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晶晶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篇图像
  • 2篇宫颈
  • 2篇宫颈癌
  • 1篇单抗
  • 1篇等效
  • 1篇低剂量
  • 1篇调强
  • 1篇调强放射
  • 1篇调强放射治疗
  • 1篇迭代
  • 1篇以太
  • 1篇以太网
  • 1篇英文
  • 1篇影像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生活质量
  • 1篇图像配准
  • 1篇退行性
  • 1篇配准

机构

  • 6篇邳州市人民医...
  • 4篇徐州市肿瘤医...
  • 2篇重庆邮电大学

作者

  • 8篇陈晶晶
  • 4篇陈宏林
  • 3篇苗慧
  • 2篇于德洪
  • 2篇赵德春
  • 1篇冯晓东
  • 1篇彭承琳
  • 1篇韩超
  • 1篇尹敏

传媒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微型机与应用
  • 1篇航天医学与医...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6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TMS320C6657的千兆以太网接口设计
2014年
基于TI公司的TMS320C6657芯片,结合片外的PHY芯片88E1112,实现了千兆以太网通信接口的设计。结合TCP/IP网络模型,详细描述了TMS320C6657片内千兆以太网接口模块以及通信接口的硬件设计,介绍了网络开发包NDK的结构并运用NDK完成DSP通信接口软件设计,最终实现了DSP与PC间可靠稳定的网络传输。
吴向旭冯晓东王贵冬陈晶晶
关键词:千兆以太网NDKSOCKET
医学X线图像配准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英文)被引量:1
2016年
医学X线图像受到探测器面积大小的限制,成像范围有限,对较大器官的扫描无法一次完成。在观察病变部位时,医生需要结合多幅图像来进行诊断或治疗,因此需要对多张影像进行拼接处理。作为图像拼接技术的核心,图像配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成像中,将那些从扫描中获得的多类型信息进行配准从而得到更详细的信息。首先,本文重点综述了目前面向X线图像的比较主流和新兴的配准技术,如基于互信息的配准法,基于特征的配准法和基于变换域的配准法。其次,指出了X线图像配准中存在的影像漂移问题、拍摄角度的限制、非刚性配准仍未成熟、没有绝对的配准评价标准等问题。最后,总结了基于FPGA等硬件的医学图像配准、采用超分辨率重建技术以获取更高质量的待配准图像从而提高图像配准的精度和速度等发展趋势与研究前景。
陈晶晶赵德春
关键词:X线图像图像配准互信息
基于CT图像的肺实质分割研究
目的:比较改进后的大津阈值法和模糊C均值聚类两种分割算法在CT图像肺实质分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40例肺部图像,分别采用改进的大津阈值法和模糊C均值聚类法,分割出肺实质区域,同时剔除肺部气管.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大...
陈晶晶赵德春彭承琳
关键词:肺实质模糊C均值聚类大津法
基于蒙特卡洛算法下宫颈癌放疗计划退行性迭代的研究
2025年
目的研究Monaco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在宫颈癌放射治疗(简称“放疗”)中退行性剂量迭代的触发因素以及高剂量迭代位置截断计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4月1日间实施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therapy,VMAT)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处方剂量为45 Gy/25 F,每例患者设计2个全弧VMAT计划。在通量优化结束后,通过Progress Meter统计复杂度系数(Modulation Degree,MD)并依据差异率将实验病例分为High MD组与Low MD组,分析2组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V_(45)(器官接受至少45 Gy剂量的体积百分比,其他以此类推)通量优化与剂量优化结果间的差异率;对High MD组病例进一步研究,分析在靶区剂量的最高体积覆盖处进行截断的高位截断计划组(Plan HLC)与常规自动完成计划组Plan A的PTV的V_(45)及主要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的剂量学、计划特征参数、计划剂量分布和计划验证结果间的差异。结果对入组30例病例的MD值进行统计,High MD组(MD>3)有19例,占63.3%,Low MD组(MD<3)有11例,占37.7%。High MD组的PTV的V_(45)通量优化结果与剂量优化结果差异率明显高于Low MD组;在High MD组的剂量迭代全过程中,PTV的V_(45)达到峰值后可见明显的跌落。在对Plan A与Plan HLC实验病例的进一步分析中,靶区和主要OARs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TV的V_(45):t=3.116,P=0.013;小肠D_(0.03cc)(0.03 cm^(3)体积的最大剂量值):t=1.241,P=0.022;直肠V_(40):t=6.183,P=0.021;膀胱V_(40):t=3.174,P=0.032]。剂量云图及剂量体积直方图的分析显示,2组差异趋势相近;剂量优化特征参数的统计结果表明,2组各项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线蒙特卡洛算法剂量优化时间:t=1.607、P=0.001;计划光子利用率:t=4.962、P=0.023;子野数量:t=2.512、P=0.022;机器跳数:t=8.201、P=0.001);2组计划的验证结果均符合临床要求,但Plan A组略高于Plan HLC�
陈宏林陈晶晶杨玉荟苗慧
关键词:宫颈癌触发因素
容积旋转调强计划剂量验证中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通过提取剂量图像影像组学特征建立机器学习模型,对患者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的伽马通过率结果进行分类。方法收集2020-01-01-2022-02-01在徐州市肿瘤医院放疗科行VMAT的523例患者治疗计划。其中,男267例,女256例;年龄22~87岁,中位年龄59岁。从每个三维剂量图像中提取107个影像组学特征,使用3%/2mm/10%阈值标准,建立随机森林分类模型。模型使用平均不纯度减少来选择重要特征,并对性能进行评估。结果根据Sklearn编程计算选择不同阈值下模型的精度,在阈值0.01下模型精度最高,筛选出了28个重要特征,最终模型在测试集的准确度为0.82,ROC曲线显示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6。结论基于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随机森林模型可以对伽马通过率进行准确分类,对临床放射治疗质量保证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陈宏林梁冰花陈晶晶苗慧
基于AAA算法的三种调强方式在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中容积旋转调强(RA)、动态调强(SW)、动态调强固定钨门(FJ)技术3种调强方式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23年1-5月于徐州市肿瘤医院接受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的30例患者,使用Eclipse 13.5治疗计划系统(调用AAA算法),对所有患者分别设计RA、SW、FJ 3种调强方式的放射治疗计划。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计划靶区(PTV)平均剂量(Dmean)、靶区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及危及器官(OARs)脊髓、直肠、股骨头等的受照射剂量,并比较加速器跳数(MU)及低剂量区指数(LDAI)。结果3种调强方式PTV的Dmea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区CI、HI、直肠V40、膀胱V40、加速器MU方面RA技术优势明显。小肠V40、双侧股骨头的最大剂量(Dmax)、低剂量区指数(LDAI),RA表现不如SW和FJ,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且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更好,但对膀胱、直肠和小肠的高剂量控制不如SW和FJ,因此推荐在宫颈癌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优先考虑使用RA调强方式。
韩超陈晶晶陈宏林苗慧
关键词: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学
非均匀自制模体的临床可应用性实验分析
2022年
目的对自制等效于人体多种组织密度模体,进行临床质控可应用性实验分析。方法自制密度接近骨骼、肺、空腔及软组织的模体材料,并组合制作非均匀验证模体,然后对器官等效材料的电子密度进行比较。选用本科收治的10例肺癌患者,分别在该自制模体和固体水模体上进行调强计划剂量验证,比较2种模体在剂量验证领域的特点,并分析自制模体在TPS上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剂量学差异,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自制模体和固体水模体进行剂量验证,γ通过率(3 mm/3%)均在90%以上。应用自制模体进行剂量验证的测量值,比使用固体水模体时偏大,测量值最大偏差为11.5%。2种模体间的剂量验证γ通过率AD组和R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模体符合临床应用的精度要求,可应用在放射治疗计划验证。
陈晶晶陈宏林于德洪
关键词:CT值
贝伐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对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分析将贝伐珠单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12月在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观察组(36例,基于对照组增加贝伐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36.11%,高于对照组的1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1,P<0.05)。治疗前,两组CEA、CA199、CA72-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EA、CA199、CA72-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Karnofsk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Karnofsk评分为(86.79±4.25)分,高于对照组的(80.56±3.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1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67%、3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4,P>0.05)。结论将贝伐珠单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尹敏陈晶晶于德洪
关键词: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晚期结直肠癌生活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