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海龙

作品数:28 被引量:123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7篇缺血
  • 6篇卒中
  • 6篇脑卒中
  • 5篇取栓
  • 5篇梗死
  • 4篇动脉
  • 4篇血管
  • 4篇血性
  • 4篇神经保护
  • 3篇取栓术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SOLITA...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血管病
  • 2篇预后
  • 2篇溶栓
  • 2篇神经保护作用
  • 2篇皮层

机构

  • 28篇江苏省苏北人...
  • 5篇扬州大学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靖江市人民医...
  • 1篇扬州大学附属...

作者

  • 28篇于海龙
  • 11篇陈蓓蕾
  • 10篇李军
  • 9篇李晓波
  • 8篇姜超
  • 7篇徐耀
  • 7篇徐俊
  • 6篇景坚
  • 4篇顾志娥
  • 4篇吉莉
  • 4篇陈兰兰
  • 4篇蒋瓅
  • 3篇刘佩佩
  • 2篇史甜
  • 2篇黄慧文
  • 2篇马灿灿
  • 1篇吴健
  • 1篇汤群英
  • 1篇陆娟
  • 1篇叶靖

传媒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全科护理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4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类型腔隙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探讨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类型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与非LI的危险因素,推测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1日~2014年12月13日入住我院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筛选出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LI 148例和非LI 148例。根据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上病灶数目及位置分为单发LI 113例,多发LI 35例;单发非LI 97例,多发非LI 5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L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发LI的心房颤动及同侧颈动脉狭窄≥50%的发生率较多发LI(0.88%vs 11.43%,P=0.013;1.77%vs 17.14%,P=0.002)、单发非LI(0.88%vs 11.34%,P=0.001;1.77%vs 16.49%,P=0.000)、多发非LI(0.88%vs 9.80%,P=0.018;1.77%vs 17.65%,P=0.000)明显低。与单发LI比较,心房颤动及同侧颈动脉狭窄≥50%为多发LI(OR=26.353,95%CI:2.778~250.007,P=0.011;OR=11.483,95%CI:2.202~59.891,P=0.011)、单发非IL及多发非IL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发LI与单发非IL和多发非LI心房颤动及同侧动脉狭窄≥50%等危险因素无差异(P〉0.05)。结论单发LI与多发LI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推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心源性栓塞为多发性LI的重要发病机制,但参与单发LI发病过程的概率相对较少。
陈兰兰徐耀马灿灿于海龙李晓波徐俊
关键词: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颈动脉狭窄
橄榄苦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正>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三高'特点。我们试图筛选一些高效的小分子化合物并观察它们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试图发现有效的神经保护药物。已有的研究证明橄榄苦苷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抗氧化能力...
于海龙姜超徐耀李军
关键词:橄榄苦苷神经保护作用缺血再灌注损伤
文献传递
一种新型充气式全脑血管造影术后下肢制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充气式全脑血管造影术后下肢制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足底托,装置本体为与人体腿部形状匹配的弧形,装置本体上设有膝盖底托;膝盖底托一端设有小腿底托,另一端上设有大腿底托,小腿底托和大腿底托上分别对应设有...
吉莉陈蓓蕾于海龙贺磊陈宏梅
穿支动脉疾病患者病情进展相关因素的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穿支动脉疾病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4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筛选出穿支动脉疾病患者182例,根据入院7d内病情是否加重分为进展组27例和非进展组15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穿支动脉疾病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因素预测的临界值。结果进展组高血压、梗死灶直径、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TC、LDL、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可见梗死灶直径>10.35mm(AUC=0.711,95%CI:0.606~0.817,P=0.009)和D-二聚体>0.87mg/L(AUC=0.639,95%CI:0.481~0.796,P=0.002)患者易出现病情进展。结论穿支动脉疾病患者梗死灶直径>10.35mm及D-二聚体>0.87mg/L可作为病情进展的预测因素。
蒋(王乐)徐俊徐耀于海龙乔婷婷汤群英陈兰兰
关键词:白细胞计数脑动脉疾病ROC曲线
肠道环境紊乱对脓毒症相关肝损伤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4年
脓毒症相关肝损伤(SALI)是脓毒症常见的并发症,其病理特点是脓毒症诱导的全身免疫紊乱对肝脏产生损伤。目前SALI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这与其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近年来,脓毒症后肠道环境紊乱被认为是SALI的重要因素,但目前上述过程的具体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就肠道环境紊乱与SALI发生发展的病理学联系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分析SALI潜在的研究方向,寻求治疗SALI潜在的治疗靶点。
王添未于海龙於江泉邵俊郑瑞强
关键词:脓毒症肝损伤肠道菌群肠道屏障
高分辨率磁共振指导下的孤立皮层下梗死的CISS分型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指导下的孤立皮层下梗死(Single subcortical infarction,SSI)患者的CISS分型、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预后。
王钰陈蓓蕾于海龙李军
病毒性脑炎患者灌注改变与发生癫痫及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2025年
目的 采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技术探讨病毒性脑炎患者灌注改变与癫痫及预后不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4年5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将其分为正常灌注组(NP组)、局灶性低灌注组(LF组)、弥漫性低灌注组(LE组)、局灶性高灌注组(HF组)和弥漫性高灌注组(HE组)。分析各组预后不良及癫痫发生情况,以及病毒性脑炎患者发生癫痫及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5组发病至磁共振扫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2)。NP组、LF组、LE组、HF组、HE组癫痫与预后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4.3%(2/14)和21.4%(3/14)、46.7%(7/15)和33.3%(5/15)、33.3%(3/9)和55.6%(5/9)、50.0%(22/44)和20.5%(9/44)、35.0%(7/20)和35.0%(7/20)。性别、年龄不是病毒性脑炎患者发生癫痫的影响因素(P>0.05),而灌注模式与其发生癫痫风险有关,其中HF组发生癫痫风险是NP组的6.217倍(P=0.027)。年龄与病毒性脑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而灌注模式及性别与其预后无关(P>0.05)。病毒性脑炎患者年龄每增加1岁,其预后不良的概率增加1.045倍(P=0.003)。结论 在病毒性脑炎患者中,3D-ASL图像表现为局灶性高灌注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癫痫,且年龄越大的患者越容易产生不良预后。
张梦玲朱艳于海龙仲星星李想刘佩佩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脑灌注显像癫痫
高同型半胱氨酸及脂代谢异常等因素与脑梗死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脑梗死出血转化(HT)是脑梗死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表现是梗死区域内继发性出血[1]。少量的渗血对患者的症状影响较小,但出血量较大时可以造成原有症状加重,意识状态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等不良后果。目前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尚未明确。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43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脑梗死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于海龙姜超张玲玲蒋瓅
关键词:脑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脂代谢异常
自我忽视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社会网络与认知功能间的中介效应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自我忽视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社会网络与认知功能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某市2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36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Lubben社交网络量表及老年自我忽视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总分为(17.57±3.92)分,社交网络总分为(16.94±5.44)分,自我忽视总分为(10.54±4.33)分,且相互间两两相关;自我忽视在社会网络与认知功能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网络与认知功能的总效应值为0.179,直接效应值为0.060,间接效应值为0.119,中介效应占比为66.48%。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处于较低水平,自我忽视在社会网络与认知功能间起部分中介效应,提示医护人员应鼓励病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降低自我忽视水平,最终改善认知功能。
施杨于海龙顾志娥朱彤喻静王林
关键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社会网络
高分辨率磁共振指导病因分型的进展型孤立皮层下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于海龙王钰李晓波李军景坚姜超陈蓓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