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武 作品数:17 被引量:71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急性前庭综合征后遗姿势症状患者的前庭功能与康复疗效分析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外周性急性前庭综合征(AVS)遗留慢性姿势症状患者的前庭功能状况及前庭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7例患者采用冷热试验、摇头试验和颈源性、眼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进行半规管和耳石器功能评估。采用前庭康复治疗,疗程2个月,根据VEMP结果分为不伴耳石器功能损伤组(A组)和伴耳石器功能损伤组(B组)进行疗效评估,疗效评估采用前庭症状指数(VSI)及Berg平衡量表(BBS)。结果:冷热试验和摇头试验共阳性33例(86.5%),两者均出现阳性结果23例(65.7%),A组22例(59.5%),B组15例(40.5%)。治疗前VSI中的平衡、头晕症状评分B组高于A组,BBS评分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前庭康复治疗后VS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BBS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性AVS遗留慢性姿势症状患者均伴不同程度和范围的动态前庭功能损伤,伴耳石器功能损害者平衡功能更差,但通过前庭康复治疗均能获得明显改善。 区永康 黄秋红 郑亿庆 钟俊伟 陈玲 李湘辉 唐小武 刘鹏 许耀东关键词:前庭疾病 前庭功能 电刺激听性脑干反应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电刺激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 stimulation-induc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对蜗神经通路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听神经瘤患者手术资料,手术径路均为颅中窝径路,其中18例术中运用EABR监测作为监测组,另18例术中不做监测为对照组。监测组术前听力A级7耳,B级6耳,C级5耳,0.5、1、2、4 kHz平均纯音平均听阈(PTA)为37.60±16.95 dB HL,肿瘤最大直径为13.76±4.37 mm;对照组术前听力A级4耳,B级7耳,C级7耳,PTA为46.80±22.64 dB HL,肿瘤最大直径为13.74±4.26 mm。监测组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四次EABR监测:第一次在内听道口暴露肿瘤后进行,第二次在到达内听道中段时进行,第三次在内听道底进行,第四次在彻底清除肿瘤及包膜时进行。术后一月复查听力,比较两组结果。结果监测组除了第一次监测时波V引出率为72.22%(13/18),其余三次均为100.00%(18/18);且能引出波V的最小电流刺激强度为0.5 mA,潜伏期为3.97±0.17 ms。术后1个月,监测组听力A级7耳,B级4耳,C级4耳,D级3耳,其中3例患者术后听力丧失,听力保留率为83.33%(15/18),术后PTA为52.20±38.35 dB HL。术后对照组听力A级1耳,B级1耳,C级6耳,D级10耳,其中10例患者术后听力丧失,听力保留率为44.44%(8/18),PTA为90.90±37.28 dB HL。术后监测组PTA、听力分级和听力保留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听神经瘤切除术中进行EABR监测,能协助外科医生辨别蜗神经,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听神经通路的完整性,可提高听力保护率,为日后人工耳蜗植入提供了可能。 冯天赐 梁茂金 杨海弟 陈越勃 唐小武 陈玲 陈穗俊关键词:听神经瘤 术中监测 持续性变向性位置性眼震显示零平面 唐小武 区永康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病例的临床特征分析 区永康 唐小武 黄秋红 陈玲 黄夏茵 郑亿庆突发性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特点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突聋伴BPPV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特点。方法:收集2015-03-2016-03期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的突聋患者的病史资料、纯音听阈检查结果及视频眼震图检查资料并分析。结果:50%患者曾有眩晕、头晕、平衡障碍等前庭功能损伤的表现,其中16%表现为BPPV;伴BPPV者冷热试验CP异常率为77.8%,非BPPV者CP异常率为52.9%,无眩晕者CP异常率为32.1%;不伴眩晕的患者,其出现全聋型听力曲线的比例(25.0%)低于伴BPPV的患者(73.9%)及伴非BPPV眩晕的患者(54.2%);伴BPPV者20例,治疗有效率达50.0%(10/20);伴非BPPV眩晕者41例,治疗有效率为36.6%(15/41);无眩晕者55例,治疗有效率为40.0%(22/55)。各组间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约半数的突聋患者曾有眩晕症状出现,16%患者表现为BPPV。伴BPPV的患者其冷热试验异常率高于不伴眩晕的患者;伴BPPV的患者及伴非BPPV眩晕的患者,其出现全聋型听力曲线的比例高于不伴眩晕的患者。是否伴有BPPV对突聋的预后有无影响目前暂无定论,本研究的结果提示BPPV并非判断突聋预后的因素。 钟俊伟 区永康 黄秋红 陈玲 唐小武 郑亿庆关键词:突发性聋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预后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2018年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发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将复位治疗后复发的80例BPPV患者分为青年组(21例)、中年组(25例)和老年组(34例),收集和总结3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半规管位置改变等临床资料,并对再次复位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原发性BPPV患者62例(77.5%),继发性BPPV 18例(22.5%)。原诊与复发半规管均以外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多见,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位置为同一半规管的患者占48.75%,同耳侧不同管占21.25%、不同耳侧占30.00%。复发后治疗随访1个月,总治愈率高达96.25%,一次性复位成功率为56.25%。结论:BPPV复发患者的年龄、性别、类型以及发生半规管的位置等存在一定的临床特征,较长的复发病程及变化率较高的半规管位置均支持来源于新耳石的观点。 李潇潇 区永康 唐小武 陈玲 刘鹏 黄秋红 郑亿庆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复发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前后冷热试验的临床分析 唐小武 黄秋红 区永康 郑亿庆 钟俊伟 陈玲 叶咏怡 刘鹏三维姿势与步态分析在不同年龄健康人群平衡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采用OptiTrack三维运动捕捉系统评估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躯体各平面的姿势调节及步态情况,探讨Opti Track三维运动捕捉系统的可用性及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平衡的变化。方法募集3个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即老年组60~70岁、中年组40450岁、年轻组20~30岁各10例,采用OptiTrack三维运动捕捉系统进行检测,计算头部、躯干、髋部在pitch俯仰、Yaw偏航、Roll滚动方向的姿势调节、双侧膝关节运动协调性及步态稳定参数最大李雅谱诺夫指数λ。结果步态方面,最适行走速度、跨步宽度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23、3.87,P=0.030、0.020);头部运动在仰俯方向的角度范围不论是在正常行走还是在本体干扰模式下,年轻组均小于中年组和老年组(F=4.01、3.72,P=0.035、0.028);而躯干运动在仰俯方向的角度范围仅在正常行走的模式下,年轻组大于中年组和老年组(F=3.19,P=0.015);在其他行走模式和其他方向均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头部、髋部及躯干三平面运动角度变异度在本体干扰时的偏航角度,年轻组均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F=2.89、3.14、3.92,P=0.036、0.019、0.034);在视觉干扰时滚动方向,3个运动平面在年轻组均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F=3.90、2.56、3.28,P=0.017、0.021、0.056);而在本体干扰时,差异仅存在髋部和躯干平面(F=3.21、4.05,P=0.046、0.032)。与年轻组比较,老年组膝关节活动时的最大活动角度较小、而最小活动角度较大。3个不同年龄组在正常行走时的最大李雅谱诺夫指数λ值均小于本体干扰及视觉干扰模式,且随着年龄的增大,3种不同行走模式间的差异逐渐减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λ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r=0.03,P=0.04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躯体姿势调节异常以及步态的不协调 黄秋红 刘鹏 区永康 陈玲 唐小武 郑亿庆关键词:步态 肌肉骨骼平衡 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复位前后冷热试验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耳石的存在对原发性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semicircular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患者复位前、后前庭功能的影响。方法随访2014年8月~2015年3月就诊于我科门诊并确诊为原发性HC-BPPV患者51例,复位前进行双耳交替冷热试验检测了解前庭功能,复位成功后再次进行双耳交替冷热试验检测了解前庭功能,以半规管轻瘫(canal paresis,CP)值作为评定参数,CP≥25%为异常,考虑该侧半规管轻瘫。结果随访患者中有36例在复位前冷热试验显示半规管轻瘫,其中30例出现健侧半规管轻瘫,6例出现患侧半规管轻瘫,健侧CP发生率高于患侧,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提示BPPV复位前患侧前庭兴奋性高于健侧;15例患者复位前冷热试验显示双侧前庭功能大致对称。复位一周后复查变位试验及冷热试验结果显示51例患者均为阴性,双侧前庭功能对称;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结论水平半规管管型BPPV患者的前庭功能由于耳石的影响存在暂时性的可逆性的改变,耳石的存在增加内淋巴液的流动惯性从而增加对壶腹嵴的刺激可能是HC-BPPV患者患侧前庭兴奋增高的原因。 唐小武 张林 区永康 郑亿庆 黄秋红 陈玲 刘鹏关键词:耳石复位 突发性聋患者的平衡障碍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分析突发性聋患者平衡障碍的损伤特征。方法 本研究收集自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并确诊单侧急性以及亚急性突发性聋患者105名。对患者行纯音听阈测试、冷热试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以评估患者听力-前庭功能,通过感觉整合测试(SOT)评估其平衡功能。结果 1)本研究105名患者中,轻度听力损失17例,前庭功能损伤(23.53%,4/17);中度听力损失18例,前庭功能损伤(38.39%,7/18);重度听力损失28例,前庭功能损伤(64.29%,18/28);极重度听力损失42例,前庭功能损伤(66.67%,28/42)。2)105名突发性聋患者的SOT结果显示,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VES_LAT异常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组(c2=12.09,P=0.002)。3)93名突发性聋患者的患侧耳PTA与主观DHI评分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P<0.001, r=0.71)。结论 突发性聋会导致患者眩晕及平衡障碍,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冠状方向的稳定性显著低于其他听力损失患者。患者的主观眩晕程度与听力损失的程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刘鹏 潘佳欣 邱泽恒 唐小武 陈玲 冯天赐 郑亿庆 区永康关键词:前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