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贤超

作品数:14 被引量:103H指数:4
供职机构:长沙市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医药卫生科研计划课题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5篇内固定
  • 4篇术后
  • 4篇关节
  • 3篇膝关节
  • 3篇内固定术
  • 3篇股骨
  • 3篇固定术
  • 3篇关节炎
  • 2篇性关节炎
  • 2篇血量
  • 2篇失血
  • 2篇失血量
  • 2篇手术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微创
  • 2篇细胞
  • 2篇近端
  • 2篇骨性

机构

  • 13篇长沙市第四医...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4篇周贤超
  • 10篇唐长友
  • 6篇凌旻
  • 5篇向忠
  • 5篇贺建军
  • 4篇李智勇
  • 4篇李浩波
  • 4篇刘洪
  • 2篇沈翔
  • 2篇贺健军
  • 2篇刘洪
  • 1篇段晓明
  • 1篇黄中华
  • 1篇段晓明
  • 1篇李智勇
  • 1篇李浩波
  • 1篇刘洪

传媒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后个体化康复管理的效果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后个体化康复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该院骨科工作的医务人员20名展开分析,按照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两个不同小组,参比组10名应用基础康复管理,观察组10名应用个体化康复管理。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管理后,观察组医务人员的测评成绩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负责患者对管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骨科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管理时,应用个体化康复管理能够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水平,增强医务人员工作能力,提高患者对管理服务的满意度,建议应用。
周贤超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个体化康复管理
动态监测PCT、WBC、ESR、hsCRP诊断骨科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感染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血清白细胞(WBC)、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连续监测在骨科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观察骨科内固定术后疑似切口感染者54例,分为感染组(21例)和非感染组(33例),术前1 d及术后第1、2、3、5、7天取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检测PCT、WBC、ESR、hs CRP。结果感染组术后第3、5、7天PCT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2、3天ESR、hs 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术后第5、7天ESR、hs CRP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PCT、WBC、ESR、hs CRP可以明确骨科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
向忠贺建军唐长友刘洪李浩波周贤超凌旻李智勇段晓明
关键词:术后切口感染红细胞沉降率
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33
2017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双极股骨头半髋置换(BHA)手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自2011-01—2015-01诊治54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34例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PFNA组),2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BHA组)。结果本组均得到随访平均12.4(12~18)个月,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肌酸激酶变化较BH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住院时间、内固定失败率较BHA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2周、6个月VAS评分及髋关节Harris评分较BH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BH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各有其适应证,合理选择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唐长友陈松贺健军向忠刘洪凌旻李浩波周贤超李智勇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人工股骨头置换内固定高龄
多重PCR检测与传统培养在骨关节感染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2025年
目的 比较多重PCR检测与传统培养在骨关节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多重PCR在临床中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 收集2020年3月至2023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疑似骨关节感染患者92例,分别采用多重PCR和传统培养方法检测关节液或组织样本。以综合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评价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进行一致性分析和诊断效能比较。结果 多重PCR的阳性率为70.65%(65/92),显著高于传统培养的54.35%(50/92)(χ^(2)=4.367,P=0.037)。多重PCR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77.27%,阳性预测值为92.31%,阴性预测值为62.96%;传统培养的灵敏度为64.29%,特异度为77.27%,阳性预测值为90.00%,阴性预测值为40.48%。两种方法的Kappa值为0.564(P<0.001),具有中等一致性。ROC曲线下面积(AUC)多重PCR为0.82,传统培养为0.76(Z=2.214,P=0.027)。结论 多重PCR在骨关节感染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和灵敏度,特别是在急性期、未使用抗生素及膝关节感染的患者中优势明显。多重PCR可作为传统培养的有效补充,2者结合有助于提高骨关节感染的诊断准确性,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陈善斌封硕林王穗源周贤超唐长友谈立明
关键词:骨关节感染多重PCR病原学检测
快速康复治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实施快速康复治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长沙市第四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间收治的33例膝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运用双色球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16例患者应用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17例患者应用快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感以及关节功能状况、治疗总有效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1%,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快速康复治疗有助于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疼痛感,同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以及明显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何宁周贤超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
骨科内置物术后早期联合白细胞、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监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联合动态检测骨科内置物术前术后早期血白细胞(WBC)、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的浓度,定量分析其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骨科行内置物手术切口甲级愈合患者128例,动态监测其血清WBC、ESR、hsCRP、PCT浓度在术前、术后第1、2、3、5、7天的数值,定量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术后第1天WBC值升高达到峰值,第2天后逐渐下降,术后第5天恢复到正常范围;ESR在术后缓慢上升,到第5天升高到峰值,后下降;hsCRP术后升高,第2天时达到最大峰值,后逐渐下降;PCT数值则在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骨科内置物术后WBC、ESR、hsCRP、PCT浓度的变化有各自的规律,违反规律的异常升高或降低后再次升高则要考虑感染存在。联合动态监测WBC、ESR、hsCRP、PCT的浓度变化可以指导骨科内置物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
向忠贺建军段晓明唐长友刘洪李浩波周贤超凌旻
关键词:红细胞沉降率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NR2F1-AS1靶向miR-212-3p/GSK-3β影响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讨核受体亚族2F组成员1的反义RNA 1(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2 group F member 1 antisense RNA 1,NR2F1-AS1)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滑膜成纤维细胞(synovial fibroblast, SF)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首先以正常SF为对照,采用qRT-PCR检测RA-SF中NR2F1-AS1和miR-212-3p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蛋白表达,然后转染NR2F1-AS1小干扰RNA、miR-212-3p模拟物、GSK-3β小干扰RNA或共转染NR2F1-AS1小干扰RNA与miR-212-3p抑制剂至RA-SF,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FACS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和裂解的Caspase-3(cleaved-Caspase-3)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验证NR2F1-AS1与miR-212-3p及miR-212-3p与GSK-3β的调控关系。结果显示,与正常SF比较,RA-SF中NR2F1-AS1、GSK-3β蛋白表达升高(P<0.001),miR-212-3p表达降低(P<0.001);敲减NR2F1-AS1、过表达miR-212-3p或敲减GSK-3β的RA-SF活性和PCNA蛋白表达降低(P<0.001),而凋亡率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P<0.001);NR2F1-AS1靶向结合miR-212-3p,且敲减NR2F1-AS1的RA-SF中miR-212-3p表达升高(P<0.05),GSK-3β蛋白表达降低(P<0.05);GSK-3β是miR-212-3p的靶基因,且过表达miR-212-3p的RA-SF中GSK-3β蛋白表达降低(P<0.05);敲减miR-212-3p降低了敲减NR2F1-AS1对RA-SF活性、凋亡及PCNA、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该研究提示,NR2F1-AS1可能通过靶向调控miR-212-3p/GSK-3β轴促进RA-SF增殖并阻碍其凋亡,其可能成为RA治疗的分子靶点。
何宁唐长友周贤超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糖原合酶激酶3Β
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对降低膝关节周围骨折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降低膝关节周围骨折围术期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9月-2020年8月收治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在手术结束前伤口周围局部浸润氨甲环酸生理盐水溶液(2 g/20 m L);对照组仅使用生理盐水20 mL局部浸润。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DVT、PE等血栓相关并发症。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引流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及输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降低膝关节周围骨折围术期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的工作中,手术结束前伤口周围局部浸润氨甲环酸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伤口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率。
陈善斌周贤超李智勇刘洪唐长友
关键词:氨甲环酸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失血量
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骨科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35.3±6.2)d,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40.3±4.5)d,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周贤超贺建军唐长友向忠
关键词:胫骨PILON骨折
饮食干预对肠道菌群和骨质疏松影响的Meta分析
2025年
目的 系统评价饮食干预对肠道菌群和骨质疏松的影响,为相关领域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和Scopus等数据库,筛选饮食干预对肠道菌群和骨质疏松影响的研究,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起始时间至2024年8月20日。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4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后,地中海饮食干预组普氏菌丰度(SMD=0.48,95%CI:0.27~0.69)、双歧杆菌丰度(SMD=0.39,95%CI:0.16~0.62)、拟杆菌丰度(SMD=0.59,95%CI:0.21~0.97)和乳酸杆菌丰度(SMD=1.05,95%CI:0.73~1.37)显著高于对照组,骨质疏松发生风险(OR=0.58,95%CI:0.48~0.72)显著低于对照组。西方饮食干预组双歧杆菌丰度(SMD=-2.60,95%CI:-4.99~-0.21)和拟杆菌丰度(SMD=-1.35,95%CI:-1.63~-1.07)显著低于对照组,骨质疏松发生风险显著高于对照组(OR=1.28,95%CI:1.07~1.54)。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本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 饮食干预对调节肠道菌群和骨质疏松风险具有重要影响。地中海饮食有助于提高有益菌群的丰度,并降低骨质疏松风险,而西方饮食则可能导致相反的效果。未来研究应关注饮食对肠道健康及其与骨骼健康之间的关系,以促进相关干预措施的制定。
封硕林沈翔龚紫阳周轩平周贤超李东鹏刘超王武王穗源
关键词:饮食干预肠道菌群骨质疏松META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