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东
-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能谱CT增强动、静脉标准化碘浓度在结肠癌转移性淋巴结鉴别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能谱CT增强中动、静脉标准化碘浓度在结肠癌转移性淋巴结鉴别中价值。方法34例结肠癌患者均行全腹部动、静脉标准化碘浓度增强CT扫描,观察原发性病灶、反应性增生淋巴结、转移性淋巴结在碘含量值和CT能谱曲线斜率的差异,分析能谱CT增强中动、静脉标准化碘浓度参数在鉴别转移性淋巴结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结果34例结肠癌患者术中探查共发现淋巴结504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78枚,反应性增生淋巴结426枚。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原发性病灶、转移性淋巴结的平均CT能谱曲线斜率依次提升(P<0.05),而它们的平均碘含量值最高依次降低(P<0.05)。碘含量值联合CT能谱曲线斜率值在鉴别转移性淋巴结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的准确率(86.98%)、敏感性(87.21%)、特异性(89.83%)均高于单纯碘含量值、单纯CT能谱曲线斜率值的准确率(73.48%、74.63%)、敏感性(73.09%、73.54%)、特异性(70.18%、71.35%)(P<0.05)。结论碘含量值联合CT能谱曲线斜率值在结肠癌转移性淋巴结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鉴别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董修明张为马东东唐莉章辉庆邱晓晖
- 关键词:结肠癌淋巴结
- 大脑胼胝体发育不全的CT和MRI诊断(附29例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大脑胼胝体发育不全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对29例经CT或MRI检查诊断为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胼胝体发育不全的CT和MRI诊断要点:(1)半球间裂异常靠近第三脑室前部;(2)侧脑室体部平行、分离;(3)第三脑室扩张并向上向前移位;(4)侧脑室枕角扩大;(5)侧脑室额角呈倒“八”字形分离结论根据CT和MRI的特征表现,均可对胼胝体发育不全作出诊断;MRI多平面扫描可更直观地显示胼胝体的发育异常,有利于鉴别诊断。
- 马东东章辉庆
- 关键词:胼胝体发育不全计算机体层摄影核磁共振
- 颅面骨血管肉瘤1例
- 2023年
- 血管肉瘤是起源于血管内皮的一种侵袭性恶性肿瘤,发生于骨的血管肉瘤非常罕见,各部位骨均可见,主要发生于长骨,如股骨、胫骨及肱骨等[1-2],发生于颅面骨更加罕见,容易误诊,现将我院诊断颅面骨血管肉瘤1例作一报道。1临床资料女,46岁,2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经常出现头痛症状,阵发性,伴有头晕,无恶心呕吐,伴右眼突出及视力下降,无四肢抽搐,无多饮多尿,无四肢乏力。
- 章辉庆邱晓晖马东东刘海燕郏立志
- 关键词:血管肉瘤磁共振成像
- 磁共振成像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在评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形态学中的价值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三维稳态构成干扰(3D CISS)序列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三叉神经形态学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PTN病人的影像及临床资料36例,运用3D CISS序列及多平面重组图像处理(MPR)技术,测量两侧三叉神经脑池段最大长度及面积、三叉神经-桥脑夹角及桥小脑角池截面,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三叉神经脑池段最大长度分别为(9.87±2.71)mm(症状侧)及(9.96±2.20)mm(非症状侧),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叉神经脑池段最大截面分别为(27.28±8.59)mm2(症状侧)及(34.11±11.66)mm2(非症状侧),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叉神经-脑桥夹角分别为(41.80±8.02)°(症状侧)及(47.75±11.01)°(非症状侧),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叉神经桥小脑角池截面分别为(204.42±8.20)mm2(症状侧)及(229.19±58.47)mm2(非症状侧),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 CISS序列在评估PTN三叉神经脑池段形态学改变中,能给其定性及定量诊断;其中,三叉神经脑池段最大截面偏小、三叉神经-脑桥夹角锐利以及桥小脑角池截面狭窄时更易造成三叉神经痛的发生。
- 赵洪涛解福友马东东章辉庆邱晓晖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脑桥形态学
- 磁共振成像在评价肝癌射频消融术疗效中的应用及其相应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并结合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收集行射频消融治疗的肝癌患者75例,共106个病灶,观察患者经皮RFA术前后MRI表现,并将定期随访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对病灶大小、信号变化及动态增强情况进行收集。结果:术后扫描RFA区域可见完整环形T1WI高信号改变,术后96.23%病灶较术前增大,术后12个月90.57%的病灶缩小。复发患者表现为T1、T2长改变,DWI信号为高强度信号,增强扫描发现为结节样增强,术后1个月T1WI高信号环完整共100个病灶,术后12个月15个病灶复发,复发率为15%;高信号环不完整共6个病灶,复发率为66.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DWI动态扫描后计算的治疗前病灶区ADC平均值最小,正常区ADC值最大。对于边缘残留及复发病灶与完全消融过渡区、正常肝脏组织、消融坏死病灶的ADC值比较发现,边缘残留及复发病灶ADC值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技术组织分辨率高,多序列、多方位成像,获得的诊断信息丰富。MRI结合DWI及ADC值的测量能够更加准确定性原发性肝癌,辨别残留、复发的肿瘤组织,从而为临床尽早选择有效治疗方案提供支持。
- 李齐云马东东张珍珍
- 关键词:肝肿瘤射频消融疗效磁共振成像影像学
- MRI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在直肠腺癌术前壁外血管侵犯中的评估价值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DCE)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MRI)在直肠腺癌术前壁外血管侵犯(EMVI)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直肠腺癌患者52例,其中病理诊断EMVI阳性27例、阴性25例。所有患者术前接受MRI常规序列、DCE和DWI-MRI检查,获得平均定量灌注参数[体积转移常数(K^(trans))、细胞外血管外体积分数(V e)和反流速率常数(K_(ep))]和标准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根据MRI表现将52例患者分为MRI-EMVI阳性组23例和阴性组29例。结果MRI-EMVI阳性组癌胚抗原(CEA)、肿瘤浸润深度、环周浸润率和Ki67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阴性组,组织分化程度降低,T分期增加,N阳性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EMVI诊断结果比较,MRI-EMVI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89,P<0.001)。MRI-EMVI阳性组K^(trans)和K_(ep)值显著高于阴性组,而ADC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检验显示ADC值与K^(trans)和K_(ep)值呈现明显负相关(r=-0.755和-0.669,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K^(trans)值、K_(ep)值、ADC值以及联合诊断MRI-EMVI阳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1、0.732、0.704和0.879。结论DCE和DWI-MRI术前评估直肠腺癌EMVI与病理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反映肿瘤的恶性侵袭程度,获得K^(trans)值、K_(ep)值和ADC值定量参数联合诊断EMVI效能较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
- 马东东董修明
- 关键词:直肠腺癌磁共振成像
- 磁共振成像在鉴别诊断浸润性导管癌与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ductalcarcinoma,IDC)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病是乳腺癌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IDC[1]。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mastitis,GM)临床发病率较低,属于乳腺慢性非干酪样坏死炎性肉芽肿性炎,依据患者病灶强化后形态的不同,GM分为肿块型GM和非肿块型GM。肿块型GM和IDC临床表现相似,乳腺X线摄影(mammography,MG)均表现为片状或结节状,不规则影,导致临床鉴别困难[2]。
- 李齐云马东东张珍珍
- 关键词:肉芽肿性乳腺炎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成像CARCIN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