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单睿阳

作品数:93 被引量:345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3篇农业科学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61篇茶树
  • 21篇新品系
  • 21篇品系
  • 15篇茶树品种
  • 13篇乌龙茶
  • 11篇茶园
  • 10篇遗传多样性分...
  • 10篇杂交
  • 10篇土壤
  • 10篇茶园土壤
  • 8篇香气
  • 7篇性状
  • 7篇选育
  • 7篇黄化
  • 7篇茶叶
  • 6篇种质
  • 5篇代谢
  • 5篇叶色
  • 5篇育种
  • 5篇生化成分

机构

  • 92篇福建省农业科...
  • 8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闽江师范高等...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武夷山香江茶...
  • 1篇福建八马茶业...

作者

  • 92篇陈常颂
  • 92篇单睿阳
  • 72篇陈志辉
  • 69篇游小妹
  • 69篇林郑和
  • 62篇钟秋生
  • 26篇余文权
  • 19篇孔祥瑞
  • 12篇陈玉真
  • 12篇王峰
  • 11篇尤志明
  • 9篇臧春荣
  • 8篇阮其春
  • 7篇王秀萍
  • 5篇林栋良
  • 4篇杨军
  • 3篇李良德
  • 2篇郭玉琼
  • 2篇陈荣冰
  • 2篇郝志龙

传媒

  • 48篇茶叶学报
  • 9篇茶叶科学
  • 4篇福建农业学报
  • 3篇热带亚热带植...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福建茶叶
  • 2篇核农学报
  • 1篇茶业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茶叶
  • 1篇园艺学报
  • 1篇茶叶通讯
  • 1篇中国茶叶加工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年份

  • 3篇2025
  • 8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9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18篇2018
  • 17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夏季红茶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涉及红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夏季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晒青、摊晾、做青、揉捻、发酵和烘干步骤。本发明针对夏季红茶带有“暑味”的问题,特别在做青、揉捻和发酵工艺上进行改进,经过多次试验、改良,将经过摊晾后的茶叶进...
陈常颂王秀萍陈志辉单睿阳
文献传递
低氮对不同茶树品种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叶绿素荧光参数经常用来评价植物抗逆胁迫强弱,反应植物胁迫的生理状态等。为灵敏检测和判断茶树品种低氮胁迫的差异,科学指导施肥,本研究以前期筛选的相对氮高效茶树品种黄旦与相对氮敏感茶树品种本山为试验材料,检测不同供氮处理下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发现低氮条件下茶树叶片氮含量显著偏低,但该条件下黄旦品种叶片氮含量明显高于本山品种;低氮条件下茶树叶片最小荧光F_o、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NPQ)、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NO)等显著增加,黄旦品种在低氮条件下F_o、Y(NPQ)、Y(NO)及NPQ参数都要小于本山品种;而参数最大荧光(F_m)、光系统Ⅱ最大光合效率(F_v/F_m)、光化学淬灭系数(qP与qL)、实际光合效率Y(Ⅱ)显著下降,其中本山品种低氮下明显小于黄旦。总之,氮高效茶树品种黄旦能减缓低氮胁迫对植株造成的损害,并维持相对较高的光合效率,保证了低氮条件下有较高的产量。
林郑和钟秋生郝志龙游小妹陈志辉陈常颂单睿阳阮其春
关键词:茶树品种光合效率叶绿素荧光
一种茶树去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快速、准确去除雄蕊的茶树去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抓取住花蕾的顶部及靠近花蕾的花柄的两侧;步骤2:将花蕾的花瓣轻轻地往两侧掰开露出花蕊,将花蕾分成有雌蕊的一侧与无雌蕊的一侧;步骤3:在无雌蕊的一侧,...
陈常颂孔祥瑞单睿阳陈志辉王秀萍
文献传递
乌龙茶新品种‘福茗1号’选育
2025年
【目的】选育早生、高产、不同香型茶树新品种,满足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方法】以‘金观音’为母本,从其自然杂交F1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选育出‘福茗1号’新品种。2016—2021年以‘黄棪’为对照,在福建福安、松溪、福州3个区试点对其物候期(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期)、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方面进行为期6年的茶树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福茗1号’新品系物候期与对照相当;鲜叶产量比对照高4.63%~16.96%;制乌龙茶有奶香或花香,品质比对照高出0.80~1.27分;耐寒、耐旱性强,茶炭疽病表现为感,茶小绿叶蝉抗性表现为抗。【结论】‘福茗1号’是一个早生、高产、制乌龙茶有奶香或花香的茶树新品种,适宜在福建福安、松溪、福州及相似乌龙茶地区种植和推广应用。
游小妹孔祥瑞李鑫磊陈志辉单睿阳陈常颂
关键词:茶树适应性
一种花香型金黄色绿茶产品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香型金黄色绿茶产品及其制作方法,其是以选育出的高香优质黄化新品种“叶色1号”为茶叶原料来源,经特定的采摘、萎凋、杀青、造型及烘干工艺,制得含品种特色花香且品质优异的金黄色绿茶产品。该金黄色绿茶产品干茶颜...
陈志辉陈常颂余文权游小妹林郑和钟秋生单睿阳
文献传递
存放一年‘春闺’与‘福云6号’闽南乌龙茶香气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闽南乌龙茶具有花香馥郁的品质特征,深得消费者喜爱。为探明自然陈化对清香型乌龙茶特征香气影响,以‘春闺’和‘福云6号’制成的清香型乌龙茶为对象,经过一年自然存放,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两个茶样的香气组分进行测定,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挖掘香气特征及主要差异香气组分。结果表明,存放一年春闺与存放一年福云6号香气特征差异较大,存放一年春闺主要香气组分为吲哚、α-法尼烯、脱氢芳樟醇、(Z)-β-法尼烯、橙花叔醇、苯乙醇等乌龙茶特征性组分,均极显著高于存放一年福云6号,其中吲哚和α-法尼烯相对含量为10%左右,而橙花叔醇仅为2.46%。存放一年福云6号香气组分以β-紫罗兰酮为主,相对含量为4.85%。存放一年后,春闺和福云6号乌龙茶中大部分脂肪族香气未检出。综上,自然存放有利于乌龙茶中低沸点脂肪族香气散失,橙花叔醇也明显降低,而吲哚和α-法尼烯在自然存放过程中比较稳定,脱氢芳樟醇相对含量明显增加。
李鑫磊邓慧莉徐锦斌孔祥瑞钟秋生钟秋生单睿阳游小妹陈常颂
关键词:闽南乌龙茶香气组分
“一路香”等5个新品系制作花香白茶感官品质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为探明“一路香”等5个乌龙茶新品系的白茶适制性,2019~2021年春季采摘一路香、叶来香、福茗3号、福茗4号、福茗5号等5个高香型乌龙茶新品系一芽二、三叶,按白茶加工工艺进行制样,并进行密码审评。结果表明:一路香、叶来香、福茗3号、福茗4号等4个新品系制白茶表现为花香显、味醇爽,品质总分均超过对照‘福鼎大白茶’,适宜制作花香型白茶;福茗5号品质总分比对照低,不适宜制作花香型白茶。
游小妹陈志辉李鑫磊孔祥瑞林郑和单睿阳张亚真叶火琳陈常颂
关键词:白茶适制性
低氮对不同茶树品种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为了研究低氮条件下不同茶树品种生物学性状及品质等变化,进一步挖掘茶树耐低氮性的潜能,本试验以前期筛选出氮利用效率不同的茶树品种黄棪(氮高效利用)、本山(氮低效利用)及紫牡丹(中等)为试验材料,以正常施氮为对照(225 kg·hm^(-2)),进行低氮处理(22.5 kg·hm^(-2)),探讨低氮对不同氮效率茶树品种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条件下各品种茶树的树高、树幅、发芽密度、鲜叶产量等都显著下降,黄棪品种的下降幅度小于本山与紫牡丹。低氮增加了茶叶的香气,降低茶叶的滋味。通过比较、鉴定验证了前期氮高效利用品种筛选的结果。研究认为,黄棪在低氮水平下表现出氮高效利用特性,为典型氮高效型品种,而本山在低氮下表现出氮低效利用的特征,比较适于高氮条件种植。
林郑和陈常颂钟秋生游小妹陈志辉单睿阳阮其春刘敦
关键词:氮高效茶树生物学特性
茶树新品系TGYF1-8茶类适制性鉴定
2020年
2016~2018年春季,以‘黄棪’和‘福鼎大白茶’为对照,采摘TGYF1-8鲜叶,分别按红茶、绿茶、白茶、闽南乌龙茶工艺加工制样,并进行密码审评。结果表明:TGYF1-8制红茶汤色红艳明亮,甜香带花香,味较醇;制绿茶汤色黄绿明亮,嫩香带花香,味较鲜爽;制白茶有清香,味清甜醇爽;制乌龙茶花香显,味醇爽水中有香;品质总分均超过对照,初步得出TGYF1-8是个多茶类兼制的新品系。
游小妹陈志辉林郑和钟秋生单睿阳陈常颂
关键词:适制性
武夷山地方茶树资源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鉴定
2025年
【目的】茶树资源的利用与创新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源头动力。武夷山地方种质资源具有滋味感强的特点,对武夷山地方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分析有利于骨干亲本鉴定及后续品种改良,提高福建乌龙茶品种多样性。【方法】利用EST-SSR毛细管电泳荧光标记技术对55份武夷山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与33份福建主栽品种进行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24对引物对88份材料DNA的扩增结果显示供试样品遗传多样性高。亲缘关系结果显示,武夷山内鬼洞与洋庄乡等不同区域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相近,聚为类群1;‘白鸡冠’与‘福鼎大白茶’及其杂交后代福云系列聚为类群2;福建主栽乌龙茶品种‘大红袍’‘铁观音’‘黄棪’‘肉桂’及其后代聚为类群3。类群1的遗传多样性Shannon’s指数达到1.198,高于类群2的1.077和类群3的1.079;类群1与类群3之间遗传距离最大。【结论】武夷山不同区域种质资源遗传聚类图中距离接近,相似度高,需要对骨干资源进行精细鉴定并集中保存。武夷山地方茶树资源遗传背景与福建主栽品种差异较大,未来对武夷山优异地方资源筛选或改良有利于提高福建乌龙茶品种遗传多样性。
李鑫磊王文震翁明骏魏子淳杨军单睿阳陈常颂
关键词:茶树EST-SSR亲缘关系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