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旗

作品数:10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胰腺
  • 7篇胰腺炎
  • 7篇腺炎
  • 5篇急性胰腺炎
  • 3篇重症
  • 2篇胰腺炎患者
  • 2篇预后
  • 2篇评分
  • 2篇重症急性
  • 2篇重症急性胰腺
  • 2篇重症急性胰腺...
  • 2篇综合征
  • 2篇C-IV
  • 2篇MIMI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胆源性
  • 1篇胆源性胰腺炎
  • 1篇蛋白

机构

  • 10篇合肥市第二人...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作者

  • 10篇张旗
  • 7篇蔡兆辉
  • 7篇李海山
  • 6篇魏国峰
  • 3篇陈良
  • 1篇汪红林
  • 1篇吴奎

传媒

  • 7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谵妄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 Glucose Index, TyG)是一个简单的常规合成参数,与很多疾病状态相关。本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TyG指数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谵妄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地收集了2022年10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就诊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相关数据,将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发生谵妄和未发生谵妄分为两组,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参数进行多因素分析。使用X-tile软件确定最佳TyG指数临界值。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AUROC)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分析(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analysis)计算预测谵妄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使用限制性三次样条分析TyG指数与谵妄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70名符合标准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谵妄分为发生谵妄组和未发生谵妄组,单因素中两组之间年龄、乳酸、TyG指数、血小板、淋巴细胞、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脑钠肽和血钠P<0.05,有统计学差异。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乳酸、TyG指数和血糖两组之间P<0.05,有统计学差异。使用X-tile软件确定最佳TyG指数预测临界值为10.585,ROC曲线中,TyG指数AUC 0.83,乳酸AUC 0.69,血糖AUC 0.74,年龄AUC 0.67。限制三次样条回归模型表明TyG指数与谵妄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呈线性相关(P非线性=0.101),当TyG指数高于11.059时,谵妄风险与TyG指数值呈正相关。结论 本研究发现TyG指数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谵妄的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TyG指数可能成为一种有用的生物标志物,帮助医生在临床上更早地识别出处于高风险的患者。
张旗康文松蔡兆辉魏国峰李海山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谵妄
急性胰腺炎患者长期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 急性胰腺炎进展迅速,寻找其长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日益受到重视。方法 从MIMIC-IV 3.1数据库中筛选入住ICU超过2天的成年急性胰腺炎患者,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急性胰腺炎患者90天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不同乳酸水平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策略、并发症和预后的差异。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乳酸水平急性胰腺炎患者90天生存的差异。结果 根据入排标准分析了61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组共471例,死亡组共14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水平血乳酸[Q1(<1.2mmol/L)、Q2(1.2~1.8mmol/L)、Q3(1.8~3.0mmol/L)和Q4(≥3.0mmol/L)]、年龄>54岁、肝硬化、SOFA>7分、入ICU 24小时入量为急性胰腺炎患者90天死亡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显示不同乳酸水平急性胰腺炎患者入ICU后90天的生存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log-rank检验P<0.001。结论 本研究发现不同乳酸水平和入ICU24小时的入量是急性胰腺炎患者90天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应关注患者的初始乳酸水平并动态监测乳酸水平。
黄礼华康文松蔡兆辉张旗季流左爽李海山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乳酸
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预测模型建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胆源性胰腺炎(biliary pancreatitis,BP)的预后风险因素,建立多指标联合预测模型并评估该预测模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84例中度重症和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根据修订版亚特兰大诊断标准,中度重症组病人67例和重症组病人17例。应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胆源性胰腺炎早期相关的独立预后风险因素,建立多指标联合预测模型,绘制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截断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评估多指标联合预测模型的临床预测效果。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早期白蛋白、肌酐、APACHEⅡ评分、ARDS发生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ARDS发生率为胆源性胰腺炎的预后独立风险因素;预测模型APACHEⅡ评分、ARDS、A-PACHEⅡ评分和ARDS的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70、0.727、0.867、66.7%、89.7%;0.768、0.636、0.900、70.0%、87.10.930.0.909、0.867、71.4%、93.6%。结论早期血清白蛋白、肌酐、APACHEⅡ评分、ARDS与胆源性胰腺炎的预后相关,其中APACHEⅡ评分、ARDS为独立的预后风险因素,多指标联合预测模型可更准确的预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李玉蔡兆辉魏国峰张旗陈良陈辉李海山
关键词:胆源性胰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坏死性胰腺炎早期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坏死性胰腺炎有着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一个简单的常规参数,并且与疾病的炎症状态有关。本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RDW在坏死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死亡率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使用重症监护医疗信息市场(MIMIC-IV,3.1)数据库的数据进行了回顾性研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分析(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analysis)截断值确定RDW的最佳阈值,研究RDW对坏死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率的预测能力和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根据ROC截断值将RDW≥14.250%的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分为高RDW组,RDW<14.250%的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分为低RDW组。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高和低RDW组患者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人276名符合标准的坏死性胰腺炎患者,采用ROC曲线评估RDW对坏死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率的预测能力,截断值为14.250%。根据截断值分为高RDW组和低RDW组,两组之间性别、呼吸频率、尿素氮、肌酐、碱性磷酸酶、白蛋白、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和CCI指数P<0.05,有统计学差异,高RDW均差于低RDW组。两组之间住院天数和30天存活时间P<0.05,两组之间有有统计学差异,低RDW住院天数和存活时间均长于高RDW组。ROC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0.726,95%CI(0.636,0.816);敏感性%,0.833,95%CI(0.700,0.967);特异性%,0.533,95%CI(0.470,0.595);阳性预测值%,0.179,95%CI(0.115,0.242);阴性预测值%,0.963,95%CI(0.932,0.995)。对低RDW和高RDW两组坏死性胰腺炎患者30天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P<0.05,高RDW组坏死性胰腺炎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低RDW组坏死性胰腺炎的患者。随着时间变化,高RDW组坏死性胰腺炎的患者累积风险较低RDW组逐渐增加。结论RDW可作为坏死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为临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参考。
王小东康文松蔡兆辉张旗魏国峰李海山
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坏死性胰腺炎死亡率
建立一个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预测模型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临床上评估重症急性性肺炎胰腺炎患者预后的评分工具有很多种,目前这些工具的有效性仍然未知。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建立一个准确的模型来评估重症急性性肺炎胰腺炎的预后。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2018年0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2例。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出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因素,建立预测模型Nomogram,并通过bootstrap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生严重低蛋白血症、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血钙是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内部验证经bootstrap验证,具有较好的判别程度。校准曲线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采用模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II)、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edsideindexof severityacutepancreatic,BISAP)和急性胰腺炎Ranson评分系统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率,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评分系统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预测的准确性。结论基于是否发生严重低蛋白血症、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血钙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可有效筛选出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因素,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康文松蔡兆辉张旗魏国峰骆佳艳李海山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
MMP-3和TIMP-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其抑制物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3(TIMP-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2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MMP-3和TIMP-3的表达。结果MMP-3和TIMP-3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不表达,随着肿瘤分级和分期的增高,MMP-3表达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P-3表达降低,但在肿瘤分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3的高表达,TIMP-3的低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有关,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临床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张旗汪红林吴奎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3免疫化学
多发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分析急诊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7-01—2018-12期间救治的670例多发伤患者(其中46例死亡)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死亡组(46例),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多发伤生存患者60例(生存组),对2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部位,受伤至就诊时间、损伤程度评分法(ISS)评分、创伤数量、是否休克、输血量等指标进行比较,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在年龄≥60岁、高处坠落及车祸、颅脑损伤、受伤至就诊时间≥3h、ISS评分≥16分、创伤数量≥4处、休克、输血量≥4U的比例均高于生存组(均P<0.05)。其中,患者年龄≥60岁、受伤部位(颅脑)、受伤至就诊时间≥3h、ISS评分≥16分、休克为多发伤病患急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急诊医生的重点关注,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急救预案可以降低多发伤患者的病死率。
张旗李海山左爽
关键词:多发伤
轻中度急性胰腺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短期复发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探索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轻中度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82例轻中度AP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一般资料、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CT分级、实验室检查等,根据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MS组和NMS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相似的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随访了解患者1年内的复发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轻中度AP患者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NMS组相比,合并MS的患者男性占比更高,年龄较低,BMI、血糖和血脂更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占比高,吸烟史和饮酒史更多,胆源性病因较少,且CT分级更高(P<0.05).糖尿病病史、饮酒史、CT分级为D级、胆源性病因以及甘油三酯异常升高是影响轻中度AP患者短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MS的轻中度AP患者病情较NMS的患者更重,CT分级更高,会提高短期复发的风险,提前关注这类患者有助于在临床工作中早期干预以降低短期复发的风险.
魏国峰蔡兆辉李玉张旗陈良陈辉李海山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代谢综合征复发
口服石硫合剂中毒1例
2023年
石硫合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杀菌剂,呈强碱性,对人畜有强腐蚀性,石硫合剂中毒临床上较为罕见。本文对1例口服石硫合剂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中毒后快速出现口唇及咽部黏膜破溃、发热、肺部炎症,肺部CT见两肺轻度间质性改变;经高流量吸氧,补液促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以及控制血压、血糖、维持循环功能等针对性措施,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张旗李海山孙永刚王小银郑婷婷
关键词:农药石硫合剂中毒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在急性胰腺炎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技探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在急性胰腺炎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急性胰腺炎(AP)的患者,并根据早期补液方法分为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LRS)组和生理盐水溶液(NSS)组。分析统计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局部并发症、器官衰竭病人数以及人院治疗后48小时的CRP水平、pH和HCO_(3)水平等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史、APACHE I评分、Ranson评分、病因、人院时CRP方面没有显著差异,NSS组局部并发症和器官衰竭发生率均高于LRS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P严重程度方面,LRS组出现中度AP的频率显著低于NSS组(P=0.01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RP水平在48小时内均有所升高,然而LRS组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与NSS组相比,LRS组的患者在第48小时的CRP水平较低(P=0.012)。尽管复苏48小时后两组患者的pH和HCO,水平变化在正常范围内,但与NSS组复苏患者相比,LRS患者的pH和HCO,水平变化有利于代谢性酸中毒(P=0.022)。结论LRS对AP的严重程度有积极的影响,并具有抗炎作用。
李玉蔡兆辉魏国峰张旗陈良陈辉李军李海山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