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乳液
  • 3篇乳化
  • 3篇乳化剂
  • 3篇丙烯酸
  • 3篇丙烯酸乳液
  • 2篇苯丙
  • 2篇苯丙乳液
  • 1篇滴加
  • 1篇冻融稳定性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硅
  • 1篇有机硅单体
  • 1篇预乳化
  • 1篇粘结
  • 1篇粘结性
  • 1篇真石漆
  • 1篇乳液聚合
  • 1篇树脂
  • 1篇水处理
  • 1篇水量

机构

  • 6篇中海油能源发...

作者

  • 6篇赵刚磊
  • 5篇仇鹏
  • 5篇吴亮
  • 4篇杨文倩
  • 3篇柳泉润
  • 2篇李明威
  • 2篇陈俊
  • 1篇汪鹏飞
  • 1篇杨文德

传媒

  • 3篇涂料工业
  • 1篇广东化工
  • 1篇广州化工
  • 1篇涂料技术与文...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用于含油废水处理的高吸油树脂技术进展
2015年
高吸油树脂是已开发出并运用于含油废水处理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本文着重介绍了常用的丙烯酸酯系高吸油树脂合成方法及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树脂性能的影响因素,阐述了树脂回收再生的研究现状及在含油废水处理方面的技术进展。在环保备受关注的今天,研究开发用于含油废水处理的高吸油树脂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杨文倩汪鹏飞赵刚磊青林
关键词:吸油树脂含油废水
苯丙乳液冻融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对苯丙乳液进行配方设计,考察了玻璃化温度,乳化剂类型、用量及配比和第2次滴加单体的组成对乳液冻融稳定性的影响。乳液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乳液聚合物玻璃化温度为15.7℃时,其冻融稳定性和成膜性能达到均衡;选择阴离子乳化剂脂肪醇聚氧丙烯醚硫酸钠和辅助乳化剂烯丙氧基羟丙基磺酸钠搭配,乳化剂占单体用量的1.5%,预乳化液和打底液中乳化剂分配比例为1:1~2:1,第2次滴加单体选择甲基丙烯酸甲酯和部分丙烯酸搭配,乳液冻融稳定性最佳。
仇鹏赵刚磊吴亮杨文倩柳泉润
关键词:苯丙乳液玻璃化温度乳化剂冻融稳定性
高耐水高粘结性建筑外墙真石漆用丙烯酸乳液的合成被引量:2
2015年
以A-171为交联性功能单体,添加AA和MAA来提高附着力,选用恰当的St-MMA比例和反应型乳化剂来保证乳液耐水性,合成出了耐水性和粘结性优良的苯乙烯-丙烯酸共聚乳液。实验结果表明:St/MMA比例为1:2,A-171含量占单体的1%,AA:MAA为1:1,选用反应型乳化剂,可以制备出稳定性优良、耐水耐候优良,粘结强度高的丙烯酸乳液。
赵刚磊仇鹏陈俊吴亮李明威
关键词:乳液聚合真石漆
丙烯酸乳液预乳化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文章研究了丙烯酸乳液预乳化液的制备工艺,详细考察了该单体组成下,乳化剂类型、搅拌时间、温度、加料速度等参数对乳化液制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乳化剂对乳化液状态影响较大,在本装置和乳化剂体系下,搅拌15~25 min,加料时间在1~1.5 min,温度10℃以上时,所得预乳化液的稳定性和流动性较好。
赵刚磊吴亮仇鹏杨文倩柳泉润杨文德
关键词:丙烯酸乳液预乳化乳化剂
反应型乳化剂对丙烯酸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使用一系列反应剂乳化剂合成出了丙烯酸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类型、乳化剂的使用方式和配比、反应温度和水量分配等对乳液凝胶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用反应型乳化剂乙烯基烷基酯磺酸钠和烯丙基羟丙基磺酸钠搭配使用,二者质髓比为4:1,且烯丙基羟基磺酸钠全部放在打底液中使用,打底液和预乳化液水量分配为2:1(质量比),聚合反应温度为86~90℃,可以减少乳液结渣,提高聚合稳定性。
赵刚磊仇鹏吴亮陈俊李明威
关键词:苯丙乳液反应温度水量分配反应型乳化剂
硅丙乳液聚合过程稳定性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考察硅丙乳液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对硅丙乳液进行配方设计,考察了有机硅单体的用量、滴加方式、种类、反应温度等对乳液聚合过程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有机硅单体用量为5%时,乳液聚合稳定性和乳胶膜耐水白性达到平衡,平均凝胶率为0.09%;采用核壳结合滴加方式,乳液聚合稳定性最佳;使用有机硅单体A-174所得乳液平均凝胶率最小;当反应温度为80℃时,单体平均转化率和聚合稳定性达到平衡。
吴亮仇鹏赵刚磊杨文倩柳泉润
关键词:有机硅单体硅丙乳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