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对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重度呼吸功能障碍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取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重度呼吸功能障碍患者30例,分为伴有神经源性肺水肿组19例,未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组11例,分别设置PEEP为0cmH_2O、6cmH_2O及12cmH_2O,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颅内压的变化。结果PEEP为12cmH_2O时颅内压、中心静脉压与PEEP为0cmH_2O、6cmH_2O时相比明显升高,PEEP为12cmH_2O时脑灌注压与PEEP为0cmH_2O时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同PEEP下颅内压、脑灌注压及中心静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重度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在机械通气状态下,PEEP>12cmH_2O后会显著升高颅内压降低脑灌注,可能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与否无关。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镇静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60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咪达唑仑镇静镇痛,观察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后24、48和72 h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甘露醇用量、停止输注镇静剂后唤醒时间(Richmond镇静躁动评分恢复到0分的时间)和唤醒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随访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恢复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入住ICU后24、48和72 h的HR、RR、MAP、PaO_2及PaCO_2均较入住即刻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住ICU后24、48和72 h的甘露醇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唤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唤醒前后GCS评分的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个月,观察组患者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镇静镇痛,其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咪达唑仑,可有效提高患者近期预后质量,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目的评价机械开通治疗后循环基底动脉急性闭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后循环基底动脉急性闭塞患者28例行单纯支架机械开通血管内治疗,观察血管再通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28例患者中血管恢复再通24例,再通率达85.7%,从发病到血管再通时间为(467.4±431.3)min。出院时恢复良好(mRS≤3分)6例(21.4%),3个月恢复良好(mRS≤3分)15例(53.6%),3个月时死亡9例(32.1%)。恢复良好者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血管再通率高于恢复不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年龄、危险因素、原发疾病、发病到股动脉穿刺时间、发病到血管再通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新一代支架取栓装置单纯机械开通基底动脉急性闭塞血管是安全有效的,其再通率高、并发症少。术前NIHSS评分及血管再通是临床预后的重要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