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丽娟

作品数:14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法律
  • 4篇法治
  • 3篇人权
  • 3篇社会
  • 3篇和谐社会
  • 2篇大学生
  • 2篇中国法
  • 2篇中国法治
  • 2篇社会主义
  • 2篇主义
  • 2篇教学
  • 2篇国法
  • 2篇法治建设
  • 1篇大学生社会
  • 1篇大学生社会主...
  • 1篇大学生现代法...
  • 1篇道德
  • 1篇道德修养
  • 1篇德治
  • 1篇修养

机构

  • 13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广西科技师范...

作者

  • 13篇杨丽娟
  • 2篇石艳华
  • 1篇覃翠玲

传媒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学校党建与思...
  • 1篇学校党建与思...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教育与现代化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商业经济研究
  • 1篇桂林市教育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陕西行政学院...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4
  • 4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代中国法治“表层化”原因探析被引量:1
2009年
法治的"表层化"是指我国在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进程中,对法治形式和法治内容理解的脱节,所呈现出来的是对法治理解的表面化、肤浅化和形式化,尤其是对法治精神理解的空洞化。法治的实现是一个融合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及法律文化的总体性进程。本文从我国经济、政治和法律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法治"表层化"的原因,提出了克服法治"表层化"的具体路径。
杨丽娟
关键词:法治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被引量:1
2002年
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并举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治国方略 ,是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 ,决不意味着取代“依法治国”,不意味着要回到传统德治模式中去 ,而是用社会主义道德更好地和法治一起发挥功能 ,治理好国家。“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所强调的角度、侧重点有所不同 ,但两者殊途同归 ,其终极的价值目标都是为了要营造一个安定团结、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社会氛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 。
杨丽娟
关键词:依法治国精神文明建设法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方略
宗法伦理对现代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影响被引量:11
2004年
法治不只是一种制度化模式或社会组织模式 ,更是一种理性精神和文化意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现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必然趋势 ,更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自觉的理性追求。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价值取向表现为法律至上、限制权力、保障自由和关注效益、民主、秩序、平等。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法伦理对法治社会建设的影响深远。宗法伦理观念并未因其是历史上的东西而自然消逝 ,而是不断地获得延续和传承 ,几经沉淀已深深地溶入国人的血液之中。它的等级精神、人治色彩、群体为重、义务为本、和为贵、无讼的价值取向大大消解了现代法治的精神。
杨丽娟
关键词:宗法伦理法治建设
中国法治社会构建的根基——从法律文化现代化视野解读被引量:2
2005年
法律文化在现代中国法治社会构建中的作用极其重要,不管是法律形成方面,或是法律实施方面。构筑法治社会大厦的前提和根基是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要实现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就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培育市民社会和公民的法律信仰。正确处理法律文化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关系,唯此,中国法治社会的构建才具有了坚实的根基。
杨丽娟
关键词:法律文化
从和谐社会的构建透视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2007年
“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是人民的意志,而且也升华为执政党的主张。在这个利益分化的时代,如果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将成为社会不稳定甚至动荡的根源。自由与和谐是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社会价值,我们应当从法律制度层面加强弱势群体的人权保护、实现利益的公平分配、创造社会自治机制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杨丽娟
关键词:弱势群体和谐社会法律保护
论人权的宪法保护被引量:2
2004年
人权是人的价值的社会认可,是基于人的本性,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并基于一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能够自由生存、自由活动、自由发展的权利。"人权"入宪,有助于肃清封建意识,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理想的需求,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全建立的动力,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尺度。
杨丽娟
关键词:人权宪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探析被引量:3
2014年
实践教学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实感、立体感和实效性的重要教学形式。实践教学虽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展开,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实践教学实效性的问题。我们应从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做好课程间实践教学的整体规化和丰富实践教学资源三个方面着手,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杨丽娟石艳华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关于《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课合并后的教学思考被引量:5
2006年
长期以来,在普通高校的思想品德课程设置中都是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分设为两门课程,实际上,这两门课程的合并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基础。关键是在合并后,为避免合并流于形式,就需要找准其共性,大胆整合教学内容,以提高其教学效果。
杨丽娟
关键词:教学思考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
2025年
城乡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而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还能通过提升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共同富裕的实现。同时,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农村物流、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基于此,本文深入探讨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同时考虑乡村振兴的中介效应,期望能够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城乡共同富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持与策略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能够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能够促进城乡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在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均能够显著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同时东部的影响系数>中部的影响系数>东北部的影响系数>西部的影响系数。随着城乡共同富裕水平由低分位点向高分位点变化,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系数经历了一个由强逐渐变弱的过程。
杨丽娟
关键词:中介效应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微被引量:14
2009年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观是否科学正确,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而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是在后天培养的。应当从加强教育者自身的修养、发挥大众传媒的引导力量和鼓励大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实践的路径出发,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杨丽娟石艳华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