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三柱固定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5年1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三柱固定理念共治疗24例闭合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20~58岁,平均42.4岁;采用Schatzker分型:V型8例,VI型16例;三柱分型:均涉及三柱。受伤至手术的平均时间8.5d。影像学评价采用测量术后即刻,1、3、6、12、24个月的力学指标,并进行动态比较,近远期疗效评价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评分)评价术后1、3、6、12、24个月的功能得分,并进行动态比较。结果术后即刻,1、3、6、12、24个月的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HSS评分系统中,方差分析示除屈曲畸形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肌力以及关节稳定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疗效最差,随着康复训练的加强,术后24个月疗效达到最佳。结论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短期疗效并不理想,需要医护人员制定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和密切的电话随访,才能保证患者术后取得满意的远期疗效。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fracture around the knee,FAK)患者术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应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239例FAK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DVT组(n=64)和非DVT组(n=175)。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前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该模型对发生术前DVT的风险预测效能,绘制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曲线验证该模型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结果纳入研究的239例患者中,有64例术前检出DVT,术前DVT发生率26.7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年龄、损伤程度、骨折部位、术前制动时间、术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术前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和术前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损伤程度、术前制动时间、术前D-二聚体水平是FAK患者术前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价值良好,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63,95%的置信区间为0.805~0.920,敏感度为64.0%,特异度为97.1%。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DCA曲线显示在阈值范围0.1~0.8中该模型临床净收益均较高。结论年龄、损伤程度、术前制动时间、术前D-二聚体水平与FAK患者术前发生DVT关系密切,据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