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 2025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9月-2023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FIGO分期为IA1期、IA2期和IB1期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组(腹腔镜组)和开放式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组(开放手术组)各60例,比较两组近期手术疗效。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膀胱/输尿管/肠道损伤发生率、淋巴结清扫数量、导尿管和引流管保留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盆腔灌洗液细胞学阳性占比、阴道边缘病理阳性占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阴道残端闭合时间为(9.7±0.3)min,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的(13.5±0.4)min(P<0.05);腹腔镜组的术中失血量为(251.4±23.1)ml,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的(296.7±26.6)ml(P<0.05),腹腔镜组术中输血占比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2个月、20个月。腹腔镜组中位无病生存率(DFS)为34个月,开放手术组为29个月,无统计学差异(HR=0.641,P=0.255)。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症的近期疗效较好。
- 张利霞南方程佳陈芳
- 关键词:宫颈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疗效
- 双镜联合憩室修补重建术治疗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观察双镜联合憩室修补重建术治疗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PCS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PCSD患者15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经阴道组(经阴道憩室修补术)和双镜组(双镜联合憩室修补重建术),每组75例。记录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月经期天数、肌层厚度、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并发症及有生育计划患者妊娠情况。结果双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经阴道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经阴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7 d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双镜组低于经阴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月经期天数减少,肌层厚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月经期天数、肌层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切口感染、低钠血症、膀胱损伤、阴道感染等累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组有生育计划患者宫内妊娠率、足月妊娠率均高于经阴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流产率和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镜联合憩室修补重建术治疗PCSD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周期短,可提高有生育计划患者妊娠率。
- 王红程佳黄志琴南方
- 屈螺酮炔雌醇、地诺孕素结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及对血清雌激素和月经量影响被引量:10
- 2023年
- 目的:观察屈螺酮炔雌醇、地诺孕素结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疗效及对血清雌二醇(E_(2))水平和月经量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EMS患者124例,两组均予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屈螺酮炔雌醇(炔雌醇组63例)、地诺孕素(地诺孕素组61例)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血清E_(2)水平、月经量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且地诺孕素组(1.05±0.43分)低于炔雌醇组(1.65±0.48分)(P<0.05),两组血清E_(2)水平、月经量评分均降低(P<0.05)但组间对比均无差异(P>0.05);治疗总有效率炔雌醇组(96.8%)与地诺孕素组(98.4%)无差异(P>0.05)。结论:屈螺酮炔雌醇与地诺孕素结合手术治疗EMS临床疗效均较好且疗效相当,均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E_(2)和月经量,但地诺孕素在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效果优于屈螺酮炔雌醇。
- 程佳王红南方马宏莲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屈螺酮炔雌醇地诺孕素月经量雌二醇
- 拔毒生肌膏治疗宫颈糜烂样改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拔毒生肌膏阴道给药治疗宫颈糜烂样改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宫颈糜烂样改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50例)为拔毒生肌膏阴道给药组,对照组(n=50例)为益宝疗栓阴道给药组,均于治疗后1、2、3月各随访1次,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Ⅰ°宫颈糜烂样改变患者中在治愈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Ⅱ°宫颈糜烂样改变患者中在治愈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Ⅲ°宫颈糜烂样改变患者中在治愈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阴道流血: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阴道排液:治疗组发生率为30%,对照组为84%,P<0.01,有显著性差异;下腹痛症状:治疗组发生率为12%,对照组为30%,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拔毒生肌膏组治疗Ⅱ°、Ⅲ°度糜烂疗效优于益宝疗组,具有抑菌、抗炎、抗真菌、止血、修复创面、解毒、镇痛,促进微细血管循环的作用,治疗后下腹胀痛发生率低及较少的阴道排液症状。
- 邵中兴雷桂兰程佳张广琴汤小平詹险峰叶冬云高宝珠尹国良刘丽秦柳珍
- 一种妇产科临床新型刮宫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妇产科临床新型刮宫器,包括连接杆的表面套接有用于限位的卡环和刮宫勺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可拉伸的钢丝绳,卡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卡接可转动的调节装置的底板,钢丝绳的一端贯穿刮宫勺的一侧...
- 秦燕胡冬程佳洪爱霞胡娜
- 文献传递
- PCNA和NDRG1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和肿瘤生物标志物下游调节基因(N-Mycdownstream-regulatedgene1,NDRG1)蛋白在卵巢恶性上皮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失调与卵巢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60例卵巢恶性上皮肿瘤为卵巢癌组,15例卵巢良性肿瘤为卵巢良性肿瘤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组卵巢组织PCNA和NDRG1蛋白阳性表达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卵巢组织PCNA和NDRG1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2组及卵巢癌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PCNA和NDRG1蛋白阳性表达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卵巢癌组PCNA和NDRG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PCNA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少量表达于细胞质;NDRG1表达于细胞膜和细胞质,少量定位于细胞核;卵巢癌组卵巢组织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78.33%)和相对表达量(0.43±0.12)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20.0%、0.12±0.05)(P<0.05),NDRG1蛋白阳性表达率(43.33%)和相对表达量(0.07±0.02)低于卵巢良性肿瘤组(73.33%、0.17±0.05)(P<0.05);卵巢癌组病理分级G1、G2、G3级患者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50.00%、69.57%、96.30%)依次增高(P<0.05),NDRG1蛋白阳性表达率(70.00%、56.52%、22.22%)依次降低(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NDRG1阳性表达率(9.09%)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51.02%)(P<0.05);PCNA和NDRG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G2级和G3级卵巢癌组织中呈负相关(r=-0.690,P<0.001;r=-0.745,P<0.001),在病理分级G1级及不同FIGO分期中无相关性(P>0.05)。结论PCNA和NDRG1蛋白在卵巢癌的发生和恶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CNA蛋白上调、NDRG1蛋白下调有关。
- 王红程佳洪月英刘泽文陈春华叶冬云南方
- 关键词:卵巢癌增殖细胞核抗原
- 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PVT1联合CA125与CE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PVT1联合癌胚抗原(CEA)、糖链抗125(CA125)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及三者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经病理学/细胞学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20例与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12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lncRNA PVT1;血清CA15-3和CEA检测分别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化学发光法。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lncRNA PVT1、CEA和CA125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PVT1联合CEA和CA125在区分子宫内膜癌与健康人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7(95%CI:0.822~0.951,P<0.001),灵敏度为87.2%,特异度为93.2%。此外,子宫内膜癌患者lncRNA PVT1、CEA和CA125水平与肿瘤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lncRNA PVT1和CEA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组织学类型相关(P<0.05),且lncRNA PVT1和CEA水平在透明细胞性腺癌患者中的增高最为显著;而三者与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lncRNA PVT1、CEA和CA125水平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的预测具有指导意义。结论:血清lncRNA PVT1、CEA和CA125对子宫内膜癌具有诊断价值,且与子宫内膜癌的TNM分期、组织学类型显著相关。此外,lncRNA PVT1、CEA和CA125亦可作为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预测的参考指标。
- 熊英程佳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长链非编码RNA
- Krüppel样因子4对HeLa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探讨Krüppel样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 4, KLF4)对HeLa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HeLa细胞和正常宫颈上皮Ect1/E6E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KLF4蛋白相对表达量。对数生长期人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HeLa/KLF4组和阴性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不进行转染;HeLa/KLF4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分别转染人KLF4表达质粒和KLF4空载质粒;采用CCK-8增殖实验检测转染24、48、72 h后3组细胞生长抑制率,采用CCK-8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能力,采用Transwell侵袭和迁移实验检测3组细胞侵袭细胞数和迁移细胞数。结果 HeLa细胞中KLF4蛋白相对表达量(0.22±0.03)低于正常宫颈上皮Ect1/E6E细胞(0.78±0.10)(P<0.05),HeLa/KLF4组细胞中KLF4蛋白相对表达量(0.75±0.09)高于阴性对照组(0.32±0.04)和对照组(0.34±0.05)(P<0.05),阴性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24、48、72 h,HeLa/KLF4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和对照组(P<0.05),阴性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1、2 h后,HeLa/KLF4组细胞黏附能力低于阴性对照组和对照组(P<0.05),培养3、4 h后3组细胞黏附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24 h后,HeLa/KLF4组侵袭细胞数[(28.48±4.33)个]和迁移细胞数[(97.73±17.88)个]明显低于对照组[(69.34±8.58)、(220.68±34.25)个]和阴性对照组[(62.25±6.78)、(208.14±25.83)个](P<0.05),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LF4在宫颈癌中可能起抑癌基因的作用,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生长有抑制效果,并可降低癌细胞的黏附能力、侵袭和迁移能力,KLF4有可能成为宫颈癌发生、发展研究的新靶点。
- 王红程佳洪月英刘泽文陈春华叶冬云南方
- 关键词: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
- PF方案新辅助化疗用于宫颈癌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NACT)对早期巨块型及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病理确诊的Ib2~Ⅱb期宫颈癌患者49例,采用顺铂+5-氟尿嘧啶静脉化疗一个疗程,于化疗结束后10~14d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患者病灶大小的改变、化疗毒副反应、术中情况等,评价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结果I临床近期有效率达87.7%,手术切除率达98.0%,所有患者切缘无肿瘤残留。化疗毒副反应轻微,患者能较好耐受。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有效缩小病灶,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
- 叶冬云程佳
-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手术
- 一种妇科肿瘤护理病人化疗护理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疗护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妇科肿瘤护理病人化疗护理装置,包括安装在存储仓内部的折叠袋和安装在定位管内部的连接杆,所述折叠袋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可调节的调节架,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可伸缩的伸缩杆。该妇...
- 胡冬程佳秦燕洪爱霞胡娜郭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