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亚东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省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肿
  • 2篇脑出血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脑出血
  • 2篇出血
  • 1篇血压
  • 1篇血肿扩大
  • 1篇硬膜
  • 1篇硬膜下
  • 1篇硬膜下血肿
  • 1篇有创颅内压监...
  • 1篇早期血肿扩大
  • 1篇生理
  • 1篇生理学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 1篇水肿
  • 1篇内压
  • 1篇肿胀
  • 1篇理学

机构

  • 2篇合肥市第三人...
  • 1篇安徽省合肥市...

作者

  • 3篇李亚东
  • 2篇姚亮
  • 2篇陈丹
  • 1篇吕波
  • 1篇朱光宇
  • 1篇曹永胜
  • 1篇王贵春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2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按GOS评分,恢复良好13例,轻度残疾4例,中度残疾2例,自动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结论脑梗死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和治疗,完善预防措施是降低残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金传兵朱光宇姚亮李亚东陈丹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手术
有创颅内压监测在半球性脑肿胀合并薄层硬膜下血肿术后的应用
2016年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在半球性脑肿胀合并薄层硬膜下血肿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半球性脑肿胀合并薄层硬膜下血肿术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放置有创颅内压监测)及对照组(未放置颅内压监测),分别在预后、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有创颅内压观察组预后良好率34.6%,对照组预后良好率3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功能损害率26.9%,对照组肾功能损害率4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我们观察到术后颅内压持续高于25 mm Hg的患者多数预后不良。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不能改善半球性脑肿胀合并薄层硬膜下血肿患者的预后,但可明显减少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同时对患者预后判断有一定帮助。
曹永胜吕波陈丹姚亮李亚东
关键词:脑水肿颅内压
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根据入院后头颅CT复查结果显示血肿是否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和血肿未扩大组,将两组患者在发病后首次头颅CT检查距离发病的间隔时间、血肿部位、血肿形态、入院后收缩压水平、血肿密度是否均匀、入院GCS评分及是否早期应用甘露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68例患者中血肿扩大组38例,血肿未扩大组130例,血肿扩大发生率22.6%。血肿扩大多发生在24 h内,尤其3 h内共发生34例,占血肿扩大组89.5%(34/38);血肿扩大组患者在发病后首次头颅CT检查距离发病的间隔时间、血肿部位、血肿形态、入院GCS评分及是否早期应用甘露醇等方面与血肿未扩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扩大组患者在入院后收缩压水平和血肿密度是否均匀两方面与血肿未扩大组患者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存在继续出血可能,发病后首次头颅CT检查距离发病的间隔时间、血肿部位、血肿形态、血肿密度是否均匀、收缩压水平、入院GCS评分及甘露醇早期的不合理应用与血肿扩大关系密切。
金传兵王贵春李亚东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