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卫红
- 作品数:33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整合·规范·选择——清华大学附属小学“1+X课程”设置特点被引量:2
- 2015年
- 基于“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使命,清华附小着力构建“1+X课程”体系。“1”指优化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X”指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拓展性课程。整合性、规范性、选择性,正是清华附小“1+X课程”设置的三大特点。
- 汤卫红
- 关键词: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个性化发展选择性办学
- 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吸引儿童探究——儿童立场的“乘法口诀表中的秘密”被引量:1
- 2015年
- 外在于数学的童话情境、生活情境固然对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有一定意义,但内在于数学的理性精神、智慧力量、至高无上的美更应成为吸引儿童探究真知、渴求智慧、涵养心性的重要因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一直努力让自己保持对数学的新奇感,着力开发能与儿童共同分享的创新数学课程,以期能和儿童一起沉浸于智慧的挑战、发现的快乐与数学美的享受之中。
- 汤卫红
- 关键词:儿童学习数学课程乘法口诀生活情境
- 清华附小学生核心素养课程深度整合被引量:23
- 2016年
- 清华附小坚持"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的教育哲学,以"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为办学使命。2011年突破学科碎片化教学藩篱,开展"1+X"课程整合实验改革,2014年率先提出清华附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定核心素养三条课程整合实践路径,构成了系统的、序列的课程群,为全国基础教育核心素养校本化研制以及指向核心素养课程深度整合体系构建提供了一条基本范式。
- 林长山汤卫红
- 关键词:课程整合课程群
- 课前三分钟——我和孩子们一起做微课程
- 2018年
- “让儿童每天过一种新常态的生活”,这句话我特别喜欢。从三年级我接手这个班起,课前三分钟演讲就一直持续地进行。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新常态。但我并不满足于机械地执行。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要做课前三分钟演讲?就数学与科技领域的演讲来说,它的价值和意义又如何区别于语言与人文领域的演讲?
- 汤卫红
- 关键词:课前课程孩子数学
- 数学阅读:指向共通能力的整合课程
- 2019年
- 阅读素养越来越广泛地被认为是一种现代公民最基本的素养。这从近些年中高考的改革可以窥见一斑。各地的试题,不仅语文、英语的阅读量、阅读范围在不断扩大,也包括数学、物理等理科在内。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理解、运用、反思书面文本的能力''阅读参与度和学习策略'等都已经成为阅读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已经成为每个学科应当承担的基本功能。
- 汤卫红
- 关键词:数学阅读数学故事整合课程
- 整合数学:让儿童畅饮数学的源头活水
- 2019年
- "整合数学"旨在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内在统一性,打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探索多学科的融合。倡导通过生活世界与数学世界的融通与互化、数学教材中单元内容的整体优化、数学与科学基于核心概念、工具与方法的有机整合、超越数学的综合实践应用等途径,让儿童畅饮数学的源头活水,以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
- 汤卫红
- 游戏与数学联系的魅力——五年级《多连方与游戏》教学实录
- 2019年
- 【课前慎思】学完北师大版五下“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后,有学生问我:为什么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只有11种?真的找不到第12种吗?我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头,苦苦思索后我发现:如果找出所有的六连方,再逐一确认它们是否为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不就能解决了吗?那么,六连方一共有多少种呢?我花了半个小时走了不少弯路才研究出来。
- 汤卫红
- 关键词:游戏
- “整合数学”课程的实施研究
- 2019年
- 整合数学的课程实施主要探索了三种整合方式:学科内渗透式整合、学科间融合式整合和超学科消弭式整合。这三种整合方式并不与系列①中述及的四种课程形态一一对应,而要根据具体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灵活选用。而且,三种整合方式并不是互相割裂的,具体实施中又是相互联系、彼此交融的。
- 汤卫红
- 关键词:课程实施数学课程形态渗透式融合式
- 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的思维视角--以《太阳》为例
- 2025年
- 主题教学视阈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以学习主题引领的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综合课程形态。其中,以学科内容为主干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基础而又重要的形态,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承载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设计与实施中,教师需要建立循证思维,以形成设计展开的真实基础;突出成果思维,以探索目标靶向的融合路径;树立系统思维,以展开立足素养的综合实施。
- 汤卫红胡闫硕王秀平
- 关键词:循证思维系统思维
- 完整育人导向的学业个性化诊断与教学改进被引量:1
- 2022年
- 完整育人导向的学业个性化诊断与教学改进有三个特点,即注重过程数据的积累与诊断,循证思维指引教学改进;重视人文与技术的整合应用,关怀可能性的自由发展;凸显内生机制的激发与运行,引领个体充分自主发展。在学业诊断归因分析上,超越学科视角走向育人视角,从学习准备、学习方式、学习内驱力、学习反思、学习环境等维度进行,有利于精准教学改进。个性化教学改进需制订科学的教学改进计划,并基于目标维度,持续跟进指导;定位学习风格,定制学习路径;积极心理调适,志趣唤醒激励;引导自我省察,利用工具监督;协同各育力量,增强幸福体验。对于个性化教学的后效评价可以从形成个体后续学业改进的基础、提供可供借鉴的策略迁移应用、基于个案的类型梳理及理论化等方面进行结果应用。
- 汤卫红
- 关键词:个性化归因分析教学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