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冀晓东

作品数:22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骨髓
  • 6篇成像
  • 5篇多发
  • 5篇多发性
  • 5篇多发性骨髓瘤
  • 5篇骨髓瘤
  • 4篇全身
  • 3篇肿瘤
  • 3篇扩散
  • 3篇恶性
  • 3篇DWI
  • 3篇表观
  • 3篇表观扩散系数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动态增强MR...
  • 2篇性病
  • 2篇灶性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机构

  • 20篇天津市第一中...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天津市黄河医...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爱尔眼科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冀晓东
  • 12篇夏爽
  • 11篇沈文
  • 7篇郭瑜
  • 3篇黄黎香
  • 3篇赵玉娇
  • 2篇刘丽华
  • 1篇葛夕洪
  • 1篇吴桐
  • 1篇程悦
  • 1篇胡明
  • 1篇郑邵微
  • 1篇陈丽华
  • 1篇王健
  • 1篇王巍
  • 1篇周晓君
  • 1篇闫铄
  • 1篇石祥

传媒

  • 5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实用器官移植...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MR神经成像定量评估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及周围淋巴结
2025年
目的:探讨MR神经成像定量评估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及周围淋巴结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实验设计,纳入32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基于MR神经成像技术采集双侧面神经MR高分辨薄层图像,测量双侧面神经不同节段(包括迷路段、膝状神经节、水平段、垂直段、茎乳孔段、腮腺段主干、颞面干、颈面干)直径以及耳周、腮腺淋巴结的定量指标(数量、最大淋巴结的长短径)。采用配对t检验及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双侧面神经直径、周围淋巴结定量指标差异。结果:面瘫侧膝状神经节、茎乳孔段、腮腺段主干、颞面干、颈面干直径明显大于健侧(均P<0.05),但迷路段、水平段、垂直段直径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面瘫侧耳周淋巴结的数量明显多于健侧(P=0.001)。结论:MR神经成像可定量评估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结构变化:膝状神经节、茎乳孔段、腮腺段主干、颞面干及颈面干增粗;同时发现患侧耳周淋巴结数量增多。上述发现可辅助评估疗效、判断预后。
刘丽华黄慧敏冀晓东王巍胡明
关键词:急性周围性面瘫BELL面瘫面神经
基于盆腔MRI评估全年龄段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骨盆几何构型
2025年
目的:基于盆腔MRI探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骨盆几何构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经临床诊断为POP的100例女性患者(POP组)以及年龄相匹配的100例盆底功能正常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行盆腔MRI检查。分别在横轴、冠状、矢状和斜矢状位T 2WI图像上测量骨盆形态参数,包括骨盆入口横径、坐骨棘间径、坐骨结节间径、耻骨弓角度、骨盆入口前后径、产科结合径、中平面前后径、下正中平面前后径、出口矢状径及骨盆前、后区面积,分析两组之间骨盆形态学参数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POP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年龄与独立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OP组的骨盆入口横径、坐骨棘间径、坐骨结节间径、耻骨弓角度、下正中平面前后径、出口矢状径、骨盆前区和骨盆后区的面积值更高(P均<0.05)。在矫正了年龄、体重指数(BMI)、产次和绝经状态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盆前区面积(OR=1.002,P<0.001)和骨盆后区面积(OR=1.002,P<0.001)是P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与年龄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OP患者具有独特的骨盆几何构型,主要表现为较大的骨盆前区和骨盆后区面积,且与年龄无关。
马璐阳赵玉娇张程冀晓东黄黎香沈文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
动态增强MRI联合常规MRI对良恶性泪腺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增强MRI定量参数联合常规MRI图像特征在诊断良恶性泪腺上皮性肿瘤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经手术切除的原发性泪腺上皮性肿瘤。采用Siemens 3...
简天明吴桐杨媚冀晓东夏爽孙丰源
关键词:MRI泪腺上皮性肿瘤
体素内相位不相干成像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初步应用
杨咪冀晓东
三种胸部CT检查方式对女性乳腺受照剂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三种胸部CT检查方式时,乳腺的受照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行胸部CT扫描的年轻女性患者,使用64层CT机,电压分别为110 kV(肋骨CT)、120 kV(胸部增强CT)和130 kV(胸部CT),电流采用自动曝光控制(AEC),胸部CT平均为73.4 mAs,肋骨CT平均为125.5 mAs,胸部增强CT平均为113.5 mAs,螺距均为1.2。计算每例胸部扫描层数和乳腺所占的层数,从扫面程序设置栏中记录胸部剂量长度积(DLP),依据乳腺层数所占比例计算出乳腺DLP,对所得三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不同扫描模式对乳腺吸收剂量的影响。结果 90例中,胸部扫描层数分别为30~43层,36~59层,27~45层,乳腺扫描层数分别为13~25层,11~22层,8~20层,乳腺扫描层数和DLP占胸部扫描层数和DLP分别为26.7%~56.7%,17.8%~35.7%和26.7%~50%。常规胸部扫描中,以胸部增强CT扫描时乳腺DLP最大,为231.3 mGy·cm,肋骨CT扫描次之,为138.3 mGy·cm,胸部CT扫描最少,为106.0mGy·cm。乳腺DLP在胸部CT中比肋骨CT减少23.4%,较胸部增强CT减少54.2%。结论在充分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三种CT检查方式均可能对患者乳腺产生影响,以胸部增强CT扫描为著,科学地选用扫描层数、层厚、mA等参数,能够达到减少患者乳腺受照剂量的目的。
冀晓东葛夕洪沈文
关键词:乳腺胸部CT扫描
WB-DWI MRI研究正常人骨髓不同部位ADC值差异
目的 测量全身扩散权成像下正常人骨髓ADC值;研究分析年龄、性别对骨髓ADC值的影响。方法 对35名正常志愿者(男性17例,女性18例)行WB-DWI MRI全身扩散扫描,分别测量其胸椎、腰椎、胸骨、髂骨翼、股骨头、股骨...
杨咪冀晓东郭瑜夏爽
关键词:正常骨髓参考值表观扩散系数
WB-DWI在股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全身扩散加权MRI扫描(WB-DWI)在股骨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3例经本院活检或随访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及良性骨髓病变患者(其中多发性骨髓瘤13例,良性骨髓病变10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
冀晓东杨咪夏爽郭瑜沈文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股骨表观扩散系数
全身DWI联合水、脂分离Dixon法多参数在多发性骨髓瘤局灶性病变中相关性的研究
冀晓东柴圣婷夏爽郭瑜沈文
体素内相位不相干运动MR成像在头颈部的应用进展被引量:6
2018年
组织中水分子的运动不仅包括纯水分子的扩散,同时还包括毛细血管灌注。体素内相位不相干运动(IVIM)同时考虑扩散及灌注两种运动成分,能够更准确地描述体素内的运动。肿瘤内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IVIM灌注参数可以反映组织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了解疾病治疗前后扩散及灌注的变化,对疗效的预测有一定指导。对正常组织灌注的研究,有助于观察生物学功能。介绍IVIM的基本原理,并对近几年IVIM在头颈部的应用进行综述。
杨咪冀晓东夏爽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全身DWI联合水、脂分离Dixon法在多发性骨髓瘤腰椎局灶性病变评估中的价值
冀晓东柴圣婷夏爽郭瑜沈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