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爽

作品数:39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电气工程
  • 3篇机械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涡轮
  • 15篇低压涡轮
  • 10篇尾迹
  • 9篇附面层
  • 7篇转捩
  • 7篇粗糙度
  • 6篇低压涡轮叶片
  • 6篇涡轮叶片
  • 6篇金属丝
  • 6篇飞轮
  • 6篇储能
  • 5篇双螺旋
  • 5篇双螺旋结构
  • 5篇涡轮效率
  • 5篇飞轮储能
  • 4篇定常
  • 4篇叶片
  • 4篇混合储能
  • 3篇探测器
  • 3篇气动

机构

  • 27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中国民航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曼彻斯特大学
  • 1篇珠海保税区摩...

作者

  • 39篇孙爽
  • 15篇陈海生
  • 14篇盛勇
  • 12篇雷志军
  • 9篇卢新根
  • 6篇郑兴华
  • 5篇付宇
  • 5篇李伟
  • 4篇朱俊强
  • 4篇李文
  • 3篇吕建波
  • 3篇张波
  • 2篇王亮
  • 2篇曲春刚
  • 2篇董立辉
  • 2篇赵胜丰
  • 2篇孙爽
  • 2篇杜强
  • 2篇孔庆国
  • 2篇谭天荣

传媒

  • 11篇推进技术
  • 4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燃气轮机技术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国民航大学...
  • 1篇储能科学与技...

年份

  • 3篇2025
  • 4篇2024
  • 9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压涡轮变叶顶蜂窝角度二次流动特性研究
2023年
为减少叶顶泄漏流带来的气动损失,本文对高压涡轮叶顶复合蜂窝的排布角度进行寻优,并分析其气动性能。研究过程保持叶顶蜂窝几何形状不变,改变复合蜂窝在叶顶的排布角度,降低叶顶二次流的总压损失系数和叶顶相对泄漏比。以叶栅出口下游30%轴向弦长位置的面平均总压损失系数为目标参数,利用Isight软件嵌套图形-网格自动生成流程,对0~57°旋转角度内的蜂窝排布方式进行遍历寻优,得到低总压损失的蜂窝排布方式。研究表明,最优排布结果与平叶顶相比,叶栅总压损失降低5.21%,与基准角度蜂窝相比降低1.34%。最优排布方案对叶顶泄漏流的阻碍效果更明显,增大了蜂窝对气流的耗散能力,降低了跨叶顶的横向驱动力,减少了泄漏涡的损失。
孙爽宁嘉昕孙小鹏薛成司海旭卢乐晗孔庆国
关键词:高压涡轮气动损失叶顶泄漏流
低雷诺数下翼型非线性气动特性及其模型预测
2024年
以GA(W)-1翼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究了雷诺数对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及物理机制,结果显示:翼型在低雷诺数工况下具有突变性、迟滞性等强烈的非线性气动特性,且迟滞环的尺寸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直到最终消失,翼型前缘分离泡的破碎及该过程的不可逆性是非线性气动特性产生的物理根源。翼型在不同雷诺数工况下的非线性气动特性与尖点突变模型在空间拓扑上具有相似性,于是基于拓扑不变原理,通过发展高精度的拓扑映射方法,构建了尖点突变模型的平衡曲面与翼型非线性气动特性之间的拓扑映射关系,从而利用尖点突变模型的平衡曲面去预测低雷诺数下翼型的非线性气动特性,模型预测误差在5%以内。
张鹏孙爽
关键词:翼型低雷诺数尖点突变模型
一种基于瞬态平面热源的近场热辐射探测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瞬态平面热源的近场热辐射探测器,包括:下层介质平板(4)的上表面形成有中空的分隔介质层(3);分隔介质层(3)使下层介质平板(4)和上层介质平板(2)之间形成固定换热间距;导热平板(5)和热流计(6...
白阳郑兴华盛勇付文秀孙爽杨啸陈海生
文献传递
飞轮储能与压缩空气储能耦合运行系统及控制方法、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飞轮储能与压缩空气储能耦合运行控制方法、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响应于压缩机启动或停机,实时监测压缩机当前转速和飞轮当前转速;若压缩机执行启动指令时,控制飞轮执行放电动作直到所述飞轮当前转速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
孙爽盛勇付文秀赵冬冬李文陈海生
粗糙度对超高负荷低压涡轮边界层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基于IET-LPTA叶型研究了被动控制中的粗糙度对分离转捩的影响,以寻求一种优化的粗糙度布置方式来减小叶型损失。研究以CFX数值模拟为主,对数值结果进行试验验证。主要考察了不同粗糙高度及不同粗糙度布置位置对叶型损失的影响,提出了变粗糙高度的优化布置方案,并使用间歇因子、位移厚度、动量厚度、形状因子、湍流度等特征参数分析了粗糙度控制分离的机理。研究发现粗糙度对减小叶型损失,推迟开式分离泡的出现有显著作用,同时变粗糙高度结合前缘至转捩点的布置方式能够更好地抑制分离,减小叶型损失。
孙爽雷志军朱俊强李伟
关键词:粗糙度叶型损失
基于多种分析方法的低压涡轮边界层流动特性研究
2024年
为探究航空发动机低压涡轮吸力面边界层受尾迹影响下的非定常流动特性,本文采用商用软件CFX 15.0进行数值模拟,并使用具有上游尾迹模拟功能的叶栅实验台进行了实验验证。首先,在保持轴向转速不变的情况下,调整上游尾迹杆转速实现了3种不同的上游尾迹折合频率。其次,利用数值模拟得到了3种工况下低压涡轮吸力面边界层流场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中特别使用了本征正交分解(POD,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动态模态分解(DMD,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和傅里叶模态分解(FMD,Fourier mode decomposition)3种新式流场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3种折合频率下,尾迹中心通过分离区域时,其距离叶面的高度差别较大,尾迹作用下的吸力面边界层中尾迹的影响程度与识别到的主要特征也存在较大差别。
孙爽黄禛康晋辉孙小鹏王茂茂卢乐晗
关键词:低压涡轮边界层尾迹
正攻角状态下尾迹对低压涡轮附面层的渗透及转捩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为研究正攻角状态下尾迹对低压涡轮附面层的渗透以及转捩过程的影响,分别在设计攻角和+10°攻角下,对高负荷低压涡轮叶型的吸力面附面层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实验。数值模拟使用CFX软件,采用大涡模拟模型。结果表明,在+10°攻角下,尾迹对附面层转捩过程的促进作用比设计攻角下更为显著,这是由于正攻角下的尾迹中心射流与吸力面切向的夹角更大,使得尾迹扰动渗透入附面层的深度更深,尾迹放大Klebanoff条纹强度更强,尾迹诱导转捩起始位置更靠上游。
孙爽谭天荣谭天荣孟林杜慧麟申奥文
关键词:涡轮附面层转捩
超高负荷低压涡轮非定常特性实验
2015年
针对某后加载超高负荷低压涡轮叶型的定常与非定常气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上游尾迹的作用,在低来流雷诺数与来流湍流度下,尾迹诱导转捩叠加自然转捩可以抑制分离、降低叶型损失.在一个尾迹通过周期,由于尾迹诱导转捩的作用,附面层分离周期性地放大、缩小.同时在吸力面速度峰值点下游观测到了尾迹被割裂为两部分的现象,形成了一个主尾迹与一个副尾迹.副尾迹同样可以诱导转捩,但强度较低,对分离抑制效果有限.
孙爽雷志军卢新根李伟朱俊强
关键词:低压涡轮尾迹附面层转捩
知识图谱在民用航空发动机智能运行与维护相关教学中的应用
民用航空发动机的运行与维护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涉及的知识点包含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关联分析,建立发动机原理知识、发动机运行与维护数据、发动机手册知识等图...
丁坤英袁嘉禧曲春刚孙爽陶源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知识图谱数据库
基于增量非线性动态逆的倾转旋翼eVTOL单旋翼失效控制
2025年
针对电动垂直起降(eVTOL)飞行器在遭遇阵风扰动和单旋翼失效时的稳定性控制问题,本文采用MATLAB/Simulink建模仿真软件搭建eVTOL飞行器模型,基于增量非线性动态逆(INDI)的非线性控制方法设计倾转旋翼eVTOL的飞行控制律,设计了位置内环和姿态外环的级联控制器,并结合最小二乘算法实现了拉力的控制分配。针对悬停状态下飞行器遭遇阵风干扰和单旋翼失效的稳定控制,提出了“倾转+变桨距”的飞行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INDI控制器使飞行器在8.75 m/s的垂向阵风扰动下的高度位置变化不超过0.8 m,在1号和6号旋翼失效后通过调控旋翼转速使飞行器恢复稳定,验证了INDI控制器的抗干扰性能和鲁棒性;当2号旋翼失效且IDNI无法控制时,“倾转+变桨距”策略成功使飞行器恢复稳定。
孙爽董华龙赵自庆李文彭王宇峰
关键词:倾转旋翼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