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洪
- 作品数:32 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C-Vine Copula的城市洪涝多致灾因子遭遇风险分析
- 2025年
- 基于C-Vine Copula构建了无锡市主城区历时分别为1、3、7 d的降水量、水位及上游流量3种致灾因子的高维联合分布模型,采用相关性系数和尾部依赖系数验证变量组合间复杂的非线性结构和依赖性,计算不同遭遇情景下变量组合的联合遭遇风险率和联合遭遇重现期,探讨了多致灾因子遭遇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协同影响和动态反馈。结果表明:无锡市主城区7 d三变量组合相关性最高,尤其在高极值风险上表现较强的依赖性,其上尾依赖系数高达0.6718;三变量组合的联合遭遇风险率最大,双变量组合次之,单变量最小,当降水量、水位、流量重现期均为10 a时,7 d三变量组合的联合遭遇风险率为21.26%,双变量组合的联合遭遇风险率分别为18.39%、18.37%、13.27%;对于三变量组合的联合重现期缩减率,1 d三变量组合主要受上游流量的影响,最大联合重现期缩减率为29.2%,3、7 d三变量组合主要受降水量的影响,最大联合重现期缩减率分别为29.4%、32.7%。
- 薛联青潘桐刘远洪
- 关键词:致灾因子
- 一种干旱沙漠区游荡型河流生态护岸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旱沙漠区游荡型河流生态护岸,包括依次邻接设置的漫滩区、堤岸、灌木丛、防护林、设置在所述灌木丛和防护林下方的输水滴灌系统、用支撑柱设置在漫滩区上方的太阳能电池板,灌木丛的下方设置有地下储水箱。本发明通过太...
- 薛联青祝薄丽韩强刘远洪陈新芳
- 文献传递
- 基于机器学习的Budyko框架流域时变特征参数估计
- 2025年
- 为分析黄河中游Budyko框架流域特征参数的时空变化,并捕捉不同因素对流域特征参数的影响,基于黄河中游8个子流域的径流、气象和人类活动数据,分区构建多元线性回归(MLR)、梯度提升(GB)和随机森林(RF)模型,对傅抱璞方程中的流域特征参数ω进行模拟。通过交叉验证选择表现最优的模型,识别对ω影响显著的主要控制因素,并进一步将最优模型纳入水热耦合平衡方程,构建时变Budyko框架,量化气候变化和下垫面变化对径流的贡献率。结果表明:3种模型中,RF模型在模拟ω时优于MLR和GB模型;1980—2019年各子流域ω值均呈增大趋势,ω主要受不透水面面积、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等人类活动因素的控制,在气候因素中潜在蒸散发是重要的控制因素;下垫面变化是黄河中游大多数子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然而气候变化对沁河子流域的影响略强于下垫面变化。
- 薛联青陈雨欣刘远洪刘远洪
-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黄河中游
- 洞庭湖流域降水多尺度特征与趋势预测及空间分布规律被引量:1
- 2015年
- 对降水的多尺度周期规律进行研究,可以深层次分析降水特征及演变趋势,能够为水资源系统决策提供依据。以洞庭湖流域为研究对象,以流域11个代表性雨量站1958-2009年降水资料为基础,采用小波分析法,研究了各站年降水多尺度周期特征以及演变趋势,进而分析了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小波分析法在水文、气象等非稳定信号序列的多尺度特征分析与趋势预测中独具优势;洞庭湖流域不同地区年降水多尺度周期特征具有较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而不同地区年降水的演变趋势大致相同,整体将处于降水偏少状态。
- 王思琪薛联青王苓如刘远洪段震
- 关键词:多尺度洞庭湖流域
- 基于地下水动态模拟的生态输水累积效应被引量:8
- 2021年
- 为研究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地下水的累积效应,以阿拉干断面和第12~18次生态输水为例,建立塔里木河下游典型平原断面间歇性输水下的局部地下水数值模型。采用基于互补相关理论的平流-干旱模型计算实际月最大蒸散发速率,模型经率定验证后可应用于生态输水对地下水的累积效应评价。刻画地下水对生态输水的时空响应规律是评价累积效应的有效手段,通过地下水对输水的有效响应距离和受水面积2个指标,揭示输水前后地下水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输水后812 m地下水距河道的最大响应距离扩大到1100 m,中高水位受水面积达到低水位受水面积的1.61倍,输水有效范围主要分布于距河道1000~2000 m内。
- 薛联青廖淑敏刘远洪魏卿符芳兵
- 关键词:生态输水
- 洞庭湖流域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随着极端降水事件变率增强,洞庭湖流域频繁的极端洪旱事件严重威胁了地区人水和谐。基于洞庭湖流域28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5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RClim Dex模型定义阈值来识别极端降水事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组合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了洞庭湖流域极端降水变化特征,由EEMD方法分解得到的各类极端降水指数的3个固有模态函数分量分别表现出3~6a、8~15a和21~27a的准周期。结果表明:洞庭湖流域极端降水频次峰值出现在6月,4-10月份极端降水频次之和占全年的82.7%,南岳和安化为极端降水高发带。洞庭湖流域除持续湿润日数CWD略有减小外,各项极端降水指数均表现出小幅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该流域东南部受山区地形地貌的影响,极端降水呈明显上升趋势。洞庭湖流域极端降水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分析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安全预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张卉薛联青刘远洪迟艺侠
- 关键词:极端降水洞庭湖流域
- 黄河流域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对持续性干旱水分亏缺的响应被引量:4
- 2024年
- 利用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和高精度分层土壤含水量数据分析了2001—2020年黄河流域生长季总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量化了流域不同深度土壤湿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探究了不同植被类型在生长季的总初级生产力对土壤连续水分亏缺事件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总初级生产力空间上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生长季耕地累积总初级生产力最大、林地次之、草地最小,研究期内流域总初级生产力整体呈上升趋势,耕地相对增速最大、草地次之、林地最小;流域土壤湿度在空间和时间上均有显著差异,表层土壤含水量波动对深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林地和耕地表层与深层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远高于草地;流域草地和耕地总初级生产力对土壤水分的深度敏感区间为0~40 cm,林地的深度敏感区间为0~100 cm,在深度敏感区间内,随着土壤连续水分亏缺天数的增加,草地和耕地总初级生产力依次经历短暂平稳、加速下降、降速趋缓的变化过程,而林地总初级生产力则表现出短暂下挫、长时间平稳、加速下降的变化特征。
- 薛联青王文壮刘远洪刘远洪杨明杰
-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水分亏缺黄河流域
- 基于样本熵的降雨和径流时间序列突变检验被引量:11
- 2015年
- 传统的突变检验方法 Mann-Kendall法主要基于线性和概率统计理论,对于高度复杂和非线性的水文时间序列检测能力不足。采用基于非线性动力学参数的样本熵方法,结合滑动技术和滑动移除技术,利用湘江流域1961~2009年多个气象站点日降雨资料和控制站湘潭站日径流资料,对降雨和径流时间序列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日尺度降雨和径流时间序列样本熵值最小,复杂度最低,可预测性最高;径流分别在1966年、1983年、1992年以及2002年发生突变,降雨在1966年、1987年以及2002年发生突变;滑动样本熵与滑动移除样本熵相结合不仅能有效地识别突变,更能发现突变前后时间序列的动力学变化特征。
- 薛联青刘远洪张梦泽王思琪李军
- 关键词:工程水文学时间序列突变检验MANN-KENDALL法湘江流域
- 一种排涝与保水的道路绿化带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涝与保水的道路绿化带系统,包括地面部分、管道系统和储水箱。地面部分包括行道树和分布在所述行道树两侧的灌木丛,所述储水箱位于灌木丛的正下方,管道系统位于储水箱的外侧,包括用于收集马路路面积水的雨水收集管道...
- 迟艺侠薛联青祝薄丽张卉刘远洪
- 文献传递
- 基于分级恢复阈值的长江流域骤发干旱识别被引量:1
- 2025年
- 为探究恢复阈值设定对骤发干旱识别的影响以及骤发干旱时空特征,采用1979—2022年ERA5-Land土壤水分数据,设定第20、30和40百分位数的分级恢复阈值识别了长江流域骤发干旱事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骤发干旱频次以及强度较高区域均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及长江流域东南部区域,骤发干旱频次较低区域的骤发干旱事件平均持续时间更长;1979—2022年长江流域骤发干旱特征指标均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骤发干旱持续时间及强度达到最大值;长江流域骤发干旱频次对恢复阈值最敏感,骤发干旱平均持续时间受恢复阈值影响表现出上游向中下游逐渐增大的特征,骤发干旱平均强度受恢复阈值影响程度最低;随恢复阈值升高,骤发干旱事件频次、平均持续时间上升,平均强度降低;低恢复阈值适用于识别短历时骤发干旱,高恢复阈值适用于识别季节尺度的骤发干旱。
- 薛联青张泽华刘远洪
- 关键词:长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