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剖宫产
  • 2篇乏力
  • 1篇低位产钳
  • 1篇低位产钳术
  • 1篇再次剖宫产
  • 1篇枕横位
  • 1篇枕后位
  • 1篇诊断宫颈病变
  • 1篇术式
  • 1篇胎儿
  • 1篇胎儿窘迫
  • 1篇剖宫产率
  • 1篇剖宫产术
  • 1篇剖宫产术式
  • 1篇切口
  • 1篇子宫
  • 1篇子宫收缩
  • 1篇子宫收缩乏力
  • 1篇后位
  • 1篇宫颈

机构

  • 3篇安徽省合肥市...
  • 2篇合肥市第三人...

作者

  • 5篇江世芳
  • 3篇谢穗
  • 1篇黄凤萍
  • 1篇董岚
  • 1篇董春梅
  • 1篇张坤华

传媒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113例临床分析
2009年
董岚江世芳黄凤萍张坤华
关键词:子宫收缩乏力
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手术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剖宫产术后对再次手术的影响,论证新式剖宫产术不缝合腹膜和膀胱反折腹膜的可行性。方法对109例不同术式剖宫产患者再次手术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盆腔粘连程度、总手术时间、开腹至胎头娩出时间、及术中取头困难产钳助娩率、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与新式剖宫产术,两组总手术时间、开腹至取头时间、盆腔粘连程度、术中产钳助娩率、术后并发假性结肠梗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产后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手术盆腔粘连严重,对再次手术影响较大,应进行改良,视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方式。
江世芳董春梅谢穂
关键词:再次剖宫产腹部横切口并发症
低位产钳术17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产钳术应用历史悠久,它是解决分娩不可缺少的助娩手段,低位产钳应用得当母子均不会造成损害,并可大大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的5年间172例低位产钳术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实施低位产钳术主要指征是胎儿窘迫,其次为宫缩乏力、胎头位置不正,第二产程延长等。结论行低位产钳时胎头位置低,放置产钳较易,牵引阻力小,是目前解决头位难产,缩短第二产程有效的助产手段,是产科良好的助产手段之一。其优点是可迅速终止妊娠,尤其在紧急情况下可争取时间,抢救母婴生命,并对降低剖宫产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余平芝谢穗江世芳
关键词:低位产钳术胎儿窘迫剖宫产率
产后出血367例临床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67例产后出血的治疗以加强子宫收缩、维持有效循环、祛除致病因素为主。结果:产后出血的首位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209例),其次是胎盘因素及软产道裂伤。危险因素依次为手术产、巨大儿、产程延长、胎盘胎膜残留以及各种妊娠合并症。结论:有效地防治产后出血是提高产科质量、减少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之一。
江世芳谢穗
关键词:宫缩乏力
视频电子阴道镜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视频电子阴道镜对宫颈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视频电子阴道镜对1 782例宫颈疾病患者行单点或多点活检,并将其与病理检查相对照。结果:1 782例中视频电子阴道镜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34例、宫颈癌5例、宫颈息肉245例、宫颈尖锐湿疣35例、宫颈炎1 457例。病理诊断CIN 39例、宫颈癌9例、宫颈息肉254例、宫颈尖锐湿疣32例、宫颈炎1 457例。两者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18%、55.56%、100%、91.43%、100%。结论:视频电子阴道镜检查是诊断宫颈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江世芳谢穗
关键词:宫颈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