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英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 大暖期青藏及蒙新湖区古湖泊面积重建被引量:6
- 2015年
- 特征时期古湖泊面积变化受控于当时的降水和湿度状况,恢复特征时期的古湖泊面积,可以为古气候模拟提供边界条件,进而为预测未来区域水文变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以我国五大湖区中的青藏及蒙新湖区所代表的寒区及干旱区湖泊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全新世大暖期(6±0.5ka B.P.)湖泊水量(水位、面积等)记录,收集所有具有大暖期湖泊面积及古降水的记录共计21条,据此推算古湖泊面积与古降水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将该关系应用到青藏及蒙新湖区的其他湖泊,初步恢复了大暖期两大湖区的古湖泊面积.同时,分别选取位于西藏及蒙新地区的羊卓雍错和乌梁素海作为典型湖泊,通过其近几十年来实际观测面积与经古湖泊面积-古降水量间关系推算面积的对比验证,表明恢复的大暖期两大湖区古湖泊面积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代表性.重建结果表明,青藏及蒙新湖区大暖期古湖泊面积分别约为8.8× 104km2和4.1× 104km2,是现代湖泊面积的2.1倍和3.2倍.
- 张风菊薛滨姚书春李珊英王晓翠
- 关键词:大暖期
- 中国湖泊沉积物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 湖泊沉积物不但可以反映流域多环芳烃(PAHs)的空间变化特征,更能忠实的记录PAHs排放历史.本文收集了中国湖泊沉积物PAHs已有文献报道,并选取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国、欧洲、日本等)部分湖泊做对比,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湖泊...
- 李珊英陶玉强姚书春薛滨
-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多环芳烃
- 我国湖泊沉积物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湖泊沉积物不但可以反映流域多环芳烃(PAHs)的空间分布特征,更能忠实的记录PAHs排放历史.本文收集了我国湖泊沉积物有关PAHs已有的文献报道,并与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国、欧洲、日本等)的湖泊做对比,系统地综述了我国湖泊沉积物多环芳烃的空间分布、沉积记录及来源.通过对收集数据分析表明,我国湖泊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为3.2~ 5260ng/g(dw),平均值为753.1 ng/g (dw)(n=495).主成分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湖泊表层沉积物PAHs主要来源及其贡献量分别为机动车尾气排放占42.7%、煤炭燃烧占30.1%以及石油泄漏占27.2%.我国湖泊钻孔沉积记录PAHs从下向上总体表现出由低到高的变化特征,基本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历史.我国PAHs排放历史与发达国家有着明显不同,PAHs排放峰值一般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明显晚于发达国家的50 ~ 80年代.同时,湖泊沉积物记录的PAHs来源有所改变,煤炭资源是我国部分湖泊沉积历史中PAHs的主要来源,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也成为目前我国湖泊沉积物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 李珊英陶玉强姚书春薛滨
-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多环芳烃
- 呼伦湖表层水体夏季CO_(2)浓度及其水-气交换通量时空变化
- 2025年
- 湖泊碳排放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关于湖泊CO_(2)排放量的估算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需要进一步开展不同地区不同湖泊水-气界面碳交换的时空变化研究。本研究以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大型浅水湖泊呼伦湖为例, 于2023年夏季(6~8月)在研究区设置18个样点, 采集并测定了水体理化以及生物等参数, 同时采用顶空平衡-气相色谱法对表层水体CO_(2)浓度和水-气界面CO_(2)扩散通量进行了估算, 并分析了影响呼伦湖表层水体CO_(2)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 夏季呼伦湖表层水体CO_(2)浓度变化范围为7.3~50.4 μmol/L, 平均值为24.2 μmol/L, 在时间上表现为自6~8月逐渐下降的趋势, 在空间上表现为湖心高、湖周低的趋势。统计分析表明呼伦湖夏季表层水体CO_(2)浓度与水温和溶解氧浓度呈现负相关, 与风速、电导率、总磷以及溶解有机碳浓度呈现较好的正相关, 说明湖区气象因素以及水质参数共同控制着该时期表层水体CO_(2)的产生及释放。水-气界面CO_(2)扩散通量估算结果表明, 除部分湖区表现为大气碳汇之外, 呼伦湖夏季整体表现为碳源, 且平均CO_(2)释放通量为4.2 mmol/(m^(2) ·d), 与其他地区湖泊夏季CO_(2)扩散通量对比表明, 呼伦湖夏季CO_(2)排放量总体较低。本研究对于进一步明晰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碳排放及其在区域碳循环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 李珊英李珊英薛滨孙敦平杜晨张风菊
- 关键词: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