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明瑛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北京顺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增多
  • 1篇单核细胞增多...
  • 1篇电解质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缺氧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血生化
  • 1篇血生化检测
  • 1篇血糖
  • 1篇血性
  • 1篇增多症
  • 1篇妊娠
  • 1篇妊娠期
  • 1篇妊娠期糖尿病
  • 1篇死亡率
  • 1篇死因

机构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顺义区...

作者

  • 4篇张明瑛
  • 2篇康旭丽
  • 1篇关育红
  • 1篇刘昊
  • 1篇马建平

传媒

  • 1篇首都医药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妇幼卫生...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所生围生儿的临床症状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母亲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3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儿科收治的GDM孕妇分娩的124例围生儿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非GDM孕妇分娩的120例围生儿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的差异。结果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可增加围生儿合并低血糖症、巨大儿、足月小样儿、围生期窒息、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及湿肺等风险。结论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对围生儿危害性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通过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生存质量。
张明瑛康旭丽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围生儿
阿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系统评价阿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阿昔洛韦治疗IM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阿昔洛韦、IM为关键词,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VIP、CNKI和Wanfang Data,收集阿昔洛韦治疗IM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8月。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应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384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及利巴韦林治疗IM比较,阿昔洛韦可缩短患儿退热时间[MD=-2.71,95%CI(-3.05,-2.36)]、咽峡炎改善时间[MD=-2.66,95%CI(-3.55,-1.77)]、肿大淋巴结缩小时间[MD=-3.43,95%CI(-3.90,-2.96)]及异型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时间[MD=-3.16,95%CI(-4.25,-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昔洛韦可缩短IM患儿发热时间,促进咽峡炎症状改善、促进肿大淋巴结回缩及减少异型淋巴细胞计数。由于纳入文献研究质量不高,上述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证实。
关育红张明瑛刘昊马建平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META分析随机对照研究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生化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血清生化,包括钾、钠、氯、钙和葡萄糖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65例不同程度的HIE患儿(HIE组)进行血液中钾、钠、氯、钙和葡萄糖检测,并与35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血液中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HIE组与对照组血清电解质比较,血钠和血钙明显降低,血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氯离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HIE中电解质钠和钙降低程度与HIE的分度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41(P<0.05)和0.654(P<0.05);轻中度HIE患儿以低血糖为主,随着HIE临床分度的增加,高血糖发生率增高。结论:HIE患儿可出现低钠、低钙和高钾血症及糖代谢紊乱,HIE程度越重,血钠、血钙水平越低,且彼此间呈正相关,而高血糖的发生率越高,提示血钠、血钙和血糖对判断HIE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张明瑛康旭丽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电解质血糖
1990年~1998年顺义区围产儿死因分析
2001年
围产医学是研究胎儿出生前后影响胎儿和新生儿健康的一门边缘学科,与提高人口素质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密切相关,本文围产期指WHO规定的围产期Ⅰ标准,即从妊娠满28周(即胎儿达到或超过体重1000克或身长35厘米)到产后一周。 1 材料与方法 选择1990年~1998年我区死亡的围产儿,就其主要死亡原因及高危因素进行调查,并按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围产儿死亡评审标准进行评估将围产儿死亡分为不可避免,创造条件可避免,可避免三类,本文主要讨论可避免和创造条件可避免情况下围产儿死亡原因,资料详见表1、表2。
杜连志王淑英张明瑛
关键词:围产儿死因死亡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