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急性
  • 4篇梗死
  • 3篇急性脑梗死
  • 2篇预后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功能
  • 1篇血浆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压变异性
  • 1篇盐酸
  • 1篇盐酸氟桂利嗪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抑郁状况

机构

  • 7篇淮安市第一人...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姚万青
  • 7篇朱佩华
  • 7篇王瑜
  • 2篇谢睿
  • 1篇储辉
  • 1篇戚素文
  • 1篇刘娣
  • 1篇解长艮
  • 1篇李东辉
  • 1篇李明超

传媒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帕罗西汀联合米氮平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状况、睡眠质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0
2018年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米氮平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状况、睡眠质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4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心理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试验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与米氮平,连续治疗6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显著上升,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 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 33%(P <0. 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6. 67%比23. 33%,P> 0. 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米氮平治疗产后抑郁症,可明显缓解患者产后抑郁状况,提高睡眠质量和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姚万青朱佩华王瑜刘娣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帕罗西汀米氮平睡眠质量临床疗效
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科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14 d为1个疗程。观察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情况、临床症状缓解率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临床症状缓解率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CRP水平及血浆FI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早期应用法舒地尔,能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其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CRP和血浆FIB水平有关。
姚万青谢睿储辉朱佩华王瑜
关键词:脑梗死法舒地尔日常生活活动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
LA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sICH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程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1月—2019年2月于医院住院的符合溶栓治疗指征且存在LA病变的128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比较不同程度LA患者的溶栓后出血转化情况。并对年龄相关白质改变(age-related white matter changes,ARWMC)分级评分与溶栓后出血转化率以及ARWMC评分与溶栓后Barthel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溶栓治疗患者ARWMC评分与溶栓后出血转化率呈正相关关系(r=0.502,P<0.05);ARWMC评分与溶栓治疗后3个月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关系(r=-0.441,P<0.05)。结论中重度LA患者溶栓后sICH风险相对较高,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相对较差。
王瑜朱佩华姚万青王丽娜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急性脑梗死日常生活能力静脉溶栓
高血压性脑出血72小时收缩压变异性与微创穿刺引流术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72h收缩压变异性与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微创穿刺引流术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收治的103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影响HICH患者微创穿刺引流术预后的因素;HICH患者72h收缩压变异性对微创穿刺引流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03例HICH患者中有29例预后不良。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72h收缩压变异系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是影响HICH微创穿刺引流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72h收缩压变异系数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72h收缩压变异系数预测HICH微创穿刺引流术患者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5.86%、86.49%、0.759。结论HICH微创穿刺引流术患者预后不良发生风险高,72h收缩压变异系数预测HICH微创穿刺引流术患者预后的效能良好。
王瑜李明超朱佩华姚万青
关键词:收缩压变异性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预后
脑梗死与血浆和肽素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浆和肽素水平与脑梗死相关性。方法对60例脑梗死急性期和5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浆和肽素水平检测,分析血浆和肽素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血浆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病灶越大,和肽素水平越高(p<0.05)。NIHSS评分中者血浆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轻者(p<0.05);评分重者血浆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轻者(p<0.01);评分重者血浆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中者(p<0.01);评分中-重者血浆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轻者(p<0.01)。结论血浆和肽素水平与脑梗死急性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是判断脑梗死预后指标之一。
朱佩华李东辉谢睿解长艮姚万青王瑜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和肽素预后
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阿司匹林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2例确诊为偏头痛的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分为2组。观察组32例予以盐酸氟桂利嗪、阿司匹林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盐酸氟桂利嗪、阿司匹林治疗。疗程均8w,以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末和第8周末为观察节点,观察症状消失及缓解情况、睡眠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做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第4周末和第8周末,头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头痛程度明显减轻,PSQI评分明显减少(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TESS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盐酸氟桂利嗪、阿司匹林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能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并且安全可靠。
姚万青戚素文朱佩华王瑜
关键词:盐酸氟桂利嗪阿司匹林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偏头痛
己酮可可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2024年4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己酮可可碱组(n=59)和常规治疗组(n=59)。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己酮可可碱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增加己酮可可碱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损伤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纤维连接蛋白5(FBLN-5)、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血流速度及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MCA)]、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己酮可可碱组MMP-9、GFAP低于常规治疗组,NGF、BDNF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己酮可可碱组SDF-1、FBLN-5、ET-1、VEGF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己酮可可碱组ACA、MCA、BA、VA血流速度快于常规治疗组,PIMCA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己酮可可碱组NIHSS、mR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常规治疗组与己酮可可碱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己酮可可碱可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加快脑血流速度,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王瑜朱佩华姚万青
关键词:脑梗死己酮可可碱神经损伤血管内皮功能脑血流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