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电刺激
  • 2篇卒中
  • 2篇疗效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干预
  • 1篇学科
  • 1篇抑郁
  • 1篇抑郁患者
  • 1篇源性
  • 1篇直流电刺激
  • 1篇神经源
  • 1篇神经源性
  • 1篇卒中后
  • 1篇胫神经
  • 1篇疗效观察
  • 1篇患者疗效观察
  • 1篇疾病
  • 1篇疾病管理
  • 1篇脊髓
  • 1篇脊髓损伤

机构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钱苏
  • 1篇邵爱艳
  • 1篇程谦涛
  • 1篇董海芳
  • 1篇周莉
  • 1篇曹向阳
  • 1篇李明超
  • 1篇孙颖
  • 1篇沈娟
  • 1篇金杨
  • 1篇易琼
  • 1篇王丽君
  • 1篇孙文琳

传媒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首发缺血性卒中高危患者出院后多学科疾病管理模式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218例缺血性卒中首发、高危患者出院后随机分成管理组和对照组,管理组行多学科疾病管理模式、对照组行普通管理模式管理.管理6个月后,管理组患者功能独立测定(FIM)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9±28)与(81±26)分和(13.9 ±5.6)与(16.1 ±6.9)分(均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分别为(131±17)与(137 ±23)mmHg(1 mmHg =0.133 kPa)和(81 ±10)与(85±15) mmHg(均P<0.05);LDL-C呈下降趋势,分别为(2.54 ±0.75)与(2.81 ±0.65) mmol/L(P =0.01);再入院患者数亦明显减少(P=0.04).提示对高危卒中患者提供多学科疾病管理模式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危险因素控制效果,改善预后.
金杨邵爱艳孙颖周莉董海芳钱苏曹向阳李明超王丽君程谦涛
关键词:卒中疾病管理
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患者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NDO)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就诊的90例SCI后ND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电刺激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胫神经表面电极电刺激干预,记录所有患者的排尿日记。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3 d内间歇导尿的次数及导尿量、每日漏尿量和患者自我感知的膀胱症状量表(PPBC-S)评分,并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电刺激组患者的间歇导尿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的间歇导尿次数无明显变化(P均>0.05)。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2组患者每次间歇导尿量均较治疗前增多而每日漏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P均<0.05),PPBC-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每次间歇导尿量较治疗2周后增多而每日漏尿量较治疗2周后减少(P均<0.05),PPBC-S评分较治疗2周后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电刺激组在不同时间的每次间歇导尿量、每日漏尿量和PPBC-S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均<0.05),2组患者在上述不同时间段的间歇导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SCI后的患者采用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治疗可有效抑制NDO,改善膀胱功能状态,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每日漏尿量。
申晓文费明珠钱苏孙文琳
关键词:脊髓损伤电刺激胫神经
不同强度运动康复训练在肩关节功能障碍中的效果对比
2025年
目的:比较不同强度运动康复训练在肩关节功能障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接收的85例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按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大强度组(n=42)和小强度组(n=43)。大强度组给予大强度运动康复训练,小强度组给予小强度组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治疗疗效、肩关节功能、肩关节评分及肩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结果:治疗后,小强度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大强度组;小强度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onstant-Murley shoulder outcome score,CMS)评分中疼痛、日常活动、关节活动范围、肌力评分均高于大强度组;小强度组的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houlder rating scale,UCLASS)中疼痛、功能、肩关节屈曲角度、肩关节屈曲肌力及满意度均高于大强度组;小强度组的肩屈曲、肩外展、侧位内旋、侧位外旋均高于大强度组;结论:小强度的运动康复训练对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疗效、肩关节功能、肩关节评分及肩关节ROM的影响较为显著。
钱苏刘洋
关键词:肩关节功能障碍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PSD患者9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进行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心理干预的同时配合tDCS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神经递质[多巴胺(dopamine,DA)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及不同时点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观察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DA和5-HT含量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DA和5-H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95.26±20.16)ng/ml比(173.56±19.64)ng/ml,(153.51±18.39)ng/ml比(133.95±16.5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周和4周后的HAMD评分为(17.46±3.05)分和(14.24±2.3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9.60±3.29)分和(17.43±3.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和4周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10.03±1.84)分和(7.53±1.75)分比(14.20±2.35)分],且低于对照组[(12.94±2.09)分,(12.43±2.8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点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2例出现麻木感,1例出现刺痛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对照组未发生不良反应(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CS联合心理干预能提高PSD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神经递质含量,降低抑郁程度,改善神经损伤情况,且安全性较高。
王燕易琼沈娟钱苏
关键词:心理干预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