%,48%;82%,73%;89%,86%。C组部分缓解率和1a生存率均优于A组和B组(P均〈0.01)。3组均未发现毒副作用。结论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的放疗有增敏作用,同后程超分割放疗结合应用,能提高食管癌的部分缓解率和1a生存率。 叶永来 田智峰 王素青关键词:食管肿瘤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 甘氨双唑钠 放射增敏剂 推量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治疗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对比分析同步推量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5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6例,均予以放化疗联合治疗,化疗方案均为多西他赛+顺铂化疗(DP)方案,对照组予以常规放射疗法,观察组予以推量调强放射疗法。比较2组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治疗前后患者肺癌肿瘤标志物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客观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5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SCC、TSGF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放疗相比,同步推量调强放疗联合DP化疗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控制率,提高5年生存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 王建美 齐信王 叶永来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 安全性 甘氨双唑钠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CMNa)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对中晚期鼻咽癌的放射增放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确诊T1-3N2-3M0(Ⅲ-Ⅳ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单放组,每组39例。研究组:CMNa800mg/m2,用生理盐水100ml稀释溶解后静脉输入,30分钟滴完,输入结束后60分钟内进行放射治疗,每周3次,从放疗开始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6~7周。放疗均采用GE公司直线加速器,ADAC公司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行三维适形放疗(3DCRT):6MVX线。鼻咽癌原发灶DT:68~70Gy/7周,颈转移灶DT:60~66Gy/6~7周。单放组:放疗方案同研究组。结果:鼻咽癌原发灶和颈淋巴结转移灶达完全缓解时放射增敏比(SER)分别为1.26和1.20(P<0.05)。研究组和单放组鼻咽癌原发灶CR分别为92.3%(36/39)、58.9%(23/39),P<0.01;颈淋巴结转移灶CR分别为87.2%(34/39)、53.8%(21/39),P<0.05。两组未发现严重毒性反应。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黏膜、皮肤反应,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MNa可增加中晚期鼻咽癌的原发灶及颈淋巴结转移灶的放射增敏比,放疗合并使用cMNa可以提高中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 董军兰 叶永来 王素青关键词:三维适形放射疗法 甘氨双唑钠 疗效观察 Varian Clinac iX直线加速器故障分析及维修二例 被引量:2 2020年 Varian Clinac iX直线加速器主要由调制柜、加速管、速调管、微波传输系统、电子枪、束流系统、真空系统、恒温水冷系统、电源及控制系统、辐射头、治疗床等各个部件组合而成[1]。我院2012年安装了1台Varian Clinac iX直线加速器,配备了MLC、OBI、PV等子系统,具有6 X、10 X共2挡光子线和4 MeV、6 MeV、9 MeV、12 MeV、16 MeV共5挡电子线能量模式,可以进行图像引导下的计划验证和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2]。 毛燕正 叶永来 朱明琪关键词:直线加速器 联锁 调强放疗与容积调强放疗治疗小细胞肺癌合并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比较 2020年 目的比较调强放疗(IMRT)与容积调强放疗(VMAT)对小细胞肺癌合并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SV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细胞肺癌合并SVCS患者24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IMRT组与VMAT组,各120例,分别接受IMRT和VMAT治疗。比较两组靶区剂量适形度指数(CI)、不均匀度指数(HI),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VMAT组CI高于IMRT组,HI低于IMRT组(均P <0.05);VMAT组客观有效率高于IMRT组(P <0.05);IMRT组食管黏膜损伤例数多于VMAT组(P <0.05)。结论 IMRT与VMAT均可用于小细胞肺癌合并SVCS患者的临床治疗,VMAT临床疗效优于IMRT。 王建美 齐信王 叶永来关键词:调强放疗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局部晚期食管癌25例 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TP)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5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人,治疗组每周紫杉醇加顺铂同步放化疗组,对照组为单纯放疗组。两组均采用6MV-X射线放射治疗,食管癌原发灶计量60-68GY,区域淋巴结剂量50-60GY。治疗组放疗同时给予紫杉醇40mg/m2+DDP20mg/m2,于d1,d8,d15,d22,d29,d36静滴。结果:单纯放疗组和紫杉醇加顺铂组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72%和8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4.3%、65.2%、20.9%和54.6%、11.5%、25.2%,总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9)。同步放化疗组的III、IV级毒副反应高于单纯放疗组。结论:同步放化疗可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但毒副反应有增加的趋势。 姚洁 叶永来关键词:食管癌 紫杉醇 顺铂 同步放化疗 调强放疗和局部热疗对晚期宫颈癌患者细胞增殖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分析调强放疗和局部热疗对晚期宫颈癌患者细胞增殖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调强放疗,观察组给予调强放疗联合局部热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增殖相关基因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bxw7、Twist、ZEB-1、ZEB-2、Snail、HOXB7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NCX1、PRMT5、XBP1S 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局部热疗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癌细胞增殖能力和上皮间充质转化活性,进而抑制肿瘤进展。 王建美 齐信王 叶永来关键词:调强放疗 局部热疗 晚期宫颈癌 细胞增殖 上皮间充质转化 CT模拟定位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放射治疗时利用CT模拟定位的疗效。[方法]对103例食管癌病例用CT模拟定位,全部病例以肿瘤中心为照射野的等中心点,照射野长度为肿瘤上、下缘放大 3cm,野宽为肿瘤边缘外放1cm,总剂量为D60Gy-70Gy,2Gy/次,5次/周,6-7周内完成。[结果]103例病例近期疗效显示完全缓解率达55.3%,部分缓解率为37.9%,1、3年生存率分别为73.4%和56.1%,在已死亡的42例中,因局部失败只占38.1%,而远处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占54.8%。[结论]利用CT模拟定位,以肿瘤中心为射野等中心点对食管癌进行外照射,可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提高生存率,在已死亡的病例中,远处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比例明显上升。 杜德希 吴鹤 叶永来关键词:CT模拟定位 食管癌 放射疗法 疗效 瓦里安Clinac iX直线加速器原理分析及故障解析 被引量:3 2023年 直线加速器是常见的放疗设备,具有剂量率高、照射时间短、照射野大、剂量均匀性和稳定性强等优点^([1-2]),在食管癌、宫颈癌、胰腺癌、肺癌等各种肿瘤放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6])。随着肿瘤放疗患者的日益增多,直线加速器的运作时间增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故障联锁的频率随之增加^([7])。直线加速器故障因素复杂,且设备具有“唯一性”,快速完成设备故障的排除成为备受关注的“攻坚战”。设备运行的快速恢复可节约患者等待治疗的时间,但对临床医学工程师的维修技术水平提出了极大挑战^([8])。加速器的维修可通过查阅随机技术资料,并借鉴平时的经验总结,顺着联锁回路找到故障点,再进行针对性的维修。本研究介绍了瓦里安Clinac iX直线加速器两例联锁故障的原理分析和维修方法,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毛燕正 叶永来 朱明琪关键词:直线加速器 联锁 小细胞肺癌全脑放疗后再发病灶立体定向放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评价小细胞肺癌全脑放疗后再发病灶立体定向放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丽水市中心医院经全脑放疗后的再发脑转移病灶(18个病灶)给予再程立体定向放疗的13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再程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影像学评估18个病灶,完全缓解3个(16.7%),病灶最大径≤20 mm;部分缓解12个(66.7%),其中病灶最大径≤20 mm 3个,21~30 mm 4个,>30 mm 5个;疾病稳定2个(11.1%),病灶最大径21~30 mm;疾病进展1个(5.6%),病灶最大径>30 mm。再程立体定向放疗后3个月的客观缓解率为83.3%。按照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放疗毒性分级标准(中枢神经系统)评估,13例患者中,0级2例,1~2级7例,3级4例。11例有相应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和恶心呕吐。再程放疗前后1个月内接受化疗6例,其中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3级3例(50.0%);未行化疗的7例中,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3级1例(14.3%)。13例中影像学提示脑放射性坏死3例。结论经过全脑放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再发脑转移病灶挽救性立体定向放疗安全可行。放射性脑坏死作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能与病灶最大径以及放疗剂量高低相关,≥3级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在1个月内接受全身化疗患者中更多见。 田智峰 田智峰 杜德希 周亿哲 叶永来 叶永来 王永辉 魏启春关键词: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再程放疗 立体定向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