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琦
- 作品数:52 被引量:365H指数:11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针刺镇痛对抗抑郁的研究
- 2018年
- 该文立足于疼痛与抑郁可能的共同机制,通过检索并挑选出近10年内有关针刺治疗疼痛与抑郁的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报道,阐明针刺可以从多方面抑制疼痛从而改善抑郁情绪,期望针刺能成为一种绿色、安全的替代疗法,减少药物的毒副反应,可以推广并应用在临床治疗中。
- 王程婷赵琦李琛陈晓鸥杜宇征
- 关键词:针刺疼痛抑郁针刺镇痛
- “活血散风、疏肝健脾”针刺法调控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疗效观察被引量:22
- 2016年
- 目的:观察"活血散风、疏肝健脾"针刺法调控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均予"醒脑开窍"针刺法、口服拜新同,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规范手法量学标准的"活血散风、疏肝健脾"针刺法,穴取双侧人迎、曲池、合谷、足三里、太冲,每天1次,每周5次,共观察6周(30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清晨血压情况及清晨血压达标率。结果:(1)两组在治疗后清晨血压都有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5次后观察组降低清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效果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0次后观察组降低清晨SBP、DBP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2)治疗30次后观察组清晨血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82.4%(28/34)vs 58.8%(2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有规范手法量学标准的"活血散风、疏肝健脾"针刺法可有效调控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清晨血压。
- 高新新马芬赵琦张轶杜宇征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清晨血压随机对照试验
- 再析“醒脑开窍”理论创见被引量:26
- 2022年
-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于1972年创立的用于治疗中风病的针刺方法,现已发展成为以此为核心特色的“石氏卒中单元”疗法,为中风病患者创造了更优越的治疗方案,享誉国内外,石氏“醒脑开窍”理论值得我们不断挖掘和学习。通过结合经典与现代研究梳理“醒脑开窍”理论,可提取总结出石院士的三点创见:对神之所主的发挥--“心为神之基,脑为神之主”、对中风病治则的发挥--“以神为统,辨病为主”、对中风病选穴的发挥--“调神为要,辅以通经”。
- 李泽芳孟祥刚褚德旭张强杜宇征赵琦
- 关键词:针刺醒脑开窍中风学术思想
- 针刺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验案1则
- 2018年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双侧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组成"干"字结构发生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症候群。本病属中医学"中风病"范畴,多在气血阴阳失衡基础上忧思恼怒、气候变化、久病体虚等引起气血逆乱、上犯脑窍而发。
- 吴梦晗谷文龙孟祥刚雷云杜宇征赵琦
-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醒脑开窍针刺法验案
- 针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16
- 2021年
-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在我国卒中患者中发病率高,寻求能够有效预防、治疗PSCI的疗法迫在眉睫。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在改善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存在对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探究不够深入的问题。该文通过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VIP、CBM数据库,对近10年(2010年1月—2020年1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PSCI存在知晓率低、缺乏系统性筛查、药物治疗证据不足等现状;(2)针刺治疗PSCI取穴方面以百会、神庭、四神聪为主,但仍缺乏有高级别证据支持的、较为统一的穴位组方;(3)针刺或针刺联合其他疗法均具有改善认知功能的疗效,但仍存在研究中评价疗效指标过于单一、缺乏手法量学研究等问题,且部分研究存在概念混淆、干预措施过于复杂、难以评价疗效等问题。该文主要阐述PSCI的诊疗现状及针刺治疗PSCI的研究概况,并进行总结与思考。
- 刘巍杜宇征张丽丽张丽丽
- 关键词:针刺卒中后认知障碍卒中后痴呆
- 石学敏院士经筋刺法治疗难治性面瘫经验被引量:5
- 2023年
- 总结石学敏院士经筋刺法治疗难治性面瘫的临床经验。石学敏院士指出,难治性面瘫病位在面部经筋,核心病机为正虚瘀阻,经筋不利,提出“活血祛风,疏理经筋”为治疗准则。本文从神经解剖学发微,以近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腧穴,整体调摄。将透刺、排刺、刺络拔罐紧密结合,明确施术手法量学,促使量效最优化,针刺过程治神为要,以求神应效佳。
- 李缓阴雨瞿慧唐若涵杜宇征赵琦
- 关键词:难治性面瘫经筋刺法名医经验
- 中医药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优势和作用机制述评被引量:8
- 2023年
- 在卒中后失眠的防治研究中,中医药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主要通过保护睡眠-觉醒功能区域、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调节神经递质和免疫细胞因子来保护和修复脑神经,减少脑损伤,调节睡眠-觉醒周期与睡眠结构,从而使机体回归稳态。随着现代化进展的加快,诸多研究发现中医药不仅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在减少不良反应与药物毒性等方面也颇具优势,其多途径、多成分、多靶点的优势以及中西结合、整体调节、辨证施治的特点均体现出了中医药特色。
- 李缓王肖煜瞿慧唐若涵赵琦杜宇征杜宇征
- 关键词:中医药
- 中医治疗特发性震颤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1年
-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常表现为上肢远端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部分患者表现为头部或声音震颤等,并可随病程发展逐渐加重[1]。普通人群发病率约为5%,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可达到20%,该病病因复杂,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有关[2-3]。
- 曹灿灿褚德旭孟祥刚赵琦
- 关键词:特发性震颤中医药针刺穴位埋线电针
- 从心脑同治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失眠
- 2024年
- 中医学认为心脑以血同源、共主神明、经脉相通,与现代生物学中脑、心息息相关,故有心脑同治理论。脑卒中后失眠病位在脑,与心紧密相关。脑损正虚、痰瘀阻窍是发病之根本,心神被扰、神无所倚是发病之关键。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失眠优势凸显。从心脑同治理论出发,依据脑卒中后失眠心脑共患的病机特点,针灸治疗取穴宜以心脑穴位为主,调脑主取百会、印堂、神庭、四神聪,治心主取神门、内关。
- 李缓王肖煜唐若涵瞿慧赵琦杜宇征
- 关键词:心脑同治痰瘀阻窍
- 循经手太阴肺经穴位按摩联合常规呼吸功能锻炼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循经手太阴肺经穴位按摩联合常规呼吸功能锻炼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稳定期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期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共计1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平均划分为观察组(n=69)以及对照组(n=69),全部研究对象均接受标准化COPD治疗。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常规呼吸功能锻炼以及康复运动指导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联合循经手太阴肺经穴位按摩干预,干预结束后,对比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吸中段流量(MMEF)、六分钟步行距离测试(6MWD)结果、深吸气量(IC)水平、生活质量调查简表(SF-36)各个维度的评分以及两组患者COPD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研究对象接受干预后,FEV1、FVC、MMEF水平相比干预前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两组研究对象的6MWD、IC水平相比干预前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SF-36各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循经手太阴肺经穴位按摩联合常规呼吸功能锻炼能够有效改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部功能、运动耐力,同时提升其生活质量。
- 兰菲赵琦刘明珠
- 关键词:手太阴肺经穴位按摩呼吸功能锻炼肺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