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保锋
- 作品数:12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系列重要论述探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科学把握青年成长方向、确立青年成长目标、揭示青年成长途径,是引领新时代青年成长、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的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当代中国青年"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正确成长方向,确立了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素质本领""创新能力"四维成长目标,揭示了新时代青年"锤炼品格""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奋斗实践"四大成长途径,为新时代广大青年提供了更加科学明确的成长指引。
- 崔保锋
- 关键词:青年青年成长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青年运动系列重要论述探析
- 2019年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青年运动的系列重要论述,科学揭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旗帜鲜明地指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从党管青年的战略高度提出了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青年运动特点和规律的重大命题,还深刻阐明了广大青年在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中的历史责任,既是对五四以来党领导青年运动基本经验的历史唯物主义总结,也是对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本原则,为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当代中国青年运动指明了方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 崔保锋
- 关键词:青年运动
- 论抗战危机对青年群体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成立及名称演变为线索
- 2025年
- 近代以来,日本对华侵略步步紧逼,刺激了青年群体的民族意识持续觉醒,最终在“一二·九”运动中汇聚成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坚决行动,成为青年群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的重要体现。1936年2月,平津学生在南下扩大宣传团基础上建立的“民族解放先锋队”组织,成为青年学生群体组织起来的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象的重要组织载体,标志着青年抗日救亡运动从自发分散走向有组织、有纲领的新阶段,也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组织基础。1937年2月,民先队组织正式定名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承载着更加广泛的政治动员责任、更加精准的民族意识表达责任、更加广泛的政治利益代表责任和更加强烈的组织发展责任,是青年群体在抗战危机面前民族意识觉醒的最高形式。
- 裴书毓崔保锋
- 关键词:民先队青年运动抗日救亡
- 空间思维与中共党史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近现代中国社会特定的历史政治空间,是承载中共党史活动的"容器"和平台,是深入理解党的全部历史的一条重要线索。党史物质空间隐含着丰富的党史信息,其建构、消失、发挥作用和形态变化,体现着特定的党史逻辑。党在地理空间上的变化展现为"党组织活动区域的流转与扩展"和"区域社会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变迁与发展",而实现地理空间上的变化,必须克服地理距离、信息距离和运输条件等障碍。城市与农村之间进行的空间战略选择与布局,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党史活动原有的展开路径与模式,衍生出了全新的党史发展轨迹。
- 崔保锋
- 关键词:空间思维党史研究地理空间
- 革命性重塑:新时代共青团改革探析
- 2024年
- 新时代共青团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群体特点深刻变化的必然要求,是从顶层设计高度全面深化党和国家事业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代共青团改革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主要针对团在政治功能上存在的脱离青年群众的危险,在组织体系上存在的“四化”问题,以及在工作布局上存在的主责主业不突出的问题来靶向发力。新时代共青团改革在纵向体系上呈现为共青团中央机构改革与基层团组织改革协同推进,在横向领域呈现为高校共青团改革与中学共青团改革彼此衔接,在关键环节呈现为聚焦团干部教育主责主业,最终实现对团组织的革命性重塑。
- 崔保锋钟慧婷
- “中国梦”的青年向度——以梦想的形成、践行和实现规律为视角被引量:3
- 2014年
- 探讨和梳理"中国梦"的青年向度,是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从事者和研究者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年"中国梦"的形成,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青年"中国梦"的践行,寓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既饱蘸一腔热情、热血,又充满干劲、冲劲;青年"中国梦"的实现,筑基于每个人的奋斗汗水之上。在对青年"中国梦"的形成、践行和实现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基础上,推动"中国梦"融入青年文化,成为青年文化的主题,是"中国梦"思想引领青年的必由之路。青年面对"中国梦"的行为取向也是青年研究必须注意的问题。
- 崔保锋
- 关键词:青年文化
- 大学校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被引量:11
- 2016年
- 大学校史文化是大学精神的载体之一。当前阶段我国大学校史文化工作中存在着职能指向不清晰、展陈方式简单落后、校史文化荒漠化初现和校史变动频繁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只有加强系统的长效机制建设才能推动大学校史文化的繁荣发展。物质保障机制是大学校史文化实现繁荣发展的基石,校史文化资源建设机制是实现繁荣发展的抓手,校史文化资源可持续开发机制是校史文化研究可持续开展的关键,校史文化育人机制是确保校史文化"来源于人、作用于人"的根本,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大学校史文化繁荣发展的长效机制。
- 于凤菊崔保锋王娟
- 关键词:校史文化文化建设
- 大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规模及优化路径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规模与结构,使大学生党员真正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是高校党组织的艰巨使命之一。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发展大学生入党过程中出现的"控制总量"和"指标限额"进行梳理和规范,是辩证看待大学生党员规模、做好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必然要求。实际上,将结构与其质量和规模割裂开来单独审视并不可行。通过调整结构,逐步实现大学生党员队伍在质量和规模上的进一步优化,是实现大学生党员队伍科学建设的重要途径。
- 崔保锋
-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
- 延安时期中共领袖红色家风建设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延安时期中共领袖群体的红色齐家实践,构建了影响深远、极富意义的红色家风,内容主要有:崇德,即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敬重,即敬父母、重长辈;尚俭,即以勤俭为荣;严格,即不要搞特殊化;勤勉,即学习与做事都要奋斗;诚朴,即诚恳朴实,决不造作。这一红色家风,呈现出了目标引领的崇高性、不谋私利的廉洁性、知行合一的示范性、家风与党风的相溶性、继承与超越相统一的创新性等基本特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弘扬这一红色家风对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对于推进党员领导干部的新型家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魏继昆崔保锋
- 关键词:家风建设
- 提高制度自信教育实效的有益探索——读王峰的《制度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
- 2025年
- 在高校思政课堂上开展制度自信教育,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生成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是制度自信教育的基本前提。牢牢抓住美西方在制度领域的话语霸权面临严重危机的历史机遇,持续厚植制度自信话语体系的现实根基,积极探索构建制度自信话语体系的实践路径,才能为制度自信教育提供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话语体系。只有主动把握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群体特点和认知规律,持续革新“思政小课堂”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的育人优势,才能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讲好制度自信的“大道理”。
- 崔保锋钟慧婷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高校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