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荣
- 作品数:12 被引量:11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国首例完全局部麻醉且无镇静下极简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被引量:16
- 2021年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开展近20年以来,早期遵循与外科手术类似的复杂流程,比如手术操作在杂交手术室或外科手术室,全身麻醉(全麻)与气管插管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和X线引导进行,需要建立动脉和中心静脉等多条有创通路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以双侧股动脉切开或经皮穿刺入路;需要经静脉系统植入临时起搏器辅助瓣膜置入;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拔除气管插管,等待患者清醒病情稳定后,再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功能恢复,因此住院时间一般较长。
- 陈阳王墨扬牛冠男宋光远张洪亮叶蕴青周政赵振燕赵跃武谢慕蓉罗彤滕思勇刘庆荣赵杰马宁吴永健
- 中国首例SinoCrown^(TM )经皮介入主动脉瓣置入术被引量:4
- 2022年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技术已十分成熟[1-3]。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主动脉瓣介入器械层出不穷[4],国产瓣膜的优势在于其设计理念深度结合了中国患者主动脉瓣病变特点[5-6]。鉴于国际TAVR低危患者应用趋势[6-8],指南适应证的变迁[1,9-10]以及TAVR患者合并冠心病比例较高的现状[11],TAVR后期冠状动脉再次介入问题值得思考。
- 陈阳刘庆荣牛冠男张洪亮王宇彬宋光远王墨扬王建德袁素赵杰段伟方唯一吴永健
- 新型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SinoCrown^(TM)的动物实验研究
- 2022年
-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新型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SinoCrown^(TM)(北京乐普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4头4~5月龄健康实验用白猪,平均体重为(44.39±2.56)kg,通过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置入SinoCrown^(TM)瓣膜,分为急性组(n=5,术后即刻处死)、慢性组(n=3,术后饲养3个月)、长期组(n=6,术后饲养6个月)。三组动物分别于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血液、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病理学等检查,评估SinoCrown^(TM)瓣膜置换效果。结果:SinoCrown^(TM)在14头白猪中均成功释放,即刻器械成功率100%。急性组3头(2头因术前评估不足而死亡)、慢性组3头、长期组6头白猪均按照研究方案完成主动脉瓣膜置换和随访,无不良事件和异常死亡发生。6个月随访时,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SinoCrown^(TM)瓣膜开闭自如,形态位置良好,有效瓣口面积、跨瓣压差等指标良好,未见明显钙化、增生、狭窄和赘生物等;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病理学检查示:白猪的心脏、脑、肝、脾、肾脏标本未见明显病理改变,SinoCrown^(TM)瓣叶未发现炎症和钙盐沉积,未见病理性排斥。结论:动物实验表明,SinoCrown^(TM)瓣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较好,可有效替代原生主动脉瓣正常工作。
- 刘庆荣邱克劲张洪亮陈阳赵轩铖鲁炳呈昌仁操张昱昕高润霖吴永健
- 关键词:人工心脏瓣膜动物实验
- 同期经导管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治疗双生物瓣衰败一例被引量:1
- 2022年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和经导管二尖瓣置换(TMVR)能用于治疗主动脉瓣位和二尖瓣位的外科瓣生物瓣衰败,然而一站式经股同期行TAVR和TMVR治疗双生物瓣衰败鲜有报道。本报告将展示一例主动脉瓣位与二尖瓣位双外科生物瓣衰败患者的详细CT评估,围术期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测量和完整经导管双瓣膜置换操作。
- 陈阳王墨扬赵杰牛冠男张洪亮张倩叶蕴青周政赵振燕赵跃武罗彤滕思勇刘庆荣袁素王建德吕滨安云强万俊义刘加林潘湘斌张戈军吴永健
- 老年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新进展被引量:10
- 2022年
- 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退行性病变已成为我国AS患者的主要病因^([1])。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一种新型的微创瓣膜置换技术,具有不开胸、风险低、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势,特别适用于存在外科手术禁忌证或是外科手术高危的患者。
- 刘庆荣陈阳许海燕吴永健
-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新器械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下肢入路评估处理策略与技巧被引量:4
- 2022年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操作首要考虑的问题为入路问题,股动脉入路是TAVR的优先入路,约95%以上的患者临床选择股动脉入路^([1])。然而部分患者因合并严重的外周动脉疾病,导致经下肢动脉入路进行TAVR较为困难^([2-3]),一旦出现出血等并发症可危及患者生命^([4-5])。因此TAVR下肢入路的术前评估尤为重要[6-7],术中处理也十分具有挑战性和技巧性^([8-9])。
- 陈阳赵杰张洪亮王墨扬牛冠男刘庆荣丰德京吕滨侯志辉罗彤滕思勇宋光远吴永健
- 关键词:并发症处理
- 老年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左心耳封堵治疗被引量:7
- 2020年
- 有研究显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中占4.8%~30%[1]。PCI术后需要抗凝治疗的患者(包括合并房颤、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机械瓣换瓣术后等)占20%~30%[2],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以预防支架内血栓,但如果不应用口服抗凝药(oral anticoagulant,OAC),栓塞性脑卒中仍然会增加[3]。联合应用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每年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出血风险可达4%~16%[4]。WOEST研究发现,“三联”抗栓治疗组年化出血率高达44.4%[2]。
- 王宇彬刘庆荣吴永健
- 关键词:冠心病心房颤动出血
- 中国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住院患者诊疗现状分析被引量:60
- 2019年
- 目的:分析目前我国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现状。方法:纳入中国老年瓣膜性心脏病住院患者注册登记研究(China-DVD)中符合研究标准的,≥60岁且病因为退行性变的中重度自体瓣膜病住院患者272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心脏病史、合并疾病、NYHA心功能分级、瓣膜性心脏病分期、患者入院原因、主要治疗方式及其原因,对诊疗现状进行分析。结果:2728例患者中,男女比为1.26:1,平均年龄(72.19±7.75)岁,其中1359例(49.81%)二尖瓣关闭不全,989例(36.25%)三尖瓣关闭不全,934例(34.2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581例(57.95%)合并高血压病;1841例(67.49%)临床表现为心功能不全;疾病分期为D期的患者最多见,有1243例(45.56%)。仅477例(17.49%)患者已知有心脏瓣膜病病史,1491例(54.66%)患者因瓣膜病之外的心血管病入院。共有762例(27.93%)患者接受有创治疗,其中559例(73.36%)接受了外科瓣膜置换术,人工瓣膜置换术中生物瓣使用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药物保守治疗患者中991例(49.33%)经评估目前无需手术,而在有手术指征的患者中,202例(27.01%)为高危患者;选择药物保守治疗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拒绝手术,有255例(34.09%)。结论:中国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以二尖瓣关闭不全最为多见,仅有不到1/5的患者入院前已知有瓣膜病,约1/3的患者进行有创治疗,有手术指征患者中高危患者占27.01%,未行有创干预治疗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拒绝。
- 齐喜玲许海燕刘庆荣吴永健
- 关键词: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诊疗现状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前CT解剖特征与风险分类——多中心前瞻性横断面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CT测量对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术前风险评估不可或缺,然而当前国内外缺少TAVR术前CT解剖风险评估分类,本研究将初步就此进行总结。方法:多中心前瞻性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就诊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病变患者210例,收集并分析患者基线信息、CT测量及解剖风险和解剖风险分类。TAVR术前主动脉瓣病变的CT解剖综合风险分为A类(简单病变)、B类(复杂病变)、C类(高危复杂病变)、D类(禁忌病变)四类。结果:210例患者平均年龄(73.1±5.5)岁,男性89例(42.4%),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5.0±13.8)%。瓣叶分型包括70例(33.3%)三叶瓣,47例(22.4%)0型二叶瓣,82例(39.1%)1型二叶瓣和11例(5.2%)2型二叶瓣。其中常见解剖风险包括冠状动脉闭塞风险(38.6%),横位心(22.4%),下肢入路风险(21.4%),重度钙化(20.0%),瓣叶钙化不足(14.8%),小心室(12.9%),升主动脉扩张(12.4%)和瓣环破裂风险(10.5%)。综合风险分类结果为,31例A类(14.8%),131例B类(62.4%),36例C类(17.1%),12例D类(5.7%)。结论:不同瓣叶分型的TAVR术前CT解剖特征及病变风险分类有所差异,术前CT识别TAVR的高危复杂病变和禁忌病变十分重要。
- 陈阳王墨扬王墨扬牛冠男赵杰张洪亮刘庆荣赵振燕随永刚张斌张斌胡祥铭张宇轩王璨曾正吕滨吕滨宋光远吴永健
-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
- 混合性心脏瓣膜病相关年龄校正合并症指数的构建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 2025年
- 目的:构建混合性心脏瓣膜病(MVHD)相关年龄校正合并症指数(MVACI)模型,明确其在MVHD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纳入China-VHD研究中4080例中重度MVHD患者。以2年全因死亡率为主要终点,基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P<0.05的年龄和合并症变量构建MVACI模型。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评估MVACI评分与2年全因死亡率的关系。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约登指数最大点为阈值对患者进行分层,构建Kaplan-Meier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风险比(HR)及95%置信区间(CI),评估MVACI评分与死亡率之间的关联。采用配对ROC曲线比较MVACI评分与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Ⅱ(EuroSCOREⅡ)或年龄校正Charlson合并症指数(ACCI)预测2年临床结局的区分度的优劣性,校准曲线评估这些模型的校准度;并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内部验证。根据病因、治疗策略和疾病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确定与患者2年全因死亡率独立相关的合并症/年龄变量,包括肺动脉高压、心肌病、心力衰竭、低体重、贫血、低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年龄。基于这些变量构建的MVACI模型评分与MVH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独立相关(均P<0.01),且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曲线下面积(AUC)=0.777,95%CI:0.755~0.799]和校准度(Brier评分为0.062),其预测价值明显优于EuroSCOREⅡ或ACCI(均P<0.01)。内部验证结果显示,MVACI模型对中重度MVHD患者2年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基本一致,且对不同时间点全因死亡风险预测的AUC均在0.750以上,对不良事件预测的AUC在0.630以上。亚组分析结果证实,无论患者病因、治疗方案和MVHD分期如何,MVACI评分均具有较高的预后预测价值。结论:基于年龄和合并症变量构建的MVACI模型可用于MVHD患者的死亡风险预测和�
- 谢慕蓉许海燕张斌叶蕴青李喆刘庆荣赵振燕吕俊兴吴永健
- 关键词:年龄合并症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