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骏疾
- 作品数:24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BMP6在舍格伦综合征中对唾液腺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
- 目的:干细胞治疗被认为是治疗舍格伦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 SS)的潜在的治疗手段。研究发现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唾液腺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salivary gland-derived mesenchym...
- 徐骏疾苏盈盈胡磊Alexander Cain顾意刘博闻吴瑞卿王松灵王昊
- 关键词:免疫调节功能唾液腺间充质干细胞综合征
- 文献传递
- 力学微环境对口腔黏膜伤口愈合的影响及调控探究
- 目的:机械力,如拉伸、压缩、剪切力等,不仅仅是外界物理环境的一部分,外界的机械信号还可以被细胞感知并转化为生物信号,进而直接影响着细胞的行为和组织的功能。这一过程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调节疾病状态至关重要。近年来,机械...
- 吕梦皓徐骏疾
- 关键词:伤口愈合口腔黏膜微环境
- 异基因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舍格伦综合征及颌面部放射损伤研究
- 舍格伦综合征(SS)是一种累及涎腺、泪腺等外分泌腺为主的,以慢性涎腺炎、干燥性角膜炎和口干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对SS多采取对症保守治疗。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造...
- 徐骏疾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异基因综合征颌面部
- 文献传递
- 口腔黏膜伤口愈合过程的基因表达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口腔黏膜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特征,为深入研究口腔黏膜愈合过程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剥脱小鼠上颚第一磨牙至第三磨牙全层软硬颚黏膜组织构建小鼠腭部黏膜伤口模型,提取0、1、3、5、7 d创伤后黏膜伤口组织进行转录组RNA测序,通过数据分析,构建口腔黏膜伤口愈合各阶段的基因表达谱特征。结果:GO富集分析显示,黏膜伤口愈合第1天免疫反应活跃(P<0.05),第3天伤口愈合及肽酶和内肽酶相关的通路显著上调(P<0.05),第5天免疫反应及含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ECM)相关通路显著上调(P<0.05),第7天免疫反应通路相关基因及含胶原外基质相关基因表达活跃(P<0.05)。结论:黏膜伤口愈合的前3 d炎症阶段以白细胞及免疫球蛋白介导的免疫反应为主,第3天伤口愈合开始进行再上皮化,在第5天之后白细胞及免疫球蛋白介导的免疫反应再次活跃,且伤口愈合中含胶原蛋白的ECM成分上调表达可能与黏膜伤口下纤维改建相关。
- 郑保柱吕梦皓赵莹初张凤秋徐骏疾刘怡
- 关键词:口腔黏膜伤口愈合转录组测序
- 1,25(OH)_2维生素D_3矿化液对人牙髓干细胞成骨方向诱导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研究维生素D3矿化液对人牙髓干细胞的成骨方向诱导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从恒牙牙髓中分离培养成纤维样细胞并测试其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Stro-1阳性率,用一定浓度的1,25(OH)2维生素D3、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的矿化液诱导牙髓干细胞,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碱性磷酸酶染色、Vonkossa染色及骨钙素、Ⅰ型胶原基因表达观察和检测矿化液诱导后细胞形态变化及矿化基质分泌情况,以未诱导组为对照。结果维生素D3矿化液连续诱导21d后,诱导组的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Ⅰ型胶原和骨钙素的基因表达阳性,并可见明显钙结节形成。结论维生素D3矿化液可以诱导人牙髓干细胞向成骨样细胞分化并促进其产生矿化基质。
- 乔佳张振庭徐骏疾
- 关键词:牙髓干细胞维生素D3
- 牙龈卟啉单胞菌来源的脂多糖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局部巨噬细胞免疫耐受表型
- 2023年
- 目的探索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局部巨噬细胞功能变化及潜在调控靶点。方法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分析合并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肝脏中的各类细胞表型及其功能变化。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肝脏组织中的炎症程度及巨噬细胞抗原呈递功能标志物表达水平,利用油红染色观察NASH肝脏局部脂肪组织堆积情况。体外利用牙龈卟啉单胞菌来源的脂多糖干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转录组测序验证体内试验结果。结果与健康肝脏中的巨噬细胞相比,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的NASH小鼠肝脏巨噬细胞表现出了显著的异质性,其高表达包括C1qb、C1qc、Mafb、Apoe和Cd14在内的多个炎症基因,但与抗原提呈功能相关的基因Cd209a、H2-Aa、H2-Ab1和H2-DMb1等的表达相对较低。进一步的体内外研究表明,这些巨噬细胞的活化和浸润可能是由于局部牙龈卟啉单胞菌来源的脂多糖的积累和诱导造成的。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来源的脂多糖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局部巨噬细胞免疫耐受表型,可能是牙周炎致病菌感染促进NASH炎症和发病的关键机制。本研究结果进一步阐明巨噬细胞在NASH相关疾病发病过程中的功能障碍和调节机制,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了几个潜在的调控靶点。
- 郭力嘉刘奕彤陈颖怡徐骏疾刘怡
-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巨噬细胞抗原呈递
- 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通过下调促炎性Th17改善实验性牙周炎
- 2023年
- 目的 探讨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LGG)能否及如何经由肠道免疫影响实验性牙周炎。方法 丝线结扎小鼠上颌第二磨牙构建实验性牙周炎(PD)模型,灌胃新鲜LGG至小鼠体内。实验分为PD对照组和PD+LGG实验组,Micro-CT扫描重建上颌牙槽骨三维结构,流式检测下颌下淋巴结(submandibular lymph node cells, SLCs)和脾脏淋巴(splenic lymphocyte, SPLs)中IL-17A+Th17和CD25+Foxp3+Treg的百分比,RT-qPCR和ELISA分别检测牙龈和血清中IL-17A、IL-6、TNF-α、IL-1β及转录因子RORγt、FoxP3的表达。结果 灌胃LGG显著减缓牙周炎牙槽骨吸收,PD+LGG组SLCs和SPLs中促炎性Th17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下降,免疫抑制性Treg的百分比在两组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同时PD+LGG组牙龈和血清内IL-17A、IL-6、TNF-α、IL-1β、RORγt的表达均明显下调。结论 应用益生菌LGG有利于改善实验性牙周炎,其机制可能在于下调牙周局部和全身促炎性Th17细胞。
- 贾璐杜鹃罗振华郭力嘉徐骏疾刘怡
- 关键词:牙周炎鼠李糖乳杆菌TH17细胞TREG细胞益生菌
- 一种靶向T细胞的天然亚油酸纳米颗粒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T细胞的天然亚油酸纳米颗粒,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将anti‑CD3蛋白分子加入到含有胎牛血清(BSA)的去离子水溶液中形成稳定体系I;步骤二:然后在超声下,将LA液滴加到液相I中,通过疏水性LA...
- 贾璐马保金刘怡徐骏疾
- 力学微环境对口腔黏膜伤口愈合的影响及调控探究
-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伤口力学微环境对愈合过程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力学微环境改变对伤口愈合过程的调控,为更好促进口腔黏膜伤口愈合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选取7w龄C57BL/6雌性小鼠,于上颌一侧硬腭区构建黏膜伤口模型,7...
- 吕梦皓徐骏疾
- 关键词:伤口愈合口腔黏膜微环境
- 神经肽及其促进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多肽领域,特别涉及神经肽及其促进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应用。本发明通过体内体外实验验证新型5‑Peptide促进MSCs成骨向分化功能进而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发育,并阐释5‑Peptide通过与CNR2结合调控AKT/E...
- 郭力嘉刘怡韩楠楠徐骏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