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芳霞

作品数:11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寿光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儿科
  • 2篇满意度
  • 2篇护理
  • 2篇护理管理
  • 2篇工作满意度
  • 1篇毒性
  • 1篇循环管理
  • 1篇神经功能
  • 1篇肾病
  • 1篇肾病大鼠
  • 1篇肾小管
  • 1篇实施及效果
  • 1篇体检
  • 1篇体检中心
  • 1篇托吡酯
  • 1篇托吡酯治疗
  • 1篇品管圈
  • 1篇转化生长因子...
  • 1篇综合征
  • 1篇癫痫

机构

  • 5篇寿光市人民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

作者

  • 6篇李芳霞
  • 2篇王刚
  • 1篇张道友
  • 1篇邹和群
  • 1篇杨沿浪
  • 1篇汪裕伟
  • 1篇范秀华
  • 1篇张丽
  • 1篇徐海红
  • 1篇高超清
  • 1篇陈小妹

传媒

  • 3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健康之家

年份

  • 4篇2025
  • 1篇2012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贝那普利、螺内酯联用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螺内酯联合应用于阿霉素肾病大鼠降低蛋白尿及增加的肾小管保护作用。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抽取7只为正常对照组,余下经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制备肾病模型。6周后29只造模成功的大鼠(24h尿蛋白>100mg)随机分为:模型组(n=7),贝那普利组(n=8),螺内酯组(n=7),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组(联合用药组,n=7)。分别于6、12、18周末收集24h尿液,检测24h尿蛋白,并于18周末测尿视黄醛结合蛋白(RBP)后,处死大鼠经腹主动脉取血液标本检测生化指标。取出肾组织HE染色,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各治疗组均能显著降低阿霉素肾病大鼠血压、蛋白尿,升高血清白蛋白(P<0.05),其中贝那普利组和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螺内酯组,以联合治疗组疗效最为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尿RBP水平均下降(P<0.01),其中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独治疗组(P<0.01)。联合治疗组抑制TGF-β1的表达优于治疗组和模型组。治疗组尿RBP和TGF-β1均表现为强相关(r=0.735、r=0.845、r=0.585)。结论:在阿霉素大鼠模型中,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应用能降低蛋白尿,抑制TGF-β1合成,减轻肾小管损伤。
杨沿浪邹和群张道友汪裕伟李芳霞高超清徐海红陈小妹
关键词:阿霉素肾病贝那普利螺内酯转化生长因子-Β1
格林-巴利综合征误诊病毒性脑炎1例
2008年
范秀华李芳霞张丽朱春记
关键词:误诊
PDCA循环管理法在儿科工作人员中的实施及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儿科工作人员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1月寿光市人民医院儿科的45名工作人员作为传统组,实施传统管理法。随后于2023年12月—2024年11月,将同一批工作人员纳入探究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对比两组工作质量、持续改进能力与工作满意度。结果探究组的工作质量评分及持续改进能力评分均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探究组工作满意度为100.00%(45/45),高于传统组的86.67%(3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4,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的实施提高了儿科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持续改进能力,同时提升了工作满意度。
李芳霞王刚丁素莲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法工作满意度
卡马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
2025年
目的 探讨卡马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年1月~2023年 6 月医院收治的 65 例小儿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和研究组(34例).对照组予以卡马西平治疗,研究组予以卡马西平+托吡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指标[神经肽Y(NP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认知功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NPY、BDNF及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WISC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马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神经功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王刚李芳霞于小青
关键词:小儿癫痫卡马西平托吡酯神经功能
6S管理在儿科护理人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与提升策略
2025年
目的探讨6S管理在儿科护理人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在寿光市人民医院儿科工作的14名护理人员作为传统组,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2024年1—12月将同一批护理人员纳入探究组,实施6S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探究组职业素养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探究组病情观察能力(19.47±0.20)分、护理操作技能(19.39±0.41)分、护理文书记录(19.52±0.29)分、应急处理能力(19.39±0.25)分均高于传统组的(18.56±0.18)分、(18.55±0.32)分、(18.69±0.13)分、(18.71±0.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654,6.043,9.772,7.640;P均<0.05)。结论6S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人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效率。
丁素莲于小青李芳霞
关键词:6S管理儿科护理护理管理
基于品管圈的儿科体检中心护理人员管理模式构建及实施效果
2025年
目的构建并评估基于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的儿科体检中心护理人员管理模式。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0月寿光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工作的23名护理人员。2022年1月—2023年3月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设为传统组;2023年4月—2024年10月实施基于QCC的管理模式,设为探究组。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探究组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评分均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探究组工作满意度为100.00%(23/23),高于传统组的73.91%(1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2,P<0.05)。结论基于QCC的儿科体检中心护理人员管理模式在提升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及护理人员满意度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于小青丁素莲李芳霞
关键词:品管圈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