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金强

作品数:15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急救
  • 4篇急性
  • 4篇梗死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院前急救
  • 3篇急诊
  • 2篇型心
  • 2篇血性
  • 2篇溶栓
  • 2篇衰竭
  • 2篇通气
  • 2篇注射
  • 2篇注射液治疗
  • 2篇卒中
  • 2篇脑卒中
  • 2篇救治
  • 2篇呼吸衰竭
  • 2篇ST段
  • 2篇ST段抬高

机构

  • 14篇郑州人民医院

作者

  • 14篇刘金强
  • 2篇刘青
  • 2篇杨文典
  • 2篇张耿杰
  • 2篇张思森
  • 1篇张宁
  • 1篇刘洪涛
  • 1篇李培亮
  • 1篇戚文涛
  • 1篇刘恒亮
  • 1篇杨志强
  • 1篇王红宇
  • 1篇丁亚楠
  • 1篇刘亚杰
  • 1篇董慧君
  • 1篇丁俊杰

传媒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北方药学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 1篇中国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急救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通过探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急救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的治疗效果。方法:从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接收并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24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治疗,观察组应用急救配合NIPPV治疗。常规治疗包括化痰、解痉、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面罩呼吸机辅助通气,应用压力支持通气,并支持呼气末正压通气,分析并探究两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2 h、24 h的心率、动脉血气变化、呼吸频率与评分等指标。结果:抽取的124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结果显示,观察组应用NIPPV治疗后呼吸频率与心率降低(P <0.05),治疗后2 h与24 h的酸碱度、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的患者死亡率2.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18%,两组数据差异性显著(P <0.05)。结论:针对各种因素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NIPPV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时间,迅速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生命体征和气体交换的状态,值得应用。
王观涛刘金强陈二庆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急性呼吸衰竭急救医学
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救治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救治方法。方法将128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分为研究组(发病至就诊时间<15 min)68例及观察组(发病至就诊时间≥15 min)60例,对两组采取积极的急诊处理措施。结果观察组脑出血量明显多于研究组,且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3.33%(P<0.05);研究组的MEWS分值为(2.71±1.82)分,观察组为(5.88±2.22)分(P<0.05)。结论针对突发性脑出血者应快速进行诊断,积极采取针对治疗措施,这样才可以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救治时间,改善预后质量,提高急救成功率。
刘金强
关键词:急诊救治
微小RNA-127-3p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意义及对HBV阳性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127-3p(miR-127-3p)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意义及其对HBV阳性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FQ-PCR)检测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医院手术切除的64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127-3p表达量。将对数生长期肝癌HepG2细胞分别以10、20、50 pmol的miR-127-3p mimic进行转染,同时设置对照组(以0 pmol mimic进行转染),培养48 h后采用RTFQ-PCR检测各转染组细胞中miR-127-3p表达量,MTT法检测各转染组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肝癌组织miR-127-3p表达量(0.26±0.03)低于癌旁组织(0.53±0.06)(P<0.05)。miR-127-3p mimic转染组(10、20、50 pmol)与对照组肝癌HepG2细胞中miR-127-3p表达量分别为(0.87±0.09)、(1.23±0.13)、(1.51±0.16)、(0.28±0.04),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miR-127-3p mimic(10、20、50 pmol)转染组miR-127-3p表达量更高(P<0.05);miR-127-3p mimic转染组中miR-127-3p表达量随转染浓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miR-127-3p mimic转染组(10、20、50 pmol)与对照组肝癌HepG2细胞增殖率分别为[(51.58±5.24)%、(25.42±2.55)%、(16.23±1.65)%、(78.67±7.88)%],细胞迁移距离分别为[(28.26±2.84)mm、(23.17±2.25)mm、(18.32±1.83)mm、(33.87±3.41)mm],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22.54±12.26)个、(101.26±10.45)个、(46.15±4.78)个、(131.23±13.24)个],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miR-127-3p mimic(10、20、50 pmol)转染组细胞增殖率更低,细胞迁移距离更短,穿膜细胞数更少(P<0.05);miR-127-3p mimic转染组细胞增殖率随转染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细胞迁移距离随转染浓度的升高而变短,穿膜细胞数随转染浓度的升高而减少(P<0.05)。结论:miR-127-3p在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中呈低表达,其可抑制HBV阳性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和
刘洪涛冯守宁刘金强吴慧丽
关键词:肝癌乙型肝炎病毒HEPG2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亚低温治疗心脏骤停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评估心脏骤停患者接受亚低温治疗较常温治疗是否降低死亡率和改善神经功能预后。方法网络检索Pubmed,EMBASE and Cochrane图书馆等相关数据库,检索2016年10月以前发表的英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比较心脏骤停患者接受亚低温治疗(MTH)与常温治疗患者死亡率和神经功能改善的终点指标。结果总共从1 735篇文章中最终筛选了10篇RCTs,MTH较对照常温组可显著减少患者的死亡率(RR=0.92;95%CI,0.86~0.99;P=0.03,I2=17%),然而对神经功能改善并无明显差异(RR=1.22;95%CI,0.98~1.53;P=0.08,I2=53%)。结论心脏骤停患者接受亚低温治疗在减少死亡率方面优于常温治疗,然而需要更多的大型RCTs阐明其在神经功能改善方面的保护作用。
杨文典刘青刘金强赵刘凯丁亚楠刘恒亮
关键词:心搏骤停院前急救
清醒镇静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
2025年
目的 探讨清醒镇静应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3月医院接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41例,两组采取溶栓与取栓治疗,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方式,观察组采取清醒镇静方式,记录两组治疗相关参数,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入院到腹股沟穿刺时间(95.52±3.63)min、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72.25±5.58)min低于对照组(112.25±4.18)min、(102.45±10.63)min(t=19.349,P<0.05);观察组ICU时间(7.81±2.63)d、住院时间(13.75±3.64)d,与对照组(8.05±2.81)d、(14.52±4.0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524、0.399、0.902,P分别为0.601、0.690、0.369)。观察组近期总有效39例(95.12%)与对照组37例(90.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9,P=0.396)。观察组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7.32%)与对照组6例(14.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3,P=0.289);观察组脑水肿4例(9.76%)、坠积性肺炎12例(29.27%),低于对照组7例(17.07%)、18例(43.90%)(χ^(2)分别为4.969、6.962,P分别为0.025、0.008)。观察组预后良好21例(51.22%)高于对照组10例(24.39%)(χ^(2)=6.275,P=0.012)。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与取栓治疗中采取清醒镇静方式可获得与全身麻醉相近的疗效,而且可进一步缩短治疗时间,促进血管快速再通,减少相关并发症,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刘文政金明杰张宁刘金强常乐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清醒镇静溶栓取栓预后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效果及D-二聚体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68例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84例.两组均给予基础常规护理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85 IU/kg,皮下注射,bi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注射液(10 mL,加入250 mL10% 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qd)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表现和血清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下肢周径变小、颜色变浅、异样感消失、活动后不适感消失或减轻率均高于对照组,症状无变化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下肢血栓性浅表静脉炎的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 D- 二聚体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栓塞、感染等发生风险.
张耿杰刘金强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D-二聚体
中西医结合院前急救治疗对急性脑卒中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经中西医结合院前急救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于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与郑州人民医院治疗的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差别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6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结合中西医治疗,比较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确诊时间及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其护理满意度以及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致残率与死亡率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急救护理结合中西医治疗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抢救中,提高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死亡率,提升治愈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王观涛刘金强邵永强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将110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研究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及观察组(采用有创正压通气IPPV治疗)各55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4%(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对照组为12.27%(P>0.05)。结论针对急诊科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收效确切,安全可靠。
刘金强
关键词: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治疗急性失血性休克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时不同的复苏液体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0名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A组复苏液体为晶体(0.9%氯化钠注射液)与胶体(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比例为2∶1;B组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霍姆复合液)。每5min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及液体用量。于液体复苏即刻(T0)、复苏后30min(T1)、60min(T2)、120min(T3)监测并记录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PT、血乳酸浓度(LA)、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分析组织氧合、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液体复苏后30min、60min,120min,B组患者心率小于A组,B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显著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30min、60min及120min测得Hb及Hct较复苏即刻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60min及120min测得Hct与复苏即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低于复苏即刻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30min、60min及120min测得LA较复苏即刻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B组患者LA下降水平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60min及120min测得PT较复苏即刻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B组患者PT升高水平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60min,120min,A、B两组CRP均较入院时上升,B组患者CRP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时,霍姆复合液能够更好的纠正组织低灌注,保护心、脑、肺等重要脏器。
刘青张思森杨志强戚文涛刘金强
关键词:限制性液体复苏急性失血性休克
依达拉奉静滴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静滴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组,将采用阿替普酶的47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将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的50例患者作为联合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76.00%(38/50)高于常规组53.19%(25/47)(P<0.05);治疗后联合组MMP-9、ET-1、VEGF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静滴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MMP-9、ET-1、VEGF水平。
刘金强张耿杰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阿替普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