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劲
- 作品数:16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合肥地区400例O型孕妇IgG抗A、抗B效价与配偶血型及孕妇年龄相关性分析
- 2014年
- 孕妇血型为0型,而配偶血型为非0型的夫妇可能会生出与孕妇血型不同的孩子,0型孕妇受到不同型胎血的刺激可以产生IgG类的抗A、抗B,这种抗体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新生儿红细胞破坏,也就是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所以,现在产前检测孕妇IgG抗A、抗B的效价越来越被重视,临床对于效价异常者在孕期进行干预,可及早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囝。本文对其配偶血型为非0型的400例0型孕妇进行IgG抗A、抗B效价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马玉何安华杨劲钱永生储节华朱晓艳
- 关键词:IGG抗AO型孕妇效价检测血型抗B孕妇年龄
- 新生儿Rh溶血病与IgG1、IgG3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1
- 2019年
- 目的研究Rh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与IgG1、IgG3的相关性。方法研究Rh-HDN患儿64例。新生儿出生后抽取患儿及其母亲外周静脉血,检测患儿母亲Rh系统抗体、患儿IgG亚型以及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分析患儿不同IgG亚型与其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并分析不同Rh系统抗体对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的影响。结果 Rh系统抗-D占65.63%,抗-E(包括Rh-E、Rh-cE)占26.56%,引起新生儿Rh-HDN发病的IgG抗体亚型主要为IgG1(23例,35.94%)、IgG1、3(35例,54.68%)两类。IgG1、3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IgG1或IgG3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患儿IgG1水平和IgG1、3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患儿IgG3水平无显著相关性;抗-D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非抗-D组(P<0.05)。结论新生儿Rh溶血症患儿黄疸严重程度与Ig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对于疑有Rh溶血症的患儿,进行IgG1或IgG1、3水平的检测,对该类患儿早期治疗有指导意义。
- 高婉卿郑必霞杨劲李凌波孙喜东
- 关键词:RH血型新生儿溶血病IGG1IGG3抗-D
- 一例Bx亚型的鉴定被引量:1
- 2014年
- ABO亚型红细胞A或B抗原均呈现弱抗原性,所有亚型H抗原表达正常或反向升高,分泌型唾液中ABH抗原量也不同,弱B亚型的分类比较困难,对B亚型的判定最好参照A亚型的标准[1],我国B亚型频率高于A亚型[2].患者孟某,临床输血前正定型显示为O型,反定型试验发现其血浆室温下与B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经进一步检查证实为Bx亚型,现报告如下.
- 何安华马玉杨劲钱永生孙仁俊钱超
- 关键词:BX亚型ABO亚型B亚型抗原表达红细胞A亚型
- 血液中MCV B/A比值和IgG3抗体对ABO新生儿溶血病致高胆红素血症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液学指标对ABO新生儿溶血病(ABO-HDN)致高胆红素血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ABO-HDN的24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95%分位胆红素值,分为高危组(101例)和非高危组(143例)。通过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计算红细胞平均体积、血清总胆红素与清蛋白比值(B/A比值)、血浆免疫球蛋白3(IgG3)抗体单独及联合预测能力。结果两组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B/A比值、IgG1、IgG3、新生儿血型、光疗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分析显示,红细胞平均体积(OR=1.077,95%CI:1.000~1.159)、血清B/A比值(OR=1.890,95%CI:1.542~2.316)和IgG3抗体(OR=1.583,95%CI:1.031~2.430)是ABO-HDN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红细胞平均体积、B/A比值预测ABO-HDN致高胆红素血症的最佳截断值为104.25 fL和7.87。根据危险因素构建ABO-HDN致高胆红素血症联合预测模型,红细胞平均体积+血清B/A值+IgG3抗体联合预测的AUC值最大,为0.823。结论红细胞平均体积>104.25 fL、血清B/A比值>7.87和IgG3抗体是ABO-HDN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 蒋先孝朱乐乐杨劲
- 关键词:红细胞平均体积
- 血栓弹力图检测AA途径及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 回顾分析AA(花生四烯酸)抑制率和ADP(二磷酸腺苷)抑制率的影响因素及服用不同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从2015年3月~2018年12月检测血小板抑制率的患者114例作为分析对象,首先按AA抑制率和ADP抑制率分组,分析与其检验结果的相关性,再按照服用不同抗血小板药物分组对比分析抑制率的变化及抑制疗效。结果 患者ADP抑制率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与TG(甘油三酯)检测结果呈正相关(P<0.01),患者AA抑制率与相关检验结果无相关性(P>0.05);结论 ADP抑制率时应考虑患者年龄及TG综合分析,在ADP抑制率疗效上替格瑞洛的使用是有显著效果的,AA抑制率疗效上阿司匹林使用效果明显。
- 杨劲何安华李凌波李尊严
- 孕妇服用茵陈汤在生育二胎抑制抗-E产生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观察RhE阴性生育二胎孕妇使用茵陈蒿汤预防治疗后,产生抗-E和发生Rh新生儿溶血病的情况。方法:实验组RhE阴性孕程20周以上口服茵陈蒿汤(一胎、二胎均服用)直至分娩的二胎孕妇133例,对照组RhE阴性生育二胎孕妇未口服茵陈蒿汤307例,对比分析两组孕妇产生抗-E及发生Rh生儿溶血病例数。结果:实验组133例孕妇均未产生抗-E、未发生Rh新生儿溶血病,对照组307例孕妇中有10例产生抗-E、2例发生Rh新生儿溶血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蒿汤不仅能抑制或减少ABO-IgG抗体产生,也能抑制或减少孕妇生育二胎抗-E的产生和减少Rh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 孙红何安华杨劲
- 关键词:孕妇茵陈蒿汤
- D-二聚体、血钾及血栓弹力图参数与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关联性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探讨D-二聚体、血钾及血栓弹力图参数与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的关联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5月本院209例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CT扫描复查总出血病灶是否增加25%,分为PHI组(161例)和非PHI(4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PHI的危险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D-二聚体、血钾和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单独、联合指标与PHI的关联性。结果 209例TBI患者,23.0%(48例)发生PHI。单因素分析两组间,GCS评分、年龄、对光发射、收缩压、血钾、血钙、血糖、R值、PT、APTT、INR、D-二聚体、蛛网膜出血、硬膜下血肿、脑挫伤、中线位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确定5个独立危险因素(P<0.05):D-二聚体≥3.52μg/mL、血钾<3.70 mmol/L、R值≥5.65 min、硬膜下血肿、脑挫伤。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发生PHI模型,D-二聚体+血钾+R值+硬膜下血肿+脑挫伤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89 9。结论 D-二聚体≥3.52μg/mL、血钾<3.70 mmol/L、R值≥5.65 min、硬膜下血肿、脑挫伤是影响TBI患者是否发生PHI的重要因素。
- 蒋先孝聂见云杨劲
-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进展性出血性损伤D-二聚体血钾
- 13533例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不规则抗体是指ABO血型系统抗体以外的其他血型系统抗体, 多为IgG型抗体, 也可以为IgM型抗体, 有极少数病例可同时产生这两种类型的抗体.妊娠或多次输血都可能使患者产生不规则抗体, 从而导致临床上出现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新生儿溶血病及红细胞输注无效、 疑难配血和血型鉴定困难等. 为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目前很多医院已将不规则抗体筛查纳入常规检测项目. 本文是对我院13533例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进行分析, 详情如下.
- 马玉何安华杨劲储节华
-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住院患者ABO血型系统输血不良反应新生儿溶血病
- Rh血型系统Ig G抗-C、抗-e致新生儿溶血病1例被引量:1
- 2018年
- Rh血型系统抗原极为复杂,机体通过妊娠或输血等途径接触免疫原后,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易发生严重的溶血反应。该病例通过血型鉴定、新生儿血型血清三项实验、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方法,确诊为Rh血型系统Ig G抗-C、抗-e导致新生儿溶血病。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效降低胎儿受影响程度。
- 蒋先孝何安华杨劲
- 关键词:RH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
- ABO新生儿溶血患儿血浆游离及红细胞放散抗体IgG亚型与溶血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分析ABO新生儿溶血(ABO-HDN)患儿血浆游离及红细胞放散抗体IgG1、IgG3亚型对新生儿溶血程度的影响,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9年6月2020年3月新生儿科49例ABO-HDN患儿进行溶血3项检测的同时,进行血浆和放散抗体液IgG1、IgG3分型检测,再结合患儿出生小时数(生理黄疸)与患儿溶血程度因素(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红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进行放散抗体IgG1、IgG3亚型检测的44例患儿组中,患儿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患儿出生小时数可以建立回归方程,患儿血红蛋白与抗体释放结果可以建立回归方程,并均呈线性回归关系(P<0.05);进行血浆抗体IgG1、IgG3亚型检测的28例患儿组中,患儿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患儿出生时间及血浆抗体IgG3亚型可以建立回归方程,患儿血红蛋白与患儿血浆抗体IgG1亚型结果可以建立回归方程(P<0.05),并均有线性回归关系(P<0.05);在2组分析中观察到ABO-HDN 3项试验全阴,检测出gG1、IgG3亚型抗体的3例患儿均为二胎,最后诊断Rh-HDN 2例,其他系统HDN 1例。结论患儿溶血程度直接与血浆中的IgG1、IgG3抗体有关,在评价诊断和治疗效果中除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情况外应监测患儿血浆IgG3抗体变化,在观察患儿贫血情况时也应监测患儿血浆IgG1抗体,在ABO-HDN溶血3项全阴情况下检测出IgG1、IgG3抗体,应及时考虑除ABO系统外的新生儿溶血病,做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
- 杨劲储节华曹明鹏李凌波钟靖
- 关键词:溶血程度