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美玲
-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细胞介素-17A和白细胞介素-17F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白细胞介素-17F(IL-17F)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90例卵巢上皮性癌、23例交界性卵巢肿瘤、21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种肿瘤组织中IL-17A和IL-17F的表达情况,分析IL-17A和IL-17F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中IL-17A和IL-17F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交界性卵巢肿瘤患者和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中/低分化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中IL-17A和IL-17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FIGO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高分化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中IL-17A和IL-17F的阳性表达率较高,IL-17A和IL-17F可能参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与发展,可能作为卵巢上皮性癌的诊断指标和潜在治疗靶点。
- 闫美玲张亚莉张莉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A卵巢上皮性癌
- 卵巢癌患者术前血小板增多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术前血小板增多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0月本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85例为卵巢癌组,交界性肿瘤患者30例为卵巢交界性肿瘤组,良性病变患者10^(9)例为卵巢良性肿瘤组。术前检测各组血小板水平,将血小板计数≥300×10^(9)/L定义为血小板增多;收集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术后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记录生存时间。结果术前血小板计数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卵巢癌组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水平明显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组、卵巢良性肿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卵巢癌组中术前血小板计数≥300×10^(9)/L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组、卵巢良性肿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小板计数≥300×10^(9)/L的卵巢癌患者盆腔积液深度明显高于血小板计数<300×10^(9)/L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小板计数≥300×10^(9)/L的卵巢癌患者术后残余灶≥1 cm、手术病理分期Ⅲ~Ⅳ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血小板计数<300×10^(9)/L的患者,累积腹膜、隔面、大网膜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血小板计数<300×10^(9)/L的患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前血小板计数≥300×10^(9)/L的卵巢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29.50±2.70)个月,明显短于术前血小板计数<300×10^(9)/L的卵巢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33.90±1.6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血小板计数≥317.05×10^(9)/L时,能够最大程度预测卵巢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AUC为0.645,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卵巢癌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卵巢良性和交界性病变患者,术前血小板增多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作为患者预后水平的预测指标。
- 闫美玲张亚莉
- 关键词:卵巢癌血小板计数术前病理特征预后
- 双能CT肺灌注成像与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联合应用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与肺动脉造影(CTPA)相结合对肺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怀疑肺栓塞患者进行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采用Lung PBV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可以得到DEPI、CTPA以及两者的融合图像。通过DEPI、CTPA及两者联合检测三种方法,对肺叶、肺段及亚段水平肺栓塞诊断结果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的χ2检验,分析其结果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χ2检验发现,在肺叶水平,DEPI、CTPA及两者联合诊断肺栓塞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段及亚段水平,三种方法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亚段水平联合诊断提高了对孤立亚段肺栓塞的检出率。结论:通过将功能性的DEPI与解剖性的CTPA相结合应用既提高了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又保留了较高的特异度,对早期准确诊断肺栓塞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指导临床及时治疗及预后评估。
- 李艳辉冯坤鹏黎庶初金刚张怀瑢闫美玲
- 关键词:肺栓塞肺灌注CT肺动脉造影
- Zeste基因抑制子12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Zeste基因抑制子12(SUZ1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2年1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SUZ12蛋白表达水平。将宫颈癌细胞系CaSki分为对照组和SUZ12 KD组,分别采用对照慢病毒和SUZ12短发卡RNA(shRNA)慢病毒感染细胞,筛选稳定细胞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体外移植瘤实验分析两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分析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划痕实验分析细胞迁移能力;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SUZ12调控的靶基因表达水平。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宫颈癌组织中SUZ1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2.17±0.1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77±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40,P<0.05)。对照组细胞48 h吸光度(A)值(2.07±0.13)明显高于SUZ12 KD组细胞(1.39±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00,P<0.05)。对照组细胞在体内成瘤的体积[(1055.70±125.27)mm^(3)]明显高于SUZ12 KD组细胞[(613.30±76.33)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37,P<0.05)。对照组细胞在体内成瘤的重量[(5.57±0.52)g]明显高于SUZ12 KD组细胞[(3.28±0.83)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33,P<0.05)。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142.17±9.45)个]明显高于SUZ12 KD组细胞[(76.50±7.7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70,P<0.05)。对照组细细胞划痕愈合率[(87.36±4.95)%]明显高于SUZ12 KD组细胞[(50.68±7.63)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84,P<0.05)。对照组细胞ROCK1和ROBO1 mRNA表达水平(0.47±0.07、0.54±0.12)明显高于SUZ12 KD组细胞(1.05±0.07、1.14±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50、8.667,P<0.05)。结论SUZ12通过调节KLF2和ROBO1基因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等恶性细胞生物学行为。
- 闫美玲张亚莉侯妍妍
- 关键词:宫颈癌增殖
- 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冷刀锥切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对患者生育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和冷刀锥切术(CKC)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对患者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109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CKC组(n=51)和LEEP组(n=58),CKC组患者给予CKC治疗,LEEP组患者给予LEE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妊娠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LEEP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CKC组,术中出血量少于CKC组,切缘阳性率高于CK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80%,与LEEP组的10.34%无明显差异(P﹥0.05)。CKC组患者早产率、胎膜早破率、低出生体重率、剖宫产率均高于LEEP组(P﹤0.05)。CKC组复发率为0%,与LEEP组患者的3.45%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KC与LEEP治疗早期宫颈癌均安全有效,但与CKC相比,LEEP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有利于术后恢复,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是更好的选择。
- 闫美玲张亚莉
- 关键词:保留生育功能早期宫颈癌宫颈锥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