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红
- 作品数:1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区护理人员的心理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在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区工作的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及相关的护理对措。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调查我院感染科隔离病区参与收治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工作的50名护理人员,在刚进入隔离病区时、进入隔离病区2周后的心理状态,针对评估结果,进行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及防护能力、改善饮食与生活环境、优化工作流程、加强心理护理等系统性的干预。结果刚进入隔离病区收治护理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时,护士的SAS评分为(39.15±5.29)分,与全国常模(29.78±10.0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护士焦虑水平高。通过系统性的干预,2周后护士的SAS得分降至(29.18±6.67)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不间断培训、人文关怀、流程优化、心理疏导等系统性的干预,可以改善在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区工作的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保证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及工作积极性。
- 李素红李映花谭清华李小金邓瑾
- 关键词:疑似心理调查干预效果分析
- 一种上肢深静脉导管置管的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肢深静脉导管置管的固定装置,包括与手掌相适配的手掌固定套、与前臂相适配的前臂凹枕和半凹型上臂挤压夹,手掌固定套的掌根与前臂凹枕的前端可转动地连接且两者的连接处设有角度调节机构,手掌固定套可通过角度调...
- 李素红李映花卢燕玲冯碧谭清华梁斌李敏
- 文献传递
-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八步操在肝豆状核变性扭转痉挛型患者的应用研究
- 2020年
- 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八步操在肝豆状核变性扭转痉挛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科住院的肝豆状核变性扭转痉挛型患者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实验组、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驱铜治疗、心理疏导、饮食管理、健康宣教等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再增加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及八步操。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肌张力及痉挛严重程度,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肌张力变化及痉挛严重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实验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八步操能提高肝豆状核变性扭转痉挛型患者临床疗效,降低肝豆状核变性扭转痉挛型患者肌张力及痉挛程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 李素红周香雪梁斌谭清华李映花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扭转痉挛
- 1例腹主动脉瘤老年患者行CT增强发生碘帕醇外渗的护理
- 2020年
- 总结1例腹主动脉瘤在老年患者行CT增强发生碘帕醇外渗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送检查前的评估及交接;碘帕醇外渗的预防;发生外渗时紧急处理;日常护理四步曲;心理护理;出院指导和随访。通过以上的护理措施;患者恢复良好;无发生并发症。
- 李素红谭清华李映花邓雪琼邓瑾
-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老年患者CT增强
- 多种教学方法在内科护理学临床实习中的运用研究
- 2020年
- 探讨多种教学方法在内科护理学临床实习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数据分析法,将2018年度在我院内科实习的78名护理实习生列为对照组,2019年度在我院内科实习的80名护理实习生列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翻转课堂、TBL、传统教学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各轮回实习结束后,通过理论考核、满意度调查及教学效果评价来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年度教学效果评价如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锻炼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等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翻转课堂、TBL、传统教学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既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提高带教老师教学能力、整体提升了教学效果。
- 李素红谭清华李映花卢燕玲付倩丽
- 关键词:教学方法内科护理教学
- 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隔离病房护理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收治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隔离病房的护理管理方案及应用。方法联合多部门进行病区建设、人力搭建、知识培训、心理疏导、监督管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50名护士在刚进入隔离病区时、进入隔离病区2周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进入隔离病房前,护士SAS评分为(39.15±5.29)分,通过隔离病房护理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工作2周后,护士SAS焦虑水平降至(29.18±6.67)分,与进入隔离病房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1月—3月,我院感染科共收治疑似新冠肺炎的患者50例,确诊2例,高度疑似转院继续观察4例,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医护患之间未发生交叉感染。结论在疫情出现的特殊时期,通过护理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确保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收治工作顺利进行,稳定了护士情绪,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 李映花李素红李小金谭清华
- 关键词:疑似病房
- 一种用于腹腔和腹壁引流的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腹腔和腹壁引流的装置,包括腹腔引流管、底盘、腹壁袋、引流接头、腹腔支管、腹腔引流开关和引流瓶,所述底盘上设有底盘孔,腹壁袋上设有通孔和引流孔,底盘的一面可与腹壁密封连接,底盘的另一面与腹壁袋密封连...
- 李素红李映花邓瑾李敏黄新丽
- 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阿尔兹海默病患者治疗安全性、依从性以及有效性评价
- 2016年
- 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阿尔兹海默病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依从性以及有效性。方法:以我院在 2012 年 12 月至 2015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90 例阿尔兹海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而对照组患者给予强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在实验组中,患者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以及副反应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依从性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治疗阿尔兹海默病不仅安全、有效且患者治疗依从性好,因此,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李敏李素红向洁华
- 关键词:常规护理强化护理阿尔兹海默病安全性依从性
- 护理干预对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理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评估护理干预对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3月在我院感染科住院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50例,采用精神心理症状自评量表(psychological symptom checklist,SCL-90)调查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入院时的心理状态,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护理干预,患者出院时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得分均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患者敌对、偏执得分稍低于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住院待排期间实施入院宣教、对症处理、心理护理等整体性护理干预,可以减轻甚至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为更好地护理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 李素红李映花谭清华李小金邓瑾
- 关键词:疑似
- 院内护理会诊PICC留置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 2022年
- 探讨院区肿瘤科、消化科、神经科、ICU、CCU等12个科室,PICC 留置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以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PICC留置患者126例,观察和记录留置导管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 并发症主要有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穿刺点出血、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过敏性皮炎、导管移位等。通过对PIC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分析,进行预防性干预等措施,可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由静疗专科护士进行院内护理会诊置管及并发症的处理,发现并发症的发生与护理人员对导管的置管、维护全程管理有极大的关系,当出现并发症后及时、有效地处理,对PICC的安全使用尤其重要。
- 卢燕玲冯碧何文芳李素红
- 关键词:PICC并发症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