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磊

作品数:15 被引量:64H指数:6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6篇血管
  • 5篇动脉瘤
  • 4篇动脉瘤性
  • 4篇蛛网膜
  • 4篇蛛网膜下
  • 4篇蛛网膜下腔
  • 4篇蛛网膜下腔出...
  • 4篇网膜
  • 4篇下腔出血
  • 4篇膜下
  • 4篇出血
  • 3篇颅内
  • 3篇急性
  • 3篇肺水肿
  • 2篇导管
  • 2篇动脉瘤性蛛网...
  • 2篇血管成形
  • 2篇血管成形术
  • 2篇血管内治疗

机构

  • 14篇石家庄市第一...
  • 1篇唐县中医院

作者

  • 14篇杨磊
  • 9篇李聪慧
  • 9篇张栋梁
  • 8篇宋贺
  • 8篇韩永丰
  • 7篇张世阳
  • 6篇苏现辉
  • 4篇张二伟
  • 3篇张博
  • 3篇杨松涛
  • 2篇范亚坤
  • 2篇赵旭兰
  • 2篇左书浩
  • 2篇严臻泉
  • 2篇张金峰
  • 2篇梁芳
  • 2篇唐蕊
  • 1篇吕新湖
  • 1篇刘会卿
  • 1篇叶建亚

传媒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与非再狭窄患者脂蛋白a、尿微量白蛋白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并于术后6~15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189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支架远端正常血管为参照,支架内或支架后5mm范围狭窄程度〉50%为支架内再狭窄,根据有无再狭窄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31例和非再狭窄组158例,比较2组脂蛋白a、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再狭窄组脂蛋白a、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脂蛋白a、尿微量白蛋白是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脂蛋白a、尿微量白蛋白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
张世阳赵旭兰梁芳范亚坤杨磊吕新湖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白蛋白类
心肌标志物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神经源性肺水肿价值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肌标志物水平与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住院的207例急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入院时及发生NPE时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标志物等进行测量,分析数据以预测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结果 15例(7.25%)患者发生了NPE,组间对照研究发现女性、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NPE,发生NPE的患者更容易有心肌损伤和心电图的改变,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磷酸激酶(CPK)及其同工酶(CPK-MB)均有明显异常(P<0.01)。结论发生NPE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心肌标志物明显增高,心电图波形有明显异常,升高的心肌酶标志物可以预测NPE的发生。
杨磊张栋梁韩永丰李聪慧宋贺张世阳
关键词:神经源性肺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肌标志物ECG
微导管成袢技术治疗颅内锐角动脉瘤被引量:1
2014年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日臻成熟,微导管安全进入动脉瘤腔并且位置稳定是介入治疗的前提,与载瘤动脉呈锐角的动脉瘤很难顺利置管,采用微导管成袢技术可以解决此类难题。
李聪慧苏现辉杨磊侯铮张栋梁张博张二伟韩永丰杨松涛王维刚刘军利叶建亚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微导管载瘤动脉
PEEP对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重度呼吸功能障碍患者颅内压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对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重度呼吸功能障碍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取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重度呼吸功能障碍患者30例,分为伴有神经源性肺水肿组19例,未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组11例,分别设置PEEP为0cmH_2O、6cmH_2O及12cmH_2O,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颅内压的变化。结果PEEP为12cmH_2O时颅内压、中心静脉压与PEEP为0cmH_2O、6cmH_2O时相比明显升高,PEEP为12cmH_2O时脑灌注压与PEEP为0cmH_2O时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同PEEP下颅内压、脑灌注压及中心静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重度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在机械通气状态下,PEEP>12cmH_2O后会显著升高颅内压降低脑灌注,可能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与否无关。
杨磊张栋梁韩永丰李聪慧宋贺张世阳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肺水肿呼吸功能不全
特殊角度脑血管超选择性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
2014年
脑血管疾病的血管内治疗技术日臻成熟[1-2],微导管安全顺利进入责任血管或动脉瘤腔并且位置稳定是介入治疗的前提,然而临床上经常遇到特殊角度的责任血管或动脉瘤,单纯微导管预塑形很难顺利置管,采用微导管成襻技术可以解决此类难题.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我科21例患者使用该技术栓塞颅内血管病变,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李聪慧苏现辉杨磊张栋梁张博张二伟韩永丰宋贺杨松涛严臻泉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技术颅内血管病变责任血管微导管
复合(杂交)手术开通症状性闭塞脑动脉15例临床分析
李聪慧苏现辉张博张栋梁杨磊张二伟宋贺韩永丰
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miRNA155水平预测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的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miRNA155水平预测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方法选取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0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未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19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浆miRNA155水平。结果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与未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高分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miRNA155水平高于对照组,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高分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miRNA155水平高于未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高分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miRNA水平明显增高,可预测高分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
杨磊张栋梁韩永丰李聪慧宋贺张世阳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肺水肿微RNA
右美托咪定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镇静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60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咪达唑仑镇静镇痛,观察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后24、48和72 h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甘露醇用量、停止输注镇静剂后唤醒时间(Richmond镇静躁动评分恢复到0分的时间)和唤醒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随访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恢复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入住ICU后24、48和72 h的HR、RR、MAP、PaO_2及PaCO_2均较入住即刻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住ICU后24、48和72 h的甘露醇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唤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唤醒前后GCS评分的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个月,观察组患者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镇静镇痛,其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咪达唑仑,可有效提高患者近期预后质量,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宋贺张金峰杨磊唐蕊左书浩苏现辉门焕丽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
血管内支架机械取栓术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机械取栓术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取栓前、溶栓/取栓后即刻、溶栓/取栓后1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取栓后即刻、溶栓/取栓后10 d及随访结束后血管再通率,随访结束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溶栓/取栓后10 d内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溶栓/取栓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溶栓/取栓后即刻、溶栓/取栓后10 d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溶栓/取栓后即刻、溶栓/取栓后10 d及随访结束后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随访结束后GO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溶栓/取栓后10 d内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静脉溶栓治疗相比,血管内支架机械取栓术能有效减轻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短期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宋贺张金峰杨磊唐蕊左书浩苏现辉门焕丽
关键词:卒中
后循环基底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再通的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评价机械开通治疗后循环基底动脉急性闭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后循环基底动脉急性闭塞患者28例行单纯支架机械开通血管内治疗,观察血管再通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28例患者中血管恢复再通24例,再通率达85.7%,从发病到血管再通时间为(467.4±431.3)min。出院时恢复良好(mRS≤3分)6例(21.4%),3个月恢复良好(mRS≤3分)15例(53.6%),3个月时死亡9例(32.1%)。恢复良好者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血管再通率高于恢复不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年龄、危险因素、原发疾病、发病到股动脉穿刺时间、发病到血管再通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新一代支架取栓装置单纯机械开通基底动脉急性闭塞血管是安全有效的,其再通率高、并发症少。术前NIHSS评分及血管再通是临床预后的重要预测因素。
杨磊张世阳张栋梁李聪慧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基底动脉血管成形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