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效果评析
- 2019年
-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效果。方法:研究中选择本院2017年5月到2018年9月的60例患者,ASA分级为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对照组(n=30)。 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静脉复合维持麻醉的方法,观察组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流速度进行对比,其中观察组患者ACA血流速度95.23±1.02cm/s明显低于对照组106.87±1.94cm/s,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05)。在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率为13.33%,对照组患者并发率为40.00%,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05)。结论:通过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方法的运用,可以提高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脑出血治疗的有效性,提高患者血流速度,降低患者并发率,因此,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李江飞王士强张颖曹阳陈奇宏
- 关键词:脑出血星状神经节阻滞
- 探讨小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性内分泌疾病发病及其临床特点
- 2022年
- 重点分析小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性内分泌疾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特点等内容。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近一年时间内接收的50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性内分泌疾病患儿进行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发病的相关机理,临床症状等内容进行总结,明确问题根源,进而进行相对应的治疗干预。结果 在所有研究对象中,结合甲状腺功能的实际情况展开探究,按照比例从低到高的分别是原发性的加减,占据50%,原发性甲减代偿期占30%,暂时性甲减占16%,下丘脑垂体甲减占4%。对于小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性内分泌疾病的临床症状而言,结合频率从高到低的排列,分别是生理性黄疸延迟,占总比例的31.25%,甲状腺异常占总比例的25.60%,生长比较缓慢且精神不振症状的占总比例的18.50%,前颅脑增大症状占总比例的10.10%,便秘腹胀等特点的比例,占总比例的8.25%, 新生儿的体重大于5公斤的占总比例的6.30%。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充分明确,在小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患儿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充分明确患儿的疾病特点和发病机理,然后选择更切实可行的治疗手段,确保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这样才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在具体操作环节要制定更切实可行的治疗策略,然后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有效的治疗干预,这样才能体现出应有的疾病治疗效果,同时为患儿健康成长和智力及身体发育水平的提升提供必要支持。
- 曹文娟李江飞
- 关键词:内分泌疾病发病机理
- 小儿单纯性肥胖症胰腺内分泌功能研究
- 2022年
- 重点探讨小儿单纯性肥胖症内分泌功能等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近一年时间内接收的30例单纯性肥胖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是空腹状态,观察组患儿摄入液体试验餐,然后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胰腺内分泌功能等相关情况。结果 由对比可以发现,单纯性肥胖症患儿在摄入试验餐之后,血中胰岛素水平有比较显著的升高,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抑素水平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对照组的血中胰岛素和生长抑素水平有比较明显的提高,胰高血糖素水平并没有显著改变。由此可以看出,单纯性肥胖症患儿在胰腺内功内分泌功能方面出现比较显著的紊乱情况。结论 通过研究和实践论证可以看到,对于小儿单纯性肥胖症患儿来说,其胰腺内分泌功能出现比较明显的紊乱,对该类问题及其变化规律等要高度关注,严格检测外周血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以及生长抑素的变化情况,然后从具体情况出发进行灵活有效的应对,这样才能体现出应有的对症治疗效果。
- 曹文娟李江飞
- 关键词: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生长抑素
- 超声引导下的前、后入路腰方肌阻滞在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效果
- 2020年
- 了解剖宫产患者在手术后应用超声引导下的不同入路腰方肌阻滞的镇痛疗效。方法:选取本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手术患者9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分析对象,择期时间为2018年6月-2019年12月,通过电脑辅助下间患者均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分别对应应用超声引导下侧卧位下行双侧前路腰方肌阻滞、后路腰方肌阻滞,观察两种在超声引导下的入路方式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结果:经过不同入路方式干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无论在术后各时点静息及运动状态NRS、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24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羟考酮用量、镇痛满意度、镇痛补救率及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数据差异不大,提示P>0.05,因而不具有可比性;在操作时间方面,应用后路腰方肌阻滞的观察组相较于应用前路腰方肌阻滞的对照组更具优越性。结论:超声引导下侧卧位下行双侧前、后路腰方肌阻滞均可为剖宫产患者提供镇痛效果,但通过后路腰方肌阻滞可为患者减少手术时间以及更好的治疗体验,值得推广。
- 李江飞
- 关键词:剖宫产手术患者超声引导术后镇痛效果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患者血管痉挛发生率及血清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介入治疗患者血管痉挛(CVS)发生率及血清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择期行介入术治疗的aSAH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麻醉+SGB)与对照组(常规麻醉),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后CVS发生率、患者血清S100B蛋白、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CVS发生率分别为2.67%和36.67%(P<0.05);观察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在术后24h内呈增高趋势,后逐渐降低(P<0.05),对照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在术后48h内持续增高状态,后逐渐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48、72h血清S100B蛋白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清NES以及sICAM-1水平在术后3、7d内均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各指标水平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 SGB可有效降低aSAH介入术治疗患者CVS发生率与血清S100B蛋白、NSE及sICAM-1水平,稳定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 张颖王士强李江飞
-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清S100B蛋白
- 细菌感染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前白蛋白与降钙素原比值和病情转归的关系探讨
- 2022年
- 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对由细菌感染引发重症肺炎儿童预后的情况进行梳理和探讨,选择的指标对象包括营养指标以及炎症表现指标两类。方法 本次研究对本院共计30个月时间内收治的重症及以上患儿进行,研究对象共计141名,其中危重患儿86例,极危患儿55例,研究的指标包括PA(即前白蛋白指标)、ALB(即白蛋白指标)、PCT(即降钙素原指标)、CRP(即急性期蛋白指标)。且上述患儿根据死亡(6例)以及非死亡(135例)对上述指标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对比。结果 对比研究的结果显示危重患儿的营养指标均高于极危患儿、感染指标则较低;非死亡患儿同样存在营养指标更高且感染指标更低的表现。结论 上述选取的营养指标以及感染指标对诊断并且检测患儿感染情况确实具备较好的指示作用。
- 曹文娟李江飞
- 关键词:白蛋白降钙素原
-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血管内皮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8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介入手术治疗。按照术后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5例。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采用Glasgow量表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Glasgow量表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指标水平。结果术后1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Glasgow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3±0.87vs4.51±0.90,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3.3%vs 31.7%,P<0.05)。术后1周,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儿茶酚胺、内皮素-1(ET-1)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降低[(85.53±8.49)vs(100.45±11.47)μg/L,(51.22±4.53)vs(60.34±4.87)pg/mL],TNF-α、IL-6等炎性因子指标水平降低[(7.03±1.25)vs(9.11±2.13)mg/L,(11.37±2.26)vs(15.68±3.21) pg/L],IL-10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升高(19.21±4.46)vs[(16.45±3.87)pg/mL],组间比较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减轻炎性反应,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 曹阳王士强李江飞张颖陈奇宏
-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术颅内动脉瘤介入术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因子
- 血清乳酸、降钙素原、前白蛋白评估脓毒症患儿病情和预后的价值
- 2022年
- 通过对患有脓毒症的患儿进行PA(即前白蛋白)、PCT(即降钙素原)以及血清乳酸(即Lac)三个指标的检测,判断炎症变化指标以及营养指标对脓毒症病症变化是否具有指示作用,以及上述指标在脓毒症患儿的诊断方面是否能够作为参考。方法 通过对本院入院的37名患有脓毒症的患儿进行调查统计,根据患儿在入院24h、48h以及72h内上述指标变化情况能够根据其LCR情况,将其分为高LCR组别(共计20人)低LCR组别(共计17人),并根据患儿治疗情况降低分为死亡组别(共计4人)以及非死亡组别(共计33)人,不同组别在研究指标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结果 从营养指标而言,LCR较高的一组明显更高,从炎症变化指标而言,随着治疗的进行,非死亡组别数据与死亡组的差别出现显著变化,能够用于对比研究。结论 营养指标能够在一定情况下反馈患儿的机体变化情况,而炎症变化指标则能够用于患儿病情变化的参考。
- 曹文娟李江飞
- 关键词:LACPCT脓毒症
- 重症肺炎患儿血清hBD-2、CysLTs水平及其诊断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血清人β-防御素-2(hBD-2)、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儿科就诊的73例重症肺炎患儿(重症肺炎组)和65例普通肺炎患儿(普通肺炎组)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入院后,采用填写自制调查问卷及专业医师评估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重症肺炎患儿病情危重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比较各组患儿血清hBD-2、CysLTs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重症肺炎患儿血清hBD-2、CysLTs水平与病情危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儿发生重症肺炎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hBD-2、CysLTs诊断患儿发生重症肺炎的价值。结果重症肺炎组发病至入院时间长于普通肺炎组,免疫功能低下及营养不良占比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血清hBD-2、CysLTs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P<0.05)。低危组纳入24例,中危组纳入31例,高危组纳入18例。高危组和中危组血清hBD-2、CysLTs水平高于低危组,且高危组血清hBD-2、CysLTs水平高于中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重症肺炎患儿血清hBD-2、CysLTs水平均与重症肺炎患儿病情危重程度呈正相关(r s=0.515、0.661,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及血清hBD-2、CysLTs水平升高均是发生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BD-2、CysLTs诊断重症肺炎患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2、0.852,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43,明显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Z二者联合-hBD-2=2.332,P=0.020;Z二者联合-CysLTs=2.641,P=0.008)。结论重症肺炎患儿血清hBD-2、CysLTs水平明显升高,二者对患儿发生重症肺炎有较好的诊�
- 曹文娟高建英高原李江飞
- 关键词:重症肺炎人Β-防御素-2半胱氨酰白三烯病情危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