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菁
- 作品数:14 被引量:65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椅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椅,包括维护椅,操作椅和置物台,所述维护椅包括底座、座椅、靠背和踏脚,所述踏脚和所述座椅通过一连接板连接,所述靠背和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座椅的连接处均设有角度调节装置,所述座椅和所述底座通过...
- 郭菁 朱烨廖丽萍 顾晓莲
- 文献传递
- 多学科团队管理对PICC患者导管维护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8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学科团队管理对PICC患者导管维护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PICC置管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21年1—6月,n=58)和观察组(2021年7—12月,n=58),对照组行PICC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团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置管效果、导管留置并发症发生率、PICC导管维护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导管维护依从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导管维护的满意度评分较高(P<0.05)。结论 多学科团队管理可提升PICC患者导管维护效果,有效降低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导管维护满意度。
- 孙俊俏郝素娟郭菁张明珠
-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
- f波与QRS波振幅比值在房颤患者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f波与QRS波振幅的比值(以下简称f/R值)在房颤患者心腔内电图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7月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PICC置管过程中,连接心腔内电图并观察f波及QRS波振幅变化,置管成功后测量f/R值,并通过胸部X线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比较不同范围f/R值对应的PICC尖端位置准确率,并收集心律失常发生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f/R值在PICC尖端定位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68例房颤患者,f/R值为20.63%~91.24%。不同范围f/R值对应的PICC尖端位置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f/R值在PICC尖端定位中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4(P=0.009)、Youden指数最大值为0.567、最佳诊断临界值为40.00%、灵敏度为81.7%、特异度为75.0%、阳性预测值为96.1%、阴性预测值为35.3%。置管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除房颤外的心律失常。结论通过f/R值定位PICC尖端位置具有准确性和安全性,f/R值≥40%时判断PICC尖端位于理想位置的准确率较高。
- 施丽华杨荣荣廖丽红郭菁孙秋贡源源叶加宝张建芳
- 关键词:心房颤动护理
- 集束化干预预防肿瘤患者耐高压双腔PICC堵管的对照研究
-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对肿瘤患者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堵管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11月集束化策略干预前置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21例,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开展集束干预策略后置双腔耐高...
- 郭菁许文娟沈翠玲吴敏杨雪芳钱军
- KPS评分与营养水平对肿瘤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探讨KPS评分与营养水平对肿瘤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影响,为临床筛选重点预防对象、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住肿瘤内科的恶性肿瘤晚期患者261例,评估患者的一般资料及KPS评分、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Braden评分,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每天观察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3. 03%(34/261)。不同KPS评分、年龄、皮肤类型、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Braden评分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高龄、KPS评分≤30分、低血清白蛋白、低血红蛋白、Braden评分≤16分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更高。结论肿瘤患者KPS评分、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与压疮发生密切相关,压疮的高发生率提示晚期肿瘤患者需要早期干预、强化结构化的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
- 杨菊英姚建琴王祖晶郝素娟郭菁邹志宏
- 关键词:肿瘤KPS评分营养水平
- 集束化护理预防留置针静脉炎的效果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留置针静脉炎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肿瘤中心收治患者190例根据收治病区不同分为2组。干预组85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后给予集束化护理,对照组患者105例使用静脉留置针后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静脉炎发生率24.70%(21/85),对照组为61.90%(65/1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肿瘤患者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风险。
- 郭菁郝素娟王祖晶倪卫燕许文娟鲁林微
-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静脉炎集束化护理肿瘤
- 一种输液港无损伤针拔除专用护理包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液港无损伤针拔除专用护理包,包括护理包本体,所述护理包本体上端固定连接有提手带,所述护理包本体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上储存室、第一隔板、中储存室、第二隔板和下储存室,所述中储存室和下储存室内侧固定连接...
- 郭菁
- 文献传递
- 思维导图结合多媒体健康教育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中的应用被引量:21
- 2016年
- 目的:观察思维导图结合多媒体健康教育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5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思维导图结合多媒体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宣教方式。比较两组患者输液港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输液港相关知识掌握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思维导图结合多媒体健康教育能提高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健康宣教知识的掌握,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对其相关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 张丽华郭菁钱湘云王小燕范红菊
- 关键词: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健康教育思维导图多媒体
- 1例输液港植入后纤维蛋白鞘形成致拔管病人的护理被引量:2
- 2013年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简称输液港,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适用于需要长期反复静脉化疗、输血、胃肠外营养及支持治疗的血液肿瘤病人。它与其他中心静脉导管相比具有护理维护简单、病人日常活动和自我形象不受影响等优点,既攻克了普通中心静脉导管无法长期留置的难题,又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的外周静脉输液对病人较大活动时造成渗透和对血管的损伤。
- 郭菁
- 关键词: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拔管护理
- 医养结合视域下专科护士帮扶模式对护理院护士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
- 2024年
- 目的评价医养结合视域下静疗专科护士帮扶对护理院护士PICC导管维护能力的影响,为开展基层医院专科护理帮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根据Miller金字塔理论构建以专科技术为核心的专科护士帮扶模式,2021年1—12月对苏州市3家护理院进行帮扶。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帮扶前后护理院护士的PICC导管维护能力、PICC导管维护缺陷发生率、PICC导管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医生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共纳入86名护士,年龄(33.17±2.31)岁。帮扶后,护理院护士理论、操作技能成绩分别为(89.77±2.11)、(92.75±1.62)分,均显著高于帮扶前的(60.84±2.71)、(79.81±1.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96、-52.12,均P<0.05)。帮扶后护理院PICC导管维护缺陷中的标识不全、贴膜卷边、渗血渗液、导管打折、贴膜固定不规范、延续护理信息不全发生率分别为9.95%(21/211)、8.53%(18/211)、2.84%(6/211)、6.16%(13/211)、4.74%(10/211)、2.37%(5/211),均低于帮扶前的50.57%(89/176)、43.18%(76/176)、14.20%(25/176)、25.57%(45/176)、18.18%(32/176)、11.93%(21/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4.00~77.81,均P<0.05)。帮扶后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和导管阻塞并发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分别为4.44%(4/90)、3.33%(3/90)、2.22%(2/90),均低于帮扶前的20.51%(16/78)、15.38%(12/78)、11.54%(9/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81、6.06、4.50,均P<0.05)。帮扶后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96.43%(27/28)、93.75%(45/48),均高于帮扶前的71.43%(20/28)、72.73%(3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7、5.97,均P<0.05)。结论医养结合视域下静疗专科护士团队对护理院PICC导管维护帮扶能有效降低PICC导管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提高护理院护士PICC导管维护能力,有助于提高护理院的护理质量。
- 李丹柴春燕杨雪芳王敏郭菁谷斌
- 关键词:专科护士护理院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