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文萃

作品数:18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糖尿
  • 14篇糖尿病
  • 7篇2型糖尿
  • 7篇2型糖尿病
  • 6篇糖尿病患者
  • 6篇病患
  • 5篇血清
  • 5篇病变
  • 4篇血糖
  • 4篇牙周
  • 4篇牙周炎
  • 3篇血管
  • 3篇25羟维生素...
  • 2篇大血管
  • 2篇大血管并发症
  • 2篇蛋白
  • 2篇血管病
  • 2篇血管病变
  • 2篇血管并发症
  • 2篇视网膜

机构

  • 18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市第三...
  • 1篇北京市第二医...
  • 1篇河北省保定市...

作者

  • 18篇丁文萃
  • 8篇李新胜
  • 6篇钱红霞
  • 5篇肖遵胜
  • 5篇王荣荣
  • 4篇杨洁
  • 3篇赵永才
  • 3篇张燕
  • 3篇张金成
  • 3篇王海英
  • 3篇周亚男
  • 2篇曹素敏
  • 2篇王男
  • 1篇孙艳
  • 1篇唐诗玲
  • 1篇袁硕
  • 1篇孟令强
  • 1篇李雅娟
  • 1篇郭恒信
  • 1篇李国策

传媒

  • 3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院内糖尿病患者血糖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目的 对住院患者实施血糖信息化管理并探讨该系统在院内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沧州市中心医院2型糖尿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采用传统血糖监测系统和便携式血糖仪血糖监测;实验组120例,采用血糖...
吴岩丁文萃王海英
"三分钟倾听"教育在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新型糖尿病患教模式"三分钟倾听"对提升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门诊及在院2型糖尿病且仅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患者共80例分为2组,A组进行大课堂教育,B组倾听患者三分钟主诉对糖尿病自我管理方式的理...
丁文萃李新胜
含动态血糖分析的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及效能评价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探讨含动态血糖分析的2型糖尿病(T2DM)慢性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及效能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糖尿病一科收治T2DM患者265例为研究对象,均口服降糖药治疗,随访观察2年,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慢性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观察2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动态血糖水平。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行一致性检验。结果随访2年,排除失访4例,最终纳入261例,其中出现慢性并发症125例(47.89%)为并发症组,未出现并发症136例(52.11%)为无并发症组;并发症组动态血糖指标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CE)、日内血糖平均波动幅度(MAGE)、血糖标准差(BG-SD)、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空腹血糖变异系数(FPG-CV)、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HbA_(1c)标准差(HbA_(1c)-SD)、HbA_(1c)变异系数(HbA_(1c)-CV)、血糖波动系数(BGFC)、低血糖指数(LBGI)、平均日风险范围(ADRR)均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P=5.551/<0.001,7.713/<0.001,4.242/<0.001,10.396/<0.001,7.454/<0.001,8.514/<0.001,8.357/<0.001,9.909/<0.001,6.791/<0.001,4.565/<0.001,6.965/<0.001);并发症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P=2.110/0.036,2.179/0.0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GE、MODD、FPG-CV、MPPGE、HbA_(1c)-SD、HbA_(1c)-CV、BGFC、LBGI、ADRR、LDL-C、IMT升高为预测T2DM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95%CI)=13.353(2.064~86.407)、5.160(1.268~20.991)、9.266(1.202~71.398)、12.532(2.446~64.213)、9.832(1.392~69.424)、11.452(1.592~82.374)、5.360(1.359~21.146)、3.098(1.253~7.656)、4.067(1.069~15.472)、28.419(1.414~571.109)、8.001(1.657~38.645)];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列线图模型,其预测T2DM慢性并发症发生因素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94。结�
杨洁丁文萃王海英史亚男
关键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动态血糖
探讨2型糖尿病与重度牙周炎的相关性及列线图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重度牙周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能够有效预测T2DM患者发生重症牙周炎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17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重症牙周炎分为重度牙周炎组与非重度牙周炎组。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T2DM患者发生重度牙周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建立相关风险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验证。结果吸烟、高脂血症、糖化血红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bA1c)与T2DM患者重度牙周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吸烟、伴有高脂血症以及高水平的HbA1c、FBG、hs-CRP均会显著增加T2DM患者重度牙周炎的发生风险。基于上述因素建立风险列线图模型,在对模型进行验证时发现校准曲线提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一致,且模型拟合优度良好(Hosmer-Lemeshow检验得出P=0.627)。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AUC为0.892,提示所建立的模型对T2DM患者发生重度牙周炎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吸烟、高脂血症、高水平HbA1c、高水平FBG以及高水平hs-CRP是T2DM患者发生重度牙周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风险列线图模型能够有效预测T2DM患者发生重度牙周炎的概率,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温超肖遵胜丁文萃葛超刘璐许可曹素敏孙艳
关键词:糖尿病牙周炎列线图
血清25羟维生素D3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王荣荣周亚男王男张燕丁文萃钱红霞赵永才
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是否合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该项目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中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相关性,是...
关键词:
关键词: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对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5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TPO-Ab水平分为阳性组(n=73,TPO-Ab≥34 U/ml)和阴性组(n=427,TPO-Ab<34 U/mL),记录两组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情况,并根据T2DM患者是否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分为发生组(n=186)和未发生组(n=314),分析TPO-Ab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结果TPO-Ab阳性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为56.16%(41/73),阴性组发生率为33.96%(145/427),阳性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于阴性组(χ2=13.160,P<0.01)。经单因素分析后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OR=10.345)、脑梗死病史(OR=26.942)、T2DM病程(OR=1.921)、TPO-Ab(OR=2.080)、三酰甘油(OR=1.53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559)、糖化血红蛋白(OR=1.703)、餐后2 h血糖(OR=1.119)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不良影响因素(P<0.01,P<0.05)。结论TPO-Ab≥34 U/mL的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病率高于TPO-Ab<34 U/mL的T2DM患者,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T2DM患者群体TPO-Ab的筛查,并且重视对上述不良影响指标的评估及控制,以利早期预防或延缓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进程。
杨洁丁文萃王海英史亚男
关键词:碘化物过氧化物酶下肢血管病变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联合IL-17A在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中的早期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究近红外漫反射光谱联合白介素17A(IL-17A)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牙周炎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T2DM患者分为牙周炎组与非牙周炎组。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患者的牙龈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分析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与IL-17A的相关性。结果 相比于非牙周炎组,牙周炎组患者的牙龈组织相对血流量(rGBF)降低,IL-17A、牙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及龈沟出血指数(SBI)升高;rGBF与IL-17A呈负相关(r=-0.200),PLI与IL-17A呈正相关(r=0.201),均P <0.05。IL-17A联合红外漫反射光谱各项指标对T2DM患者牙周炎发生的预测效能明显优于各项指标单独预测的效能(P <0.05)。结论 红外漫反射光谱能够无创检测牙龈组织的相对血流量,其与IL-17A联合预测有望成为T2DM患者牙周炎早期预测和疗效、预后评价的方法之一。
温超肖遵胜丁文萃葛超刘璐许可曹素敏
关键词:近红外漫反射光谱2型糖尿病牙周炎
牙周炎超重肥胖人群免疫炎症特点及与内脏脂肪关系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伴有牙周炎超重肥胖人群免疫炎症特点及其与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206例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将患者分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免疫炎症因子;采用DBA-550生物电阻抗测量法测量VFA;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免疫炎症因子与VFA之间的关系;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危险因素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IgA)、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IL-17、VFA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肥胖组IgG、IgA、IL-4、IL-17、CD4^(+)、CD4^(+)/CD8^(+)、VFA水平高于正常组、超重组(P<0.05),CD8^(+)、IL-10水平低于正常组、超重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FA增加与IgA、IL-4独立相关(P<0.05),与IgG、IL-17无相关性(P>0.05)。牙周炎组与非牙周炎组的IgG、IgA、IgM、CD4^(+)、CD8^(+)、CD4^(+)/CD8^(+)、IL-4、IL-10、IL-17、VFA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4和VFA对患牙周炎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P<0.05)。相加交互模型显示,IL-4和VFA在牙周炎发病中存在显著的相加交互作用(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免疫炎症因子及VFA在不同BMI中有显著差异性,肥胖组牙周炎患者免疫炎症因子水平最高且VFA增加明显,高IL-4水平和超重同时存在时,患牙周炎风险大大增加。
丁文萃肖遵胜王丽晖贾惠雯靳艳艳李新胜
关键词:牙周炎免疫炎症因子身体质量指数
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表达改变及其与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表达改变及其与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依据有无大血管并发症分为有大血管并发症组87例及无大血管并发症组113例;依据25-(OH)D_(3)缺乏程度分为25-(OH)D_(3)正常组32例,轻度缺乏组94例,中重度缺乏组74例。同期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16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有大血管并发症组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血清25-(OH)D_(3)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合并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对照组[(24.79±3.02)μg/L比(39.18±4.3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32,P<0.05)。糖尿病有大血管并发症组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21.08±2.64)μg/L比(27.65±3.31)μg/L],IMT水平则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1.29±0.13)mm比(0.93±0.1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_(3)正常组、轻度缺乏组、中重度缺乏组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50%(4/32)、40.43%(38/94)、60.81%(4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96,P<0.05)。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与IMT呈负相关(r=-0.513,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有所下降,其水平变化与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王荣荣赵永才周亚男张燕丁文萃钱红霞王男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病变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将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62例和单纯糖尿病组(SDM组)48例,并设正常对照组(NC组)45例。所有受试者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Scr)、Hcy及hs-CRP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DPN组及SDM组Hcy及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DPN组升高更明显(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病程、LDL-C、Hcy及hs-CRP与DPN的发生有关。结论:高Hcy血症及高hs-CRP水平是DPN的危险因素,可能与其促进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内皮,加重神经损伤有关。
唐诗玲张金成王荣荣丁文萃周亚男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